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辩斗的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辩斗的是:太阳远近问题(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译文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左迁2023-06-22 10:19:551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下面我收集了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供大家欣赏。 两小儿辩日 作者:列御寇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中心思想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原文: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但真正的答案却有2个:相对论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在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时。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离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较远。而文中当时的两个小孩根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们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区做中心点。这就能判断出谁对谁错了。 作品鉴赏 鉴赏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两个小孩有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说明了治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道理。[2]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3] 道理 (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7)学习两小儿执着探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作者简介 列子,汉族,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著有《列子》。 《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他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 《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现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无尘剑 2023-06-22 10:19:551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让人感觉清凉而带有寒意,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也不能判定他们对错。 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认为你的知识渊博呢?” 选自 百度百科NerveM 2023-06-22 10:19:548
一个半小时 英语 one and a half hours 这个hour需要复数吗?
需要的凡尘2023-06-22 10:19:5411
两小儿辩日
不懂不装懂此后故乡只2023-06-22 10:19:544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6-22 10:19:548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
《两小儿辩日》的科学解释为: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以上内容参考:古诗文网-两小儿辩日西柚不是西游2023-06-22 10:19:541
“两小儿辩日”的作者是谁?
选自〈列子.汤问〉wpBeta2023-06-22 10:19:5310
两小儿辩日谁说得对呢?
谁都不对。两个小孩儿论太阳离地远近,各自根据单方面的现象,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孔子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也未能解答这个问题,因而受到他们的嘲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我们所处的北半球在夏季时,日地距离1.5亿千米;冬季时,日地距离稍短一些,约为1.47亿千米.但这是日地距离在半年里的变化.而在一天里,从早上到中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很小.因此,早上的日地距离和中午的日地距相等。扩展资料:《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来自百度百科 《两小儿辩日》wpBeta2023-06-22 10:19:531
两小儿辩日出自哪里?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ardim2023-06-22 10:19:531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豆豆staR2023-06-22 10:19:538
一个半小时 英语 one and a half hours 这个hour需要复数吗?
一个半小时有两种说法:一个是onehourandahalf,(注意)这种情况hour是不用s的。另一个就是oneandahalfhours.英语中大于一的情况下就要加s,即使是1.01这样的数字也应该加上复数形式。陶小凡2023-06-22 10:19:534
两小儿辩日典故是什么?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两个小孩问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u投在线2023-06-22 10:19:531
两小儿辩日的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北境漫步2023-06-22 10:19:521
《两小儿辩日》讲的是什么?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正午。 (6)及:到了。 (7)则:就。 (8)为:是。 (9)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0)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11)决:决断,判定。 (12)孰:谁,哪个。 (13)汝:你[编辑本段]翻译 孔子去东方游学,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看起来像圆车篷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盂一样大,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认为你的智慧比别人多呢?”凡尘2023-06-22 10:19:521
两小儿辩日全文意思 两小儿辩日全文内容及翻译
1、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2、《两小儿辩日》 列子〔先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22 10:19:521
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的寓意
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阿啵呲嘚2023-06-22 10:19:515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什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鲁国.一天,孔子在路上碰到两个孩子正争得面红耳赤.孔子上前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事争得不可开交呀?” 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告诉孔子,他们正在争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哪一个离我们近.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早晨太阳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有车盖那么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只有菜盘子那么小.这不就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才显得大,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远才显得小吗?” 孔子听了觉得有道理.但还没等他点头称是,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说:“早晨太阳出来时,到处凉气袭人,中午却热得像站在沸水边一样难受,这不是因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才觉得凉,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才觉得热吗?” 孔子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断定两个孩子谁说的真有道理了. 两个孩子看到孔子似是而非的样子,急得直跺脚,一个拉着孔子一只手说:“孔大人,您可得给我们评个准理,看到底谁说得对呀!” 两个小孩子给满腹经纶的孔子出了个难题,大学问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搞不清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十分失望,望着孔子远去的背影取笑说:“还说他学问大得很呢!原来也不过如此而已!” 本文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的问题,然而孔子却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能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事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ardim2023-06-22 10:19:511
两小儿辩日的正确说法?
