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简介
学而不厌的意思
解释: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语法:
学而不厌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成语造句
- 1.愿你的追求孜孜不倦,愿你永远学而不厌。
- 2.对自己,就该学而不厌;对别人,应该诲人不倦。
- 3.你言之有理,对任何事情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
- 4.老师教育我们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攀登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
- 5.这位老师师德高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
- 6.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不耻下问,对于学习要学而不厌。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eager and tireless to learn
- 日语:
うまずたゆまず学習(がくしゅう)する
学而不厌相关词语
- 1 不世之材
- 原意是世上不好找的材料。指举世罕见的人才。出处:唐·韩愈《送许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 2 泥泞不堪
- 本义指指道路艰难,后多形容眼前形势很不乐观。示例:道路泥泞不堪,真是寸步难行。
- 3 悲观厌世
- 厌世:厌弃人世。指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出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语法:悲观厌世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对生活没信心。示例:生活的艰辛,爱憎的苦恼,使她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
- 4 死而后止
- 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奋斗终身,贡献出一切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天二子之良,将勒营其君,复使立于外,死而后止,何日以来。”语法:死而后止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奋斗终身。
- 5 守正不移
- 守:保持;移:改变。坚守正道而不改变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语法:守正不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临危不惮
- 临:碰到,面临;惮:畏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出处: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临危不惮,赴救远征。”语法:临危不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沉着。
- 7 无般不识
- 犹百般,用尽方法。
- 8 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出处: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语法:食不下咽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欧阳山《苦斗》七三)
- 9 罪不当罚
- 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出处:《荀子·正论》
- 10 相辅而行
- 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语法:相辅而行作谓语;指互相配合。示例: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
- 11 不值一笑
-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出处:鲁迅《朝花夕拾 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 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语法:不值一笑作谓语、定语;用于对事物的嘲讽和轻蔑。示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1回:“又接得匿名信件,约有数通,多半措辞荒谬,不值一笑。”
- 12 深不可测
- ①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③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语法:深不可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示例:隆武帝深不可测地微笑。(华而实《汉衣冠》一)
- 13 周听不蔽
- 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广泛地听取意见就不会受蒙蔽出处: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语法:周听不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绩学之士
-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出处: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语法:绩学之士作主语、宾语;指学者。示例:绩学之士,读书必有札记,以记所得著所疑。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