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于鸿毛简介
轻于鸿毛的意思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语法:
轻于鸿毛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示例:
梅伯死轻于鸿毛,有何惜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成语造句
- 1.一个人的死,或者轻于鸿毛,或者重于泰山。
- 2.因为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所以我们要慎重思考我们死的价值。
- 3.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其所。
- 4.为民族敌人而死,轻于鸿毛。
- 5.因为人本来就有一死,所以是死得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是值得思考的。
- 6.在人们看来,那个赌徒的死轻于鸿毛,没有丝毫意义和价值。
成语故事
- 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继续编著《史记》,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强忍痛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死的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英语翻译
- 英语:
lighter than a feather
轻于鸿毛相关词语
-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夏衍《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 2 鸿鹄高翔
- 象天鹅那样飞得又高又远。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 3 明于治乱
-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语法:明于治乱作谓语;指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4 公诸于众
- 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 5 溢于文辞
-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过、超出。指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文辞充分显露出来,甚至超过了文辞本身。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方今公孙丞相……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 6 轻动干戈
- 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7回:“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能轻动干戈。”语法:轻动干戈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否定句。
- 7 无敌于天下
-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语法:无敌于天下作谓语、定语;指天下无敌。示例:唐·赵蕤《反经·臣行》:“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擒于越。”
- 8 轻于去就
- 轻:轻率;去:离开;就:靠近;去就:指去留。轻率地离开一个地方而投靠另一个地方。比喻反复无常,没有标准和原则。出处:《三国志·魏志·吕布传》:“登见太祖,因陈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
- 9 雪中鸿爪
- 同“雪泥鸿爪”。出处:清·陈维菘《水调歌头·题友人词并示方邺大匡》词:“万象雪中鸿爪,一过已忘情。”语法:雪中鸿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情深友于
-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出处:唐·张说《会诸友诗序》:“谷子者,昔与说联务蓬山,出入三载,事志相得,情深友于。”语法:情深友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鸿章钜字
- 犹鸿文。出处: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前由陈中书所递至赐书,伏读数过,鸿章钜字,光辉薄星辰,声气谐《韶》《濩》。”语法:鸿章钜字作宾语、定语;指作品。
- 12 薪贵于桂
-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语法:薪贵于桂作宾语、定语;指物价高昂。
- 13 凤毛麟角
-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出处: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语法:凤毛麟角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全县只考上你一个,无论如何是凤毛麟角。(梁斌《红旗谱》二十)
- 14 假手于人
- 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语法:假手于人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曹操派祢衡去见刘表,是欲杀祢衡而采取的假手于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