二者说法都是错误的,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晨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因此,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其大小也是相同的。扩展资料: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两小儿辩日FinCloud2023-06-22 10:19:511
古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距离人近,然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刚升起时大得像个车篷,到了中午的时候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距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距离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十分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距离近的东西让人觉得越热,而距离我们远的东西让人觉得越凉吗?”孔子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ardim2023-06-22 10:19:503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他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LuckySXyd2023-06-22 10:19:501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正午(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中午)时太阳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是离人近的大,而远的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温暖,这不是距离人近时得热,而距离人远时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22 10:19:506
两小儿辩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善士六合2023-06-22 10:19:501
两小儿辩日出自哪里?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作者:列子(一说为列子及其弟子、后人)作品出处:《列子·汤问》(一作《列御寇·汤问》)创作年代:春秋战国释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Chen2023-06-22 10:19:491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什么
1.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 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如果有帮到您 请给予好评 谢谢拉#^_^#祝您愉快。 2.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3.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盛食物的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太阳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就是太阳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4. 文言文中< >的意思是 两小儿辩日《列子》目录 题目注音 原文 注释 译文 读法 科学解释 作者介绍 人物 人物介绍 主旨 人物介绍 主旨 [编辑本段]题目注音 两小儿辩日 (liǎng xiǎo ér biàn rì) [编辑本段]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编辑本段]注释 及:到。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为:是。 沧沧凉凉:清清凉凉,天气凉爽的样子。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 孰:谁。 汝:你。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而近的物体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物体感到热而远的物体感到凉的道理吗?” 孔子判断不了。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编辑本段]读法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编辑本段]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一种观点是: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 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 另一种观点是:太阳高度不同,大气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阳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阳看起来大。 还有一种观点是: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 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 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 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 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列子》被禁。 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 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 《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编辑本段]人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两小儿:善于观察,执着探究,大胆质疑.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 5. 古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距离人近,然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刚升起时大得像个车篷,到了中午的时候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距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距离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十分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距离近的东西让人觉得越热,而距离我们远的东西让人觉得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6. 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什么啊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7. 古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距离人近,然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刚升起时大得像个车篷,到了中午的时候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距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距离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十分清凉,到了伐孩崔绞诏悸措溪胆娄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距离近的东西让人觉得越热,而距离我们远的东西让人觉得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529694#4。 8. 谁知道古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此文节选自战国·列子《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 作品赏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作者简介 列子,原名列御寇,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22 10:19:491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1.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顶盖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读法: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u)为汝多知乎?” 句导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文物。 孔子去东方游历,(半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两小儿各自申述自己看法。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 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 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 《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以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 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各,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 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 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 2.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大意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爽,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手伸入了热水,这不就是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懂的多呢?”。 3. 急需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 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 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 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 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 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 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 4.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 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第二自然段,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 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 *** 。 第五自然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5.课后扩展。建议安排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表演。 4. 两小儿辩日编故事 1、有一天,风和日丽。 孔子带着几个弟子到东方游学,途中见到两个小孩在辩斗,便走过去问原因。一个小孩在头头是道的对孔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些。” 他指了指另一个小孩说:“他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请孔大圣人明鉴。” 另一个小孩突然开口:“我的原因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非常清凉,而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前一个小孩反驳道:“孔圣人请不要乱听别人的谗言,请问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的盖子一样大,而中午的时候却像一个盘子一样大吗?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却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孔子见两个小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了半天也争不出谁是谁非,便问随行的弟子,弟子们也说不出对错,孔子觉得很没有面子,便带弟子偷偷回去查书了。两个小孩见孔子都不知道这问题谁对谁错,就回家找小伙伴说:“孔圣人的智商与我们的差不多,不必整天想着向他拜师学艺了!”2、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有一天,孔子闲来无事,便出去游玩。走着走着,他看见有两个孩子在争吵,眼看要打起来的样子。 孔子赶紧上前劝架。两个孩子看是孔子来劝架,就争着给孔子告状。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最近,而中午的时候离我们最远。”“为什么呢?”孔子问。 “你看呀!早晨太阳刚出来时像一个车盖那么大,中午时就只有一个盘子大小了,这不就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有道理”,孔子转过身问另一个孩子,“你说呢。”“我认为,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 因为早晨我们很冷,而到了中午却感觉很热。我说的有道理吗?“这,这,”孔子吱唔着说不出话来。 两个孩子哈哈大笑,谁说孔子知道的多呀!也就这么回事。说完就手拉手的跑开了。 孔子愣愣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3、我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我一向遵循做人要低调的原则,听说东方的文化历史悠久,明天,我要去瞧瞧是怎么个好法。 三个时辰以后,我就要出发了,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我背上了书篓,由于山路难走,学生还特地给我做了个拐杖。“喔,喔,喔……”公鸡打鸣了。 我精神饱满地上路啦!天才刚刚亮,似乎还能看见点点的星光。又走了一个时辰,我正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对面是连绵起伏的青山,风景秀丽,那边还有一泻千里的瀑布,我不禁低吟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鸟在头上飞舞,太阳当空照,路边的小草好像也正在对我微笑呢!妻子把我送到村口,还不时地提醒我:“路上小心。”然后塞给我一些干粮,叫我路上饿了再吃。 还笑着对我说:“早点回来。”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刚一转弯,就看见两个小孩儿,他们俩一会儿指指天,一会儿又用手画圈,好像正在辩论着什么。一个是穿着红色衣服的孩子,一个是穿着黑色衣服的孩子。 由于站地远,我决定走近点,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来到了两个孩子跟前,我低声问道:“请问你们在干什么?”穿着黑衣服的孩子说:“老头儿!你谁呀?问什么问,去!烦!一边呆着去!”“你谁家的孩子,咋跟我这个大名鼎鼎的孔子这样说话,真是太没有礼貌了,竟敢叫我老头!”“你是谁,我们怎么知道。”我是一肚子的火呀!两个小孩笑道:“我跟你说,我们是在辩论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正好你来帮我们解决。” “那你们都是怎么想的呀?”“日出时太阳大的像车盖,而中午的太阳则像盘盂一样大。你说这不是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身着黑色衣服的孩子,插着腰说。 穿红色衣服的孩子自信地说:“是太阳早上离我们远才对,你看早上的太阳十分凉爽,则中午的太阳就像把手放在热水中一样,这不又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远的道理吗?”两个小孩齐声问道:“你说,到底是谁说的对?”我有点左右为难了,便随口说:“你们俩说得都很有道理,不是吗?”两个小孩讥笑道:“我们要是知道,还用问你?还在这争辩干什么?”我双颊一红,说什么好呢?我可是学富五车的孔子呀!今天是怎么了?可不能丢人!小孩看我不能回答,便再次嘲笑道:“哼!你刚才是怎么说的?还说你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呢!怎么样,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可真是丢人丢到家喽。”我叹了口气说:“这孩子,我可只是有名的教育家,什么太阳不太阳的,我可不会天文。” 我得赶快回家学天文喽!先不能去东方学习其他文化了,真没想到我居然被这帮孩子难住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5. 咋写《两小儿辩日》的小故事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正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刚升起时大得像个车篷,到了中午时则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距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距离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十分清凉,到了正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距离近的东西让人觉得越热,而距离我们远的东西让人觉得越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6.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wpBeta2023-06-22 10:19:491
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讲了什么道理?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Chen2023-06-22 10:19:491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Ntou1232023-06-22 10:19:4814
课文《两小儿辩日》中,哪个小孩说对了?
