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简介
学富五车的意思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语法:
学富五车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成语造句
- 1.这位教授学富五车,在古文字方面造诣很深。
- 2.丘建中确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 3.读书人应该以学富五车为自己的目标。
- 4.他学富五车,见识宏博,深受学生的敬仰。
- 5.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 6.我爱我的妈妈,她没有沉鱼落雁之貌,也没有学富五车之才,更没有琴棋书画之艺,但她是我心中的女神,是我最爱的人。
成语故事
-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观点,宋国人惠施认为天下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是相对的,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庄子评价他学富五车,知识非常广博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wealthy in knowledge
学富五车相关词语
- 1 学有专长
- 专长:专门的学问和技能。形容在某一方面有专门知识或特殊才能出处:谢觉哉《心病还得心药医》:“难道他们都比你‘学有专长’吗?”语法:学有专长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等。
- 2 末学肤受
-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出处: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语法:末学肤受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3 五经扫地
- 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出处:《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语法:五经扫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五经扫地,祝钦明自亵斯文;一木撑天,晋王敦未可擅动。”
- 4 五味俱全
-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出处:《礼记 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语法:五味俱全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心境等。示例: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五味俱全。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
- 5 学不沾洽
- 沾洽:雨水沾足,渊博。学识不够渊博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语法:学不沾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吆五喝六
- 掷骰子时的喊声(五、六是骰子的点子),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8回:“你这个将军,好不知事务,只管的吆五喝六,叫我如何使出这盘头盖顶来?”语法:吆五喝六作谓语、定语;指大声呵斥。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从山坡黑户区低矮的窝棚中,不时发出男人们粗野的哄笑和吆五喝六的猜拳声……”
- 7 富贵无常
- 常:永久不变。指功名利禄变化莫测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富贵无常,忽辄易人,如此传舍,所阅多矣。”语法:富贵无常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明·汤显祖《紫钗记·春日言怀》:“富贵无常,才情有种。”
- 8 车尘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出处:宋 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语法:车尘马迹作宾语、定语;指痕迹。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5回:“放眼一望,见牌坊前面,车尘马迹,士女纷纷行走。”
- 9 修学务早
- 修学:研习学问;务:必须。学习知识必须趁年少进行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勉学》:“盖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易失,故修学务早。”语法:修学务早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0 行乎富贵
- 行:所作所为。指所作所为符合富贵的身份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语法:行乎富贵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富贵显荣
- 财多位高,显赫荣耀。出处:《隶释·汉先生郭辅碑》:“有四男三女,咸高贤姣丽,富贵显荣,可谓子孙繁者已。”语法:富贵显荣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生。示例:盖流离颠沛,权改男装;富贵显荣,应修妇职。清·侯芝《〈再生缘〉序》
- 12 大富大贵
- 指十分富有和高贵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8卷:“后来虽不能如二公这等大富大贵,却也免了一个大难,享个大大家事。”语法:大富大贵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钱钟书《围城》:“两位将来大富大贵,未可限量。”
- 13 五花杀马
-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14 去天尺五
- 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出处:宋·黄庭坚《醉蓬莱》词:“尽道黔南,去天尺五。”语法:去天尺五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引《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