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仁善邻简介
亲仁善邻的意思
解释:
见“亲仁善邻”。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
语法:
亲仁善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示例:
《晋书·苻坚载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
成语造句
- 1.历史上,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 2.“和而不同”、“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 3.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充分体现了纯粹王道的特征,即亲仁善邻、以德行仁、以大事小、协和万邦、悦近来远。
- 4.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向来具有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民族美德。
- 5.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就有和为贵、亲仁善邻的传统。
- 6.亲吻情人节,和爱人“卿卿我我”是必须滴,和家人“亲上加亲”是绝对滴,和朋友“亲如手足”是一定滴,努力做“亲仁善邻”是必要滴,和好运“沾亲带故”是没错滴,工作中“事必躬亲”是很累滴,有空闲“访亲问友”是幸福滴。愿今天起你和所有的好事“亲如一家”!
亲仁善邻相关词语
- 1 见善必迁
-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出处: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衔恩,反过差为至当。”语法:见善必迁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2 能谋善断
-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出处: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语法:能谋善断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允结吕布刺卓,复杀蔡邕,可谓能谋善断者矣。宋 李新《跨鳌集 王允论》
- 3 乐善好义
- 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出处: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语法:乐善好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明·宋濂《龙渊义塾记》:“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
- 4 好施乐善
- 施:给予;乐:喜欢;善:好事。喜欢做善事和施舍,指乐于行善,喜欢施舍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再说施家,自从施济存日,好施乐善,囊中已空虚了。”语法:好施乐善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心地善良。
- 5 食亲财黑
- 指人贪婪自私,爱占便宜。
- 6 亲上做亲
-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语法:亲上做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更加亲密。示例: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123回:“董员外的女儿,又是王安士的儿妇,乃是亲上做亲。”
- 7 至善至美
- 至:最。最完善,最美好。出处: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语法:至善至美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夸奖。示例: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
- 8 和蔼可亲
-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语法:和蔼可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态度谦和。示例:假若有人愿意来看他,他是个顶和蔼可亲的人。(老舍《四世同堂》二)
- 9 有以善处
- 指正确对待,妥善处理。
- 10 善与人同
- 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 11 吉祥善事
- 吉祥而美好的事情。出处:《战国策·秦策三》:“泽流千世,称之而勿绝,与天下终。岂非道之符,而圣人所谓吉祥善事与?”
- 12 亲极反疏
- 亲:亲近;极:顶端;疏:生疏。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9回:“宝玉欲将实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语法:亲极反疏作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 13 兼善天下
-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出处:《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14 陈善闭邪
- 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出处:《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语法:陈善闭邪作谓语、宾语;指施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