都不对,两种距离都是一样的,只是角度变了。这种事不能靠感觉,要有科学依据小白2023-06-22 10:19:487
两小儿辩日的解释
两小儿辩日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子一样大,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科学解释: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希望对你有帮助!小白2023-06-22 10:19:481
两小儿辩日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三、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4.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第二自然段,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高潮。第五自然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5.课后扩展。建议安排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活动前,教师提供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活动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四、参考资料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韦斯特兰2023-06-22 10:19:484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和译文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和译文介绍如下:【两小儿辩日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赏析: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韦斯特兰2023-06-22 10:19:471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全文
1.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的全文意思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 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2.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他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3.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一天,孔子到东方去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一个小孩又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中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处的热而远处的凉吗?”孔子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学问多呢?”。 4.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5)去:离。 (6)日中:中午。(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15)孰:谁,哪个。 (16)汝:你。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5.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的全文意思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6. 求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翻译和停顿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7. 【两小儿辩日原文 《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原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可桃可挑2023-06-22 10:19:461
两小儿辩日原文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大学问家孔子也不一定能有准确的答案,小朋友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下面是两小儿辩日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小儿辩日原文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一: 相信大家都读过《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吧,读后是不是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吧。今天我就借这次机会告诉你们我的理解吧!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这些好奇心会驱赶着我们,使我们发现一个接一个的事情真理。如:牛顿因为好奇心发现了地心引力等。虽然文中的两个孩子在争论太阳是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上没能找出事情的真理,但是,我还是敬佩他们的善于观察能力,说话有理有据,独立思考事情的精神品质。同时,我也对孔子这位春秋末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肃然起敬,因为,他在那时是众所皆知的,只用随口一说,就可以让两个小孩知道谁对谁错,可以不让小孩说到:“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也不过于此!”可他却恰恰相反,自己不知道也就不说。 每次读到这我都会想:为什么他不像其他一些名人一样,用一些手段来掩饰自己的不足,维护自己的名声呢?后来,读的次数多了,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事要实事求是。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要注意客观科学的分析事情。说话要想有理有据就要善于观察这就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二: 此文讲的是孔子东游时的见闻,相信大部分人都读过这篇短小富有哲学意义的文言文。 我认为,除却文章字面上的所要表达的"意义------孔子博学而谦逊,且善于向人发问以消除自己的短处,增长自己的见识之外,文章还深刻地揭发了另一个引人深思的道理:万事皆有两面性。 一个孩童认为日出时太阳离人远,日落时近;另一个则认为日出时太阳距人近,而日落时远。两个人观点不同,理由却相对充分 ,在这种情况下,谁对谁错,都是很难加以分辨的,而此时,因为被人夸赞博学而不得不作答的孔子,有两条路可走。其一:详细地思考并依据两人之一的答案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二:表示自己的无力,从而脱身。显然孔子选得是第二条,这便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为何? 因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太阳的距离就和天的高度一样,不可能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若孔子作答了,可能当时会被小童们盲目崇拜,但日后被人加以考证,错误的可能性实在太大, 人们心中多少也会留下一丝丝的嘲讽,只是因他是“千古圣人”而不好表达罢了。 孔子应该是发觉了回答这个问题会带来的影响,于是便不像大多数人一样,不懂装懂,强行逞一时口舌之快,这不正说明了他身为“孔圣人”的高瞻远瞩,想得全面透彻,且不滥充数,不懂装懂的魄力所在么?不是正应了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名言么? 所以,我以为,为人处事,我们要多学习孔子的实而不骄纵的做法,不因一时的脸面而得小失大,应多想多观察,老实而不木讷,被人询问时,知道便老实作答,不知道就放下脸面,说出实情,这样的人,丢了一时的骄傲,却能换来谦谦君子的美名。 两小儿辩日原文2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注释: 东游:到东方游说。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日中:正午。 及:至,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同“谓”,说。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决:判定。 孰:谁。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 及其日中如探汤:其,它(太阳) 之(本文所有):连词不译 作者介绍: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两小儿辩日原文3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赏析 《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 注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肖振2023-06-22 10:19:461
两小儿辩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韦斯特兰2023-06-22 10:19:465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刂刂刂刂刂旧鳭彡須^_^彡彡彡彡彡得豆豆staR2023-06-22 10:19:466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其翻译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及其翻译,欢迎参考~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注释: 东游:到东方游说。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日中:正午。 及:至,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同“谓”,说。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3)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决:判定。 孰:谁。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3) 及其日中如探汤:其,它(太阳) 之(本文所有):连词不译 作者介绍: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22 10:19:461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拨弄馅此w离休鲁顺mlhxueli 2023-06-22 10:19:453
两小儿辩日作者朝代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作者:列御寇 战国时期LuckySXyd2023-06-22 10:19:453
两小儿辩日主要内容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两个小孩有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说明了治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7)学习两小儿执着探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肖振2023-06-22 10:19:451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争辩的原因。小孩儿对孔子各自就讲了自己的观点,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启示:《两小儿辩日》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豆豆staR2023-06-22 10:19:451
两小儿辩日出自哪里?
