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习目染简介
耳习目染的意思
解释: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语法:
耳习目染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英语翻译
- 英语: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s
耳习目染相关词语
- 1 目眩头晕
- 见“目眩头昏”。出处:艾芜《都江堰的神话故事》:“仿佛石坡和楼阁,都会一下子冲倒似的,令人有些目眩头晕。”语法:目眩头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不清醒。
- 2 染蓝涅皁
- 谓胡乱涂抹。涅,染;皁,黑色。
- 3 过耳之言
- 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出处:《西游记》
- 4 目无余子
-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出处: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语法:目无余子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听他口气,已是目无余子。(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
- 5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出处: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语法: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 ★吴祖光《闯江湖》示例: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吴祖光《闯江湖》)
- 6 目不识丁
-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出处:《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语法:目不识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示例: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 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要远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层楼。比喻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语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8 目不知书
- 见“目不识书”。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第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语法:目不知书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
- 9 目眐心骇
- 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出处: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八回:“六人从容就戮,不多时将六人尽数斩了,刽子手将血淋淋六个头颅献上,看的人都目眐心骇。”语法:目眐心骇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恐时。
- 10 世人瞩目
- 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
- 11 名目繁多
-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语法:名目繁多作谓语、定语;指种类多。示例:余秋雨《霜冷长河·长者》:“没准也会奉命参与一些诸如‘反击右倾翻案风’和其它名目繁多的小运动。”
- 12 伏首帖耳
- 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语法:伏首帖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 13 习若自然
- 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出处: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语法:习若自然作宾语、分句;指习久成性。
- 14 轰雷贯耳
-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出处: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语法:轰雷贯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名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