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首帖耳简介
伏首帖耳的意思
解释:
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语法:
伏首帖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伏首帖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俯首帖耳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subservient to
伏首帖耳相关词语
- 1 当耳旁风
-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出处: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语法:当耳旁风作谓语、宾语;形容对别人毫不在意。示例: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
- 2 面命耳训
- 命:训诫。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要求严格出处: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面命耳训的一样。”语法:面命耳训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长辈对晚辈。
- 3 耳虚闻蚁
- 指身体虚弱出处:《晋书》
- 4 伏龙凤雏
-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语法:伏龙凤雏作宾语、定语;指能人。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5 俛首系颈
- 俛:同“俯”,低下。低下头,用绳子拴着脖子。形容卑躬屈膝低头认罪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语法:俛首系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6 墙有耳
-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出处:语出《诗 小雅 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管子 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语法:墙有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 7 蚊虻过耳
- 蚊虻:吸血的昆虫。比喻倏然已过,不足挂怀出处:宋·张孝祥《醉蓬莱·为老人寿》词:“世故纷纭,但蚊虻过耳。”语法:蚊虻过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8 肥头大耳
- 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语法:肥头大耳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得肥头大耳。(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
- 9 贸首之仇
- 贸首:要得到对方的头颅。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出处:《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语法:贸首之仇作宾语;指深仇大恨。
- 10 渊蜎蠖伏
- 亦作“渊涓蠖濩”。刻镂之形。借指华丽的宫殿。出处:明·归有光《明君恭己而成功论》:“渊蜎蠖伏之中,深宫宥密之地,俯仰之间,而抚四海之外,岂其疲智虑于一人之耳目哉?”语法:渊蜎蠖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耳满鼻满
- 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语法:耳满鼻满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
- 12 皓首苍颜
-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出处: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语法:皓首苍颜作宾语、定语;形容老年人的容貌。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今日归拜慈帏,忽觉皓首苍颜,须信人生如白驹之过隙也。”
- 13 伏鸾隐鹄
- 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 14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出处: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语法: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 ★吴祖光《闯江湖》示例: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吴祖光《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