两小儿辩日《古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句意: 孔子去东方游学,见两个小孩正在争论,便上前问其缘故。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大得象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如盘盂。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时大,远时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时令人感到十分凉爽,中午感觉象是伸进了滚烫的热水中一般热,难道不是近时热,远时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问:“谁说你智慧渊博了?小白2023-06-22 10:19:451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也。 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tt白2023-06-22 10:19:451
求文档: 小学英语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1) 以y结尾的专有名词,或元音字母+y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变复数。例如:two Marysthe Henrysmonkey---monkeys holiday---holidays 2) 以o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a. 加s,如: photo---photos piano---pianosradio---radioszoo---zoos;b. 加es,如:potato--potatoes tomato--tomatoes c. 上述a和b两种方法均可,如zero---zeros / zeroes。 3) 以f或f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a. 加s,如: belief---beliefsroof---roofssafe---safes gulf---gulfs; b. 去f,fe 加ves,如:half---halvesknife---knives leaf---leaves wolf---wolveswife---wives life---lives thief---thieves;c. 上述a和b两种方法均可,如handkerchief: handkerchiefs / handkerchieves。 1.3 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1) 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mouse---mice man---men woman---women 注意:由一个词加 man 或 woman构成的合成词,其复数形式也是 -men 和-women,如an Englishman,two Englishmen。但German不是合成词,故复数形式为Germans;Bowman是姓,其复数是the Bowmans。2) 单复同形,如deer,sheep,fish,Chinese,Japanese ,li,jin,yuan,two li,three mu,four jin等。但除人民币的元、角、分外,美元、英镑、法郎等都有复数形式。如:a dollar, two dollars; a meter, two meters。3)集体名词,以单数形式出现,但实为复数。例如:people police cattle 等本身就是复数,不能说 a people,a police,a cattle,但可以说a person,a policeman,a head of cattle, the English,the British,the French,the Chinese,the Japanese,the Swiss 等名词,表示国民总称时,作复数用,如The Chinese are industries and brave.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4) 以s结尾,仍为单数的名词,如:a. maths,politics,physics等学科名词,一般是不可数名词,为单数。b. news 为不可数名词。c. 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Nations 应视为单数。 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 in 1945. 联合国是1945年组建起来的。d. 以复数形式出现的书名,剧名,报纸,杂志名,也可视为单数。例如:"The Arabian Nights" i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book.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5) 表示由两部分构成的东西,如:glasses (眼镜) trousers, clothes等,若表达具体数目,要借助数量词 pair(对,双); suit(套); a pair of glasses; two pairs of trousers等。6) 另外还有一些名词,其复数形式有时可表示特别意思,如:goods货物,waters水域,fishes(各种)鱼。肖振2023-06-22 10:19:451
两小儿辩日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说明白点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22 10:19:453
两小儿辩日出自哪里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亦作圄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阿啵呲嘚2023-06-22 10:19:441
《两小儿辩日》的原文及其翻译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两小儿辩日》的原文及其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注释: 东游:到东方游说。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日中:正午。 及:至,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同“谓”,说。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决:判定。 孰:谁。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 及其日中如探汤:其,它(太阳) 之(本文所有):连词不译 作者介绍: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6-22 10:19:441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作者简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水元素sl2023-06-22 10:19:441
《两小儿辩日》讲的什么内容?
讲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离人远还是近。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无尘剑 2023-06-22 10:19:442
两小儿辩日的主题是什么?
