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才简介
博学多才的意思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语法:
博学多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
示例:
贯忠博学多才,也好武艺,有肝胆。(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
成语造句
- 1.经过几十年的知识积累,李老师现在满腹经纶,博学多才。
- 2.十年后的我将会博学多才,财运滚滚。
- 3.博学多才的关于或组成所有或许多学科知识的。
- 4.他博学多才,不求闻达,清心寡欲,以富贵浮云自勉。
- 5.有的人什么都不懂,却要在人前装出一幅博学多才的样子,诚然令人齿冷。
- 6.他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博学多才,年轻有为。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of great learning and great ability
- 日语:
学識が広くていろいろな方面の才能がある
- 其他:
<法>savant,érudit et talentueux
博学多才相关词语
- 1 言多伤倖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2 难素之学
- 难:《难经》;素:《素问》。 原指研究《难经》和《素问》。后用作医书的代称。出处:《金史·张丛正传》:“精于医,贯穿难素之学。”
- 3 困勉下学
- 指克服困难才能求得知识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语法:困勉下学作谓语、宾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
- 4 诡变多端
- 诡变:狡诈多变;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出处:宋 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语法:诡变多端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鬼点子多。
- 5 教学相长
- 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语法:教学相长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示例: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 6 顿学累功
-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7 变化多端
-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语法:变化多端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变化的项目、样子极多。示例:旧朋友是变化多端,几乎是不剩一个了。(《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
- 8 众少成多
- 犹积少成多。指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出处:《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语法:众少成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才藻艳逸
- 才藻:才情和文采,才华;艳:华美;逸;超逸。才华华美超逸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语法:才藻艳逸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华。
- 10 裒多益寡
- 裒:减少;:增补。拿多余的一方,增加给缺少的一方。比喻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出处:《周易 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语法:裒多益寡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愿君侯裒多益寡,非礼勿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
- 11 才气过人
-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语法:才气过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人很有才气。示例:顾城、普希金等才气过人的著名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幸都英年早逝了。
- 12 自恃其才
- 侍:依赖;其:他的。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语法:自恃其才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记问之学
-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出处:西汉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语法:记问之学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示例:《冷眼观》第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 14 博学多识
-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语法:博学多识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这个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的包先生,博学多识,通文史,精诗词,尤擅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