不夺农时简介
不夺农时的意思
解释:
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语法:
不夺农时作谓语;指不要错过播种季节。
示例:
我们要不夺农时,尽快发展农业生产
不夺农时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不违农时
英语翻译
- 英语:
not to let the farm season slip by
不夺农时相关词语
- 1 兴犹不浅
- 指兴趣还很高。 多指与人一同游乐的兴致很高。出处:元·陆文圭《墙东类稿·偶题》:“老子兴来犹不浅,故人病后肯相疏。”
- 2 好景不常
- 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出处:宋·晁补之《梁州令叠韵》:“好景难常在,过眼韶华如箭。”语法:好景不常作谓语,分句;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示例:古华《芙蓉镇》第一章:“可是好景不常,第二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女歌堂》被打成一支射向新社会的大毒箭。”
- 3 不护细行
- 指不注意小节。出处:语出《书 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语法:不护细行作谓语、定语;指不拘小节。示例:诸子皆轻侠,中子充,少时又不护细行。《南史·张绪传》
- 4 微时故剑
- 贫贱的时候,没有发迹的时候出处:《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
- 5 时移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变”。出处:唐 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语法:时移世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时移世变,社会进步很快
- 6 一去不复返
- 复:重复。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再重现。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语法:一去不复返复句式;作谓语;形容事物已成过去。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诗)
- 7 不教之教
-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出处:《吕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语法:不教之教作宾语;指自然的教育。示例: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朴素的传统,这对我们是不教之教。
- 8 苦不堪言
-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出处: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语法:苦不堪言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十分痛哭。示例:他身体多病,又加上中年丧妻,真是苦不堪言。
- 9 光耀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出处:《辽史·太祖纪》:“黄龙缭绕……光耀夺目。”语法:光耀夺目作谓语、定语;形容颜色鲜艳耀眼。
- 10 一去不复还
- 复:再;还: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出处:《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语法:一去不复还用来形容时代、社会、遭遇、景物等。一般作主语。。示例:唐·张生妻《梦中歌》:叹衰草,络纬声切切。良人一去不复还,今夕坐愁鬓如雪。^&^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还,白云千载空悠悠。”
- 11 至知不谋
- 至知:极聪明的人;谋:谋略,计谋。极聪明的人可以不用谋虑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全。”语法:至知不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矢志不渝
- 表示永远不变心。出处:《晋书 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语法:矢志不渝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高云览《小城春秋》第17章:“她爱的是四敏!矢志不渝的爱着。”
- 13 巧不可接
- 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 14 捉摸不定
- 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语法:捉摸不定作谓语、定语;指难以猜测。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只是到底会不会受处分,他就捉摸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