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简介
手不释卷的意思
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语法:
手不释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 王晫《今世说 德行》)
成语造句
- 1.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
- 2.在捷运车上,看到许多人都手不释卷,自己却整日好閒,心中不免感到非常惭愧。
- 3.他一生酷爱读书,就是躺在病床上,仍旧手不释卷。
- 4.读书手不释卷固然好,但适时的休息也是很重要。
- 5.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
- 6.安徒生童话真吸引人,谁读都会手不释卷。
成语故事
-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英语翻译
- 英语:
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
- 日语:
書物を手ばなさない
- 俄语:
не отрывáться от книги
- 其他:
<法>avoir toujours un livre à sa main <assidu à l'étude>
手不释卷相关词语
- 1 大难不死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语法:大难不死作谓语;形容幸运地脱险。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六回:“贤侄,你今大难不死,日后必得厚禄。”
- 2 言不尽意
- 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出处:《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法:言不尽意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信末尾。示例: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
- 3 一介不取
-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语法:一介不取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丈夫心地光明,一介不取。(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
- 4 不吝珠玉
-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语法:不吝珠玉作谓语;指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客套话。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倘不吝珠玉,则先父死且不朽,不肖方当衔结图报,区区玩好之微,何足复道。”
- 5 风丝不透
- 透:通过,穿过。风刮不进,雨透不过。形容封闭十分紧密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1回:“村庄本不甚大,三百名官兵……团圆周匝,围得风丝不透。”语法:风丝不透作状语;用于比喻句。
- 6 老而不死
-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语法:老而不死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示例: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你道俺老而不死是为贼,俺若不死成何济。”
- 7 不差毫发
-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出处: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语法:不差毫发作谓语、定语;指丝毫不差。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若预算明白,不差毫发者,真要算做当今第一奇女子也!”
- 8 不餍人望
- 不能满足众人的期望出处:《民国通俗演义》
- 9 乐善不倦
- 乐于坚持做好事。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语法:乐善不倦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虔奉大士,乐善不倦。”
- 10 不通世务
- 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语法:不通世务作谓语、定语;指不懂为人处世。示例:他是个书呆子,一点也不通世务
- 11 名不虚立
- 谓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语法:名不虚立作谓语、定语;指名实相符。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
- 12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出处: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语法: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3 曾不惨然
- 竟不觉得惨痛。
- 14 不仁不义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语法:不仁不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讲仁德。示例:窥若辈之倒行逆施,是直欲陷吾元首于不仁不义之中。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