古代儿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也体会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正如孔子自己说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rdim2023-06-22 10:19:442
两小儿辩日的解释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北营2023-06-22 10:19:434
文言文两小儿辨日的解释
1.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盛食物的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太阳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就是太阳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也不能判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2. 古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距离人近,然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刚升起时大得像个车篷,到了中午的时候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距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距离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十分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距离近的东西让人觉得越热,而距离我们远的东西让人觉得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3. 文言文两小儿辨日的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4.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的全文意思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 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5. 文言文《两小儿辨日》解释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两小儿辩日注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5]日中:正午。 [6]车盖: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7]及:到了。 [8]则:就。 [9]盂: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为汝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为,同“谓”,说。汝,你。知,同“智”,智慧。 6.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解释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7.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 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 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 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水元素sl2023-06-22 10:19:431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解释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下面是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解释,欢迎参考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2)辩斗:辩论,争论。(3)故:原因,缘故。(4)以:以为,认为。(5)去:离。(6)日中:中午。(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8)及:到了。(9)则:就。(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1)为:是。(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14)决:裁决,判断。(15)孰:谁,哪个。(16)汝:你。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的 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两小儿辩日》 中心思想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两小儿辩日》 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太阳远中午太阳近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太阳近,中午的太阳远,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原文: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 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但真正的答案却有2个:相对论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在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时。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离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较远。而文中当时的两个小孩根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们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区做中心点。这就能判断出谁对谁错了。陶小凡2023-06-22 10:19:421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出自哪里?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拓展资料出处:《两小儿辩日》作者简介: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鉴赏:《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左迁2023-06-22 10:19:421
两小儿辩日的字词解释
注释 东游:到东方游说。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原因,缘故。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日中:正午。 及:至,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同“谓”,说。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决:判定。 孰:谁。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真颛2023-06-22 10:19:421
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
两个小孩有关太阳问题的辩论。陶小凡2023-06-22 10:19:425
两小儿辩日全文?
其实文章本意是“孔子东游,见两小儿‘便日"”,非常内涵,自己理解去吧无尘剑 2023-06-22 10:19:413
《两小儿辩日》翻译,简单点。
《两小儿便秘》孔子东游,见茅厕传来喊声,问其故一儿曰:“我早上拉不出,下午也拉不出”一儿曰:“你之所以拉不出,因为你没有用香丹青。一儿曰:“什么是香丹清?用她有何用呢?能治便秘吗?一儿曰:香丹清,可让你拉屎拉得到腹泻,拉屎拉得长痔疮。孔子也赞同他说法。孔子笑曰:“你真聪明啊,还知道怎么治便秘。说完,便喂他服下了香丹清左迁2023-06-22 10:19:4110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作者:李雨涵 一日,孔子想放放松放松,便出去散步,突然见到了两位小孩子在辩斗,便走上前去,询问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道:“我以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很近。然而到了中午时就离人远了。”一个小孩儿以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道:“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但到了中午时小的就像一个盘子。这不就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一个小孩儿又辩论到:“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感觉非常的寒冷,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双手伸进滚烫的热水里一样吗?这不就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两个小孩儿谁说的对。 后来,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懂得多呢?”说着,便走到一旁玩儿了起来。 【两小儿辩日】 作者:郝嘉兴 孔子经常到别的国家游学。有一次,他到别的国家去游学,不知路怎么走,先问问路。忽然,他看见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大青石上说话,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是在争辩啊。 孔子由于好奇,便问他们:“你们在争辩着什么啊。”一个小孩子开口了:“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在中午的时候反到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子说:“我觉得你说错了,我觉得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了正午就离我们近了。”第一个孩子又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如同车盖一样,而到了正午,就如同盆子一样,这不就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而到了中午,则让人觉得非常的炎热,如同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就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看起来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决定谁说得对。 两个小孩子都笑了,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 作者:宋笑硕 一天,孔子要到东方去游学,在路上突然遇见两个小孩子,那两个小孩一直争辩不休,就想知道是什么事情,就问他们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出来的时候离人们最近,而中午的时候的太阳却离人们要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确是这样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们远,而中午的时候太阳要离人们更近一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大的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太阳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大,而近的时候小的道理吗?” 另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有种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时却像把手伸进了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想不明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两个小孩就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 作者:马俊涛 一日,孔子去东方游学,在路上,看见有两个小孩儿在辩斗不已,便下车前去问其故:“你们为什么在争论呢?” 两个小孩儿看见了孔子,都以为孔子一定能解答。