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至明简介
至圣至明的意思
解释:
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臣等闻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相沿百世,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语法:
至圣至明作谓语、定语;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至圣至明相关词语
- 1 外宽内明
- 谓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黄霸传》:“霸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语法:外宽内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惇信明义
- 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出处:《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语法:惇信明义作谓语、定语;指人明白信义。示例:像这样惇信明义的人不多见了
- 3 至死靡他
-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出处:《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语法:至死靡他作谓语、定语;形容立场坚定。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7回:“仙赐听了,更加感激得死心塌地,至死靡他。”
- 4 一蹴而至
- 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 5 翠羽明垱
- 泛指珍贵的饰物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 6 至德要道
- 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出处:《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语法:至德要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相行鞅术,至德要道弗踣焉。”
- 7 贤否不明
- 贤否:好坏。 好和坏不能分辨。指不明是非好坏。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
- 8 是非分明
-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语法:是非分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处理问题上一向是非分明
- 9 大中至正
-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语法:大中至正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等。
- 10 家至户察
- 到每家每户去察看。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天下至广,不可以家至户察,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盖得其要也。”语法:家至户察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1 圣经贤传
- 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出处: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语法:圣经贤传作主语、宾语、定语;作经典著作。示例:我希望把它当成一部大有神圣意味的圣经贤传看待——不,这样还说得太菲薄了。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六
- 12 饥寒交至
- 同“饥寒交迫”。出处:晋·陶潜《劝农》诗:“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语法:饥寒交至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极端贫困。示例:他过着饥寒交至的穷困生活
- 13 丧明之痛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语法:丧明之痛作宾语;指丧子的悲伤。示例:同寅当中,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他遭了“丧明之痛”。(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
- 14 含明隐迹
-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语法:含明隐迹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