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敝耳聋简介
舌敝耳聋的意思
解释: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语法:
舌敝耳聋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不予理睬。
舌敝耳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舌敝唇焦
舌敝耳聋相关词语
- 1 嚼舌头根
- 诅咒的话。把舌头从根部咬下来。表示说了坏话,应该受到这样的惩治。后也用以指顺嘴胡说,搬弄是非。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哥阿,我不曾骂你,若骂你,就嚼了舌头根。”
- 2 发聋振聩
-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出处: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语法:发聋振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示例: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 3 装聋卖傻
- 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语法:装聋卖傻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你欠了我的,你得还。我一直没说过,你不能再装聋卖傻。曹禺《北京人》第二幕
- 4 闭口藏舌
-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出处: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语法:闭口藏舌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不敢开口说真话。示例:元·刘庭信《折桂令·忆别》曲:“呆答孩闭口藏舌。”
- 5 唇敝舌腐
- 犹唇焦舌敝。
- 6 娱心悦耳
- 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语法:娱心悦耳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心情。
- 7 东风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语法: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东风吹马耳,反被旁人说我是苛待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示例:我当初劝谏你多少来,你就当东风马耳,反被旁人说我是苛待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
- 8 片口张舌
- 形容卖弄口舌,搬弄是非
- 9 齰舌缄唇
- “齰”念zé。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出处:《隋书·王孝籍传》:“况怀抱之内,冰火铄脂膏,腠理之间,风霜侵骨髓,安可齰舌缄脣(唇),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 10 目食耳视
-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出处: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语法:目食耳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龂齿弹舌
- 龇牙咧嘴地咒骂。
- 12 耳闻则诵
-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语法:耳闻则诵作谓语、定语;指记忆力好。示例:我希望有耳闻则诵的本事
- 13 逆耳之言
-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语法:逆耳之言作宾语;指不顺耳的话。示例:你不要讨厌我的逆耳之言
- 14 聋者之歌
-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出处:《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