一个小孩儿抢先说:“我们是在讨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我觉得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正午的时候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的像车盖,而正午的时候却小的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近大远小的道理么?” 另一个小孩儿头头是道的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冷,而正午是却很热,这不是近的热远的冷的道理么?” 他们便一齐问孔子:“到底谁的对!”“我的对!”“不,我的才正确!”“不对!”“不对!”两个小孩儿还是争辩不已。 孔子急忙劝说:“别吵了,我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孔子不慌不忙,说:“再聪明的人也有不懂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两个小孩儿便羞愧不已。 【两小儿辩日】 作者:朴城杰 一次,孔子向东游学,在途中时,他见两个小孩子在辩论,上前问问原因。 其中一个小孩儿有礼貌的说:“因为我认为太阳刚生起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太阳升起来后,离人比较远一些。”孔子思考了一下,另一个小孩也说了。 那个小孩儿说:“我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比较远一些,而中午时,离人比较近一些。” 孔子听了,让他们分别说出理由来,在帮他们判论。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打得像一个大车盖,而中午却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近的时候大的道理吗?”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又感到冷的感觉,但到了中午,热的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是非。 两个小孩儿嘲笑道:“谁说你知识渊博啦?” 【两小儿辩日】 作者:姚鑫棋 有一次孔子向东游学,在半路上看见有两个小孩正在争论,便走过去询问两个小孩:“你们为什么争论呢?” 一个小孩回答:“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给小孩说:”我认为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到了中午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在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像车轮一样大,而到了中午却像盘子一样小,这不就是太阳离人远的时候小,离人近的时候大的道理吗?“ 一个小孩说:”在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十分的凉爽,而到了中午是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就是近的时候热,近的时候远的道理吗?“ 孔子想了想也不能决定谁的对谁的错。 两个小孩笑这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 作者:胡博皓 孔子有一天,觉得自己的学问还远远不够,于是便准备去东放游学。 孔子去东方游学的时候,在半路上远远地听见了一阵儿童幼稚而又响亮的声音,出于好奇,于是便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小孩在争吵,于是走过去问原因。 孔子走了两个小孩的旁边,于是说:“你们这是再吵什么呢?说出来吧!说不定我还能帮你们解决了。”其中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正午午的时候就离人远。”而另一个小孩确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正午午的时候就离人近。 两个小孩各有各的理由,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大如车盖,而正午的时候就如盘子,这不是远者小而近者大的道理吗?”“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还非常凉快,而正午的时候,就如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者热而远者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知道。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 【两小儿辩日】 作者:郑好 太阳,一个悬挂在高空的物体。 一日,孔子东游,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有两个小孩子在争辩不已,孔子是十分好奇,询问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人类近,而上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不同意,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上午时离人近些。 两个小孩各有各的不同,他们说起了他们的理由,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大很大,大得像车盖那样,而中午时太阳小的像个盘子,这不正是离远了大,离进了小的道理吗?” 后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有一阵凉风吹来,而到了中午,而又很热很热,像把手伸进得滚烫滚烫的锅里,知了都不停的抱怨热呢!这不正是,近了热而远了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认为都对,各有各的理儿,都没有错,孔子也无法分辨。 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也不过如此嘛!” 标签: 小儿Jm-R2023-06-22 10:19:411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的译文
1.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2. 请把《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翻译一遍 26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赞同2160| 评论(24) 相关内容 2010-2-24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简易翻译 158 2010-5-18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12 2011-4-2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 292 2011-3-5 文言文中,【两小儿辩日】这个文言文怎么翻译 183 2010-4-14 文言文翻译之两小儿辩日 1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2008-11-23两小儿辩日翻译126812005-12-14两小儿辩日如何翻译6032010-3-15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16452006-9-23《两小儿辩日》翻译3882010-2-24两小儿辩日的翻译345更多关于两小儿辩日:翻译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2条 2007-3-10 19:15 飘逸猪 | 四级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投诉或举报,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功能意见建议,请到知道意见社吧反馈。 3. 求《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 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 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 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4. 求《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和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 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 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 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 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5.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的艺术特色在于: 1、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3、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和求知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6.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的艺术特色在于: 1、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3、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和求知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7.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简短)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8. 《两小儿辩日》的译文 两小儿辩日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 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 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 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 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一下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些什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 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 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 4.初学文言文,反复诵读是最主要的方法。 学习本文仍应注重指导朗读。朗读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读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的语言、对话描写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点。 第二自然段,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应该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 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这样才会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解决的 *** 。 第五自然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应注意范读、领读。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5.课后扩展。建议安排一。 9.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乔金宁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 10. < >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孔子坐车去诸侯国游学,经过一个村口时,看到两个放牛娃正在为什么事情争得面红耳赤。 孔子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男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看起来像圆车篷大。 到了正午就看起来像盘盂一样大,这不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 另一个小男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皱着眉头,想了老半天,无法判断。 两个小男孩都乐了,说:“谁说你是个大学问家,却连我们小孩子的问题也答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无尘剑 2023-06-22 10:19:411
