犦牛读音
犦牛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犎牛。
引证解释
⒈ 即犎牛。参见“犎牛”。
引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张説为广州宋璟颂曰:‘犦牛牲兮菌鸡卜,神降福兮公寿考。’”
清赵翼《岭南物产图》诗:“水犀角在鼻,石羊胆藏足。果马三尺高,犦牛一峰独。”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犦牛相关词语
- 1 犦牲
- 用于祭祀的犦牛。
- 2 犦矟
- 犦矟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ó shuò,解释为古代仪仗。
- 3 犦槊
- 1.亦作"犦槊"。 2.古代仪仗之一种。刻有犦牛形,以示威武。
- 4 奔牛
- 奔牛是汉语词汇,拼音bēn niú,出自《史记》。战国时燕攻齐 ,围即墨 。 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 燕 军, 燕 军大溃。
- 5 奔牛坝
- 古地名。
- 6 笨牛
- 笨牛,读音bèn niú,汉语词语,指骂人愚笨如牛。
- 7 笔误作牛
-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扞王献之呴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
- 8 抃牛
- 两手拉开相斗的牛,喻有超人勇力。
- 9 鞭打快牛
- 鞭打快牛 与 枪打出头鸟 相似,指冲在最前面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
- 10 鞭牛
- 鞭牛又称鞭春牛或鞭春,吴越地区的传统年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传统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
- 11 丙吉问牛
- 汉丞相丙吉出游时,遇到路人相殴,不闻不问,却非常关心经过的牛只为何喘息不停。
- 12 搏牛之虻
- 搏牛之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ó niú zhī méng,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13 蚕丝牛毛
- 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
- 14 骣牛
- 没有鞍具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