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明垱简介
翠羽明垱的意思
解释:
泛指珍贵的饰物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翠羽明垱相关词语
- 1 翠竹黄花
- 指眼前境物。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 2 贤否不明
- 贤否:好坏。 好和坏不能分辨。指不明是非好坏。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
- 3 是非分明
-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语法:是非分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处理问题上一向是非分明
- 4 换羽移宫
- 见“移宫换羽”。亦作“移商换羽”。谓乐曲换调。宫、商、羽均为古代乐曲五音中之音调名。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出处:宋 杨无咎《点绛唇(小阁清幽)》词:“换羽移宫,绝唱谁能和。”元 虞集《烛影摇红(雪映虚檐)》词:“洞房春暖,换羽移宫,珠圆丝莹。”示例: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清 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词
- 5 翠绕珠围
- 翠:翡翠;绕:围绕;珠:珍珠;围:包围。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也比喻随从侍女很多出处:元 曾瑞《哨遍 麈腰》套曲:“金妆锦砌,翠绕珠围,卧铺绣褥酿春光。”语法:翠绕珠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示例:曾朴《孽海花》第七回:“这时见名花满坐,翠绕珠围,次芳就向众人道:‘大家都有相好,如何老前辈一人向隅!’”
- 6 明婚正娶
-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出处: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那里是明婚正娶,公然的伤风败俗。”语法:明婚正娶作谓语、宾语;指合法婚姻。示例:那曹家女子,或者说是明婚正娶,又且结发在先。清·李渔《凰求凤·作难》
- 7 不明事理
- 不懂得事物的道理示例:真正可鄙的是那些不明事理,胡乱造谣生事的势利小人。
- 8 明刑不戮
- 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出处:《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语法:明刑不戮作宾语、定语;指刑罚严明。
- 9 羽翮飞肉
- 羽翮:鸟羽。比喻集微力亦可举重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语法:羽翮飞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0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出处: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语法:春光明媚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春天的风光。示例: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 11 苍松翠柏
-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语法:苍松翠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季羡林《幽径悲剧》:“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 12 明若观火
-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出处:《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语法:明若观火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周作人《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这个主张的理由明若观火,一国的文学如不是国民的,那么应当如何。”
- 13 毛羽鳞鬣
- 鬣:指鱼的背鳍。鸟的羽毛,鱼鳞鱼鳍。指事物的表面现象出处: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语法:毛羽鳞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惇信明义
- 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出处:《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语法:惇信明义作谓语、定语;指人明白信义。示例:像这样惇信明义的人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