两小儿辩日 翻译
”翻译:“日初出沧沧凉凉。意思是天气很热:刚刚,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见两小儿辩斗。”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13)探汤。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阴阴冷冷,争论,哪个,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曰,很难做到他这样。两小儿笑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14)决,问其故?”孔子不能决也?”另一个小孩说。(10)盂:就。(16)汝。一儿曰:离:孔子向东游历,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一个小孩说。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谁,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告诉我们的道理:中午,像雨伞一样。(8)及。(11)为,呈圆形:辩论,才(5)去。(7)车盖,认为:以为:“谁说你见多识广啊。(3)以?”词语解释(1)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缘故:原因。(12)沧沧凉凉,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2。(17)汤?”孔子不能决断。”一儿以日初出远:到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而日中时近也。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4)始:把手伸到热水里去:你:“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1,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日初出大如车盖孔子东游。(9)则。(2)故:是,判断:“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6)日中。(15)孰?”一儿曰: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及其日中如探汤,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天气凉爽的样子:裁决,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古时车上的篷盖:盛放物体的器具:热水,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北营2023-06-22 10:19:4111
两小儿辩日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北营2023-06-22 10:19:391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中国古代有个《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讲的是孔子周游时遇到两个小孩争论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一小孩认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晨太阳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夫子在一旁听了也是无言以对。瑞瑞爱吃桃2023-06-22 10:19:393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内容,节选自《列子•汤问》。一儿观点:“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意思就是他认为太阳在刚出来的时候离得近 ,中午的时候离人远)理由:“日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打乎?”(意思就是说太阳刚开始出来时大,到了中午时小,这不就是近的看着大远了看着小吗)另一儿观点:“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意思就是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远,到中午的时候离得近)理由:“日出苍苍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意思就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爽,到了中午就很热,这不就是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爽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他俩的说法也不能决断谁对谁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观察的观点不一样结论就不一样,对待一件事要辩证的看瑞瑞爱吃桃2023-06-22 10:19:391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鉴赏
《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下是我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及鉴赏,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鉴赏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 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拓展内容】 《两小儿辩日》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去”“汤”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附注: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解释: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从陈国逃往蔡国后,也没得到蔡君的重用,常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感慨,一天发现弟子宰予中午还在睡大觉,气得说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们赶紧来安慰孔子,孔子说今后听其言而观其行,好自为之 二、温习旧知: 1、教师指出需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1)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距离。 (5)及:等到。 (6)则:就。 (7)此不为:是。 (8)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9)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指天气很热。 (10)决:裁决,判断。 (11)孰为汝多知乎:孰,谁,哪个;为,通“谓”,以为,认为;汝,你;知,通“智”,智慧。 附注:通假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的成因:(1)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2)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3)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附注: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 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之规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之规,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 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 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天姥》)",按照 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 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 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后来为了减轻" 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 致。例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通假字"读"代替了本字"逗"。"读"音dú,"逗"音du。 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才牢靠。下面列出常见通假字的表。根据通假字的读音,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读音顺序排列。 2、特殊文言现象: (1)、通假字: 为,通“谓”,以为,认为。 知,通“智”,智慧 (2)、古今异义: 去:(古)距离;(今义):离开所在地到别处 汤:(古义):热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3)、省略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去人)远,而日中时(去人)近也。 3、教师总结文言直译的方法。 总结:留——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掌握规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补——省略词句,定要补上。 换——古语白话,注意转化。 调 ——遇上倒装,调整语序。 三、以读促思: 1、教师配乐诵读课文,请学生听完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两个小孩争论有关太阳距离人远近的问题,相持不下请孔子作评判,孔子也不能决断。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较长句子的合理停顿。划出两个孩子的观点及其依据的句子。 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他是从视觉来判断;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凉些吗?他是从触觉角度判断。两小儿采用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判断,难免意见不一致。 两个孩子的观点和依据虽不同,但他们都是从感官经验出发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感官往往会误导我们。比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似乎筷子浸入水下的部分弯折了,这就是光的折射导致视觉的错觉。 3、实际上早晨中午太阳距离地球是一样的,大小也相同,为什么早晨较中午看起来大些,中午较早晨热些呢? 明确: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中午的太阳小一些,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误差。因为,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有山峰、树木等地面物体作对比,太阳就显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阳高悬在空旷的天空,相形之下就显得小一些。实际上用仪器测一下,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晚是一样的。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早晨,太阳斜射,同束阳光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因为斜射阳光通过大气层的厚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辐射散热,日出前后地面热量亏损到极大值,因此,早晨气温低,显得凉爽。而中午呢,一方面太阳高度最大,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热量集中,另一方面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小,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热量盈余,气温已经升高,因此中午就热得多。实际上对于每秒30万千米的光速来说,早晨和中午日地距离的微小差别根本不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4、两个孩子的观点虽是错误的,但他们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么? 