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止简介
死而后止的意思
解释:
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奋斗终身,贡献出一切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天二子之良,将勒营其君,复使立于外,死而后止,何日以来。”
语法:
死而后止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奋斗终身。
死而后止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死而后已
英语翻译
- 英语:
to the last drop of one's blood
死而后止相关词语
- 1 相辅而行
- 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语法:相辅而行作谓语;指互相配合。示例: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
- 2 责先利后
- 责:责任,利益。尽义务在众人之前,分享利益在众人之后出处:唐·韩愈《送穷文》:“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语法:责先利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语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宾语、分句;指人临死时的话。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六章:“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要说的这句话,望你好好记住。”
- 4 取瑟而歌
- 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语法:取瑟而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高阳《母子君臣》:“这两句话岂仅取瑟而歌,简直就是俗话说的‘杀鸡骇猴’。”
- 5 至死不悟
- 到死都不觉悟。形容顽固不化。悟:醒悟。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语法:至死不悟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那些屡教不改,至死不悟的犯罪分子,最终难逃法网。
- 6 鱼轩莅止
- 贵夫人的车停在前面。形容场面非常热闹。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这日官家如此热闹的场面,不用说老早的鱼轩莅止了。”
- 7 生死予夺
- 〖释义〗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出处:《韩非子 三守》:“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 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语法:生死予夺作定语、宾语;指统治者的大权。示例:今王沈等乃处常伯之位,握生死予夺于中,势倾海内。(《晋书 刘聪传》)
- 8 学优而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可以当官出处:老舍《四世同堂》:“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优而仕的愿望。”语法:学优而仕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做官。
- 9 待价而沽
- 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沽:卖)。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出处: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金宝》:“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语法:待价而沽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像中世纪骑士那样站在虹的桥上,高揭着什么怪好听的旗号,而实在只是出头,或竟是待价而沽。
- 10 不药而愈
- 愈:病好了。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7回:“老伯不必多虑,世妹之病,大约可以不药而愈。”语法:不药而愈作谓语;指自愈。示例:刚才着了凉的不爽快,也就不药而愈了。叶圣陶《马铃瓜》
- 11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处: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语法: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作定语、分句;指人的处世。示例: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 12 死到临头
- 临:面临。快要到了死亡的时刻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如醉方醒,想不到死到临头却暂时逃出一条活命。”语法:死到临头作谓语、定语;指临死。示例:王朔《过把瘾就死》:“别演戏,说真的。你一生都在撒谎,死到临头就说句真话吧。”
- 13 永无止境
- 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出处:茅盾《秦岭之夜》:“秦岭上还有积雪,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语法:永无止境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 14 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语法:学而不厌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