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十行简介
目下十行的意思
解释: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语法:
目下十行作谓语;指读书。
示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目下十行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一目十行
英语翻译
- 英语:
learn a page at a glance <read rapidly>
目下十行相关词语
- 1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语法: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作定语、分句;指非常贫困。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丈夫又不要我,又无亲戚投奔,不死更待何时。”
- 2 半上落下
- 犹半途而废。出处:《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不济事。”语法:半上落下作宾语、定语;指半途而废。
- 3 淫猥下流
- 放荡淫乱,指人纵欲乱为语法:淫猥下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示例:对于淫猥下流的恶魔一定要严惩不贷
- 4 尽室以行
- 室:家;尽室:全家。 指全家一齐出行。出处:《左传·成公二年》:“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巫臣尽室以行。”
- 5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处: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语法: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6 孤行一意
-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出处: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语法:孤行一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固执。示例:孤行一意宁论命,盛气谁言未可谋。柳亚子《哭仲穆》诗
- 7 上下天光
- 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语法:上下天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行奸卖俏
- 谓恣淫行邪,弄姿作态。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那张荩及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语法:行奸卖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倘若他行奸卖俏,说与外人,叫我怎生做人。”
- 9 低三下四
-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语法:低三下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对人的态度。示例: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 10 耳习目染
-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语法:耳习目染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 11 目眩头晕
- 见“目眩头昏”。出处:艾芜《都江堰的神话故事》:“仿佛石坡和楼阁,都会一下子冲倒似的,令人有些目眩头晕。”语法:目眩头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不清醒。
- 12 走肉行尸
-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出处: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语法:走肉行尸作宾语、定语;指没有思想的人。示例:郭沫若《论节奏》:“在寻常人看来,甚么东西都是死的,连活着的东西都是死的,因为他自己只是一个走肉行尸。”
- 13 威重令行
- 权势大,有令必行。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语法:威重令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力学笃行
-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出处: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语法:力学笃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明史 方孝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