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里酰鸡简介
瓮里酰鸡的意思
解释:
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庄子·田子方》:“ 孔子 出,以告颜回 曰:‘ 丘 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郭象 注:“醯雞者甕中之蠛蠓。”后以“甕裏醯雞”喻见识浅陋的人。《幼学琼林·鸟兽》:“怡堂燕雀,不知後災;甕裏醯雞,安有廣見。”
瓮里酰鸡相关词语
- 1 轴轳千里
- 形容船多,首尾相连出处:《晋书·陆机传》:“轴轳千里,前驱不过百舰。”语法:轴轳千里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镜里采花
- 见“镜里观花”。出处:《白雪遗音·无楼梯儿》:“竹篮子打水,镜里采花,抓不着他。”语法:镜里采花作宾语、定语;指能看到而得不到。
- 3 千里始足下
- 释义为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 4 轻鸡爱鹜
- 鹜:鸭子。 轻视鸡而爱野鸭子。比喻贵远贱近。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 5 涂歌里抃
- 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出处:南朝·梁·沈约《贺齐明帝登祚启》:“涂歌里抃,载怀凫藻。”语法:涂歌里抃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五里雾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出处:《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语法:五里雾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7回:“皇帝能见其人,而不能瞧清他的容态,迷离恍惚,如在五里雾中。”
- 7 互为表里
- 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乙为甲的外表;甲为乙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语法:互为表里动宾式;作谓语;主语必须是两个以上。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1回:“重荣遂阴相结托,互为表里。”
- 8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处: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语法: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作定语、分句;指人的处世。示例: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 9 肚里泪下
- 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出处: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语法:肚里泪下作谓语、宾语;指有苦说不出。示例:他只好在家肚里泪下,忍气吞声了
- 10 软壳鸡蛋
- 比喻性情软弱之人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做小娘的,不是个软壳鸡蛋,怎的这般嫩得紧?似你恁地怕羞,如何赚得大主银子?”语法:软壳鸡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他就像一个软壳鸡蛋,不敢有所作为
- 11 话里有刺
- 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同“话中带刺”。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郭全海听见话里有刺,把筷子放下,但还是按下心头的火。”语法:话里有刺作谓语、宾语;指讥讽。示例:艾芜《百炼成钢》第15章:“每回讲话,不是碰钉子,就是话里有刺。”
- 12 十里洋场
- 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出处: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语法:十里洋场作宾语、定语;指上海。
- 13 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
- 千里长的路,不能够要求它像绳子一样直。形容人和事物各有不同,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出处:《管子·宙合》:“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资。”
- 14 千里同风
- 比喻天下太平。出处:汉·王充《论衡·雷虚》:“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语法:千里同风作宾语、定语;指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