明确: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5、孔子对两个孩子争论的态度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得出的启示。 明确:孔子"不能决也"。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对于文章结尾,孔子"不能决也",应让学生知道,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可见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教学时不要把两小儿笑话孔子作为主旨去理解。 四、吟咏诵读: 1、诵读训练:各小组自由诵读,请带上你们的情感态度,读出文章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也读出你们对这个小故事的体会理解。 2、先配乐齐读全文一遍,然后指导学生背诵两小儿对话部分。 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 “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 “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使有对比色调。 “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同上。 自由练习诵读,能大体成诵即止。 3、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配视频诵读。若哪位选手遇到困难自己的组员可立即支援。 五、总结归纳: 一、积累文言知识: 古今意义、通假字、省略句、省略量词、反问句、重点实词、文言断句。 二、启示: 1、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4、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三、学习方法: 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归纳总结积累文言知识 以读促思探寻文本主旨 熟读精思成诵反复品位 六、拓展阅读: 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注释:[1]眇(miǎo):原指一目失明,这里指双目失明。[2]扪:摸。[3]揣:摸。[4]龠(yuè):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比笛短。余辉2023-06-22 10:19:381
两小儿辩日的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 【 两小儿辩日 】 ——选自《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注释 】 【去】距离。 【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知】同 “智”,智慧。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作品整体赏析】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北有云溪2023-06-22 10:19:382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上学的时候,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赏析: 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两小儿辩日》鉴赏 列子是属于道家学派,孔子是属于儒家学派,又以博学著名。因此列子写这故事,来讥笑孔子的无知,不能判断两小儿所提出的疑问。其实两小儿提出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疑问。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因为这两个疑问都是从感觉产生的。一个从视觉说,早上看到太阳大,中午看到太阳小。这个视觉并不正确。因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一个小儿说,太阳早上凉快,中午热,从身体对温度的感受来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也不正确。因为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这个温度的凉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这个故事是列子编出来的,并不真有其事。《列子》这部书经专家研究,是魏晋时人编的。其中可能有先秦传说,也有魏晋时思想。这篇里所提出的问题,大概魏晋时人还无法解决,春秋时人的孔子更无法解决。《列子》提出这个问题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他跟孔子一样,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这里得到启发,人们想到的问题,有的在当时并不能得到解决。如晋代张华《博物志》八里讲到:“奇肱国,其民善机巧,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说商汤时代已经有人能造飞车。直到张华的晋代,也没有人会造飞车。但至少在那时,已有飞车的想法。这种想法到后来终于实现了,人们终于造出飞机来。关于太阳和地球的远近,在著作《列子》的时代是无法正确解决的,但后来科学家终于算出来了,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14960万公里。科学的促进,有时也受到各种想象的影响。因此,在生活中提出各种想象来也是好的。就这个意义说,这个故事也是可取的。这个故事的好处,可以启发人们去考虑问题,要从多方面来考虑。两个童子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就把不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了。提出了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对科学的促进是有作用的。 《列子》里写这个故事,要讥笑孔子的无知。这是因为《列子》属于道家的著作,孔子是儒家,学派不同,所以道家要讥笑孔子。这点是很明白的。所以这篇的结论:“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讥讽的话是不正确的。 再就这篇的写法看:先提出结论,再加说明,这样写简单明了。就说明看,结合人们的经验,写得具体明白,这样写是好的,所以虽提出这个不好解决的问题,还是写得简单扼要,具体明白,达到要说的目的。在说明里,作者在一处用了两个比喻,一个“如车轮”,一个“如盘盂”,这两个比喻具体地说明日的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明白了,这个理由是从人们的视觉来的,所以是有力量的。因为当时人的知识,还没有感到视觉在一定的场合是不尽可靠的。另一个说明,讲一种感觉是“沧沧凉凉”,一个比喻“如探汤”。这样讲一种感觉和一个比喻,结合“日初出”和“日中”来说,也把结论的理由说明。这是从人们的感觉来的,也有说服力。当时人们也没有感到人们的感觉是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的。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篇《辩日》对人们的认识是有影响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对后世科学家的探讨,还是有作用的。大鱼炖火锅2023-06-22 10:19:371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白话译文: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不能判断这件事的对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阿啵呲嘚2023-06-22 10:19:3713
英语的语法(从小学到初一上为止)
具体点LuckySXyd2023-06-22 10:18:194
小学英语比较级和最高级变化规则
一般情况下比较级+er最高级+est末尾以e结尾的+e最高级+st重读闭音节(元音+辅音),先双写辅音,再+er。最高级+est以辅音字母+y结尾,先把y变i,再加er,最高级esttt白2023-06-22 10:18:142
小学英语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 名词类1. 这些女老师们在干什么?[误] What are the woman teachers doing?[正] What are the women teachers doing?[析] 在英语中,当一个名词作定语修饰另一名词(单或复数形式)时,作定语的名词一般要用其单数形式; 但当man, woman作定语修饰可数名词复数形式时,要用其复数形式men, women.2. 房间里有多少人?[误] How many peoples are there in the room?[正]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room?[析] people作“人、人们”解时,是个集合名词,其单复数同形。3. 我想为我儿子买两瓶牛奶。[误] I want to buy two bottle of milk for my son.[正] I want to buy two bottles of milk for my son.[析] 表示不可数名词的数量时,常用“a / an或数词+表量的可数名词+ of + 不可数名词”这一结构,其中当数词大于1时,表量的可数名词要用其复数形式。二、 动词类4. 你妹妹通常什么时候去上学?[误] What time does your sister usually goes to school?[正] What time does your sister usually go to school?[析] 借助助动词do(或does)构成疑问句或否定句时,句中的谓语动词用其原形。5. 琳达晚上经常做作业,但今晚她在看电视。[误] Linda often do he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evening she watching TV.[正] Linda often does he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but this evening she is watching TV.[析] 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的或习惯性的动作,常和often, usually, sometimes 等时间状语连用。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若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要用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现在进行时表示现阶段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现在进行时由be(am / is / are)+v-ing形式构成。6. 这双鞋是红色的。[误] This pair of shoes are red.[正] This pair of shoes is red.[析] 在shoes, trousers, gloves, glasses等表示成双成对的衣物或工具名词前用pair(表计量)修饰时,谓语动词的形式由pair的单复数形式来决定。三、 代词类7. 这张票是她的,不是我的。[误] This is hers ticket. It"s not my.[正] This is her ticket. It"s not mine.[析] 物主代词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后一定要接名词,而名词性物主代词之后不需接任何词。8. 吴老师教我们英语。[误] Miss Wu teaches our English.[正] Miss Wu teaches us English.[析] teach sb. sth.中的sb.作teach的宾语,因此当sb.为人称代词时要用其宾格形式。四、 介词类9. 你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误] Can you find the answer of this question?[正] Can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析] 英语中用“the answer to …”表示“……的答案”。类似结构还有the key to the door, the way to the zoo等。10. 格林先生星期六上午来这里。[误] Mr. Green will come here in Sunday evening.[正] Mr. Green will come here on Sunday evening.[析] 表示在上午、下午等时,介词要用in;而表示在具体的某天上午、下午时,介词要用on.11. 那个穿着红裙子的小女孩是我们老师的女儿。[误] That little girl on a red skirt is our teacher"s daughter.[正] That little girl in a red skirt is our teacher"s daughter.[析] 用介词表示“穿戴衣物”时,只能用in,其他介词没有此用法。五、 副词类12. 莉莉,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误] Lily, why don"t you go to home?[正] Lily, why don"t you go home?[析] come, go 等后接here, there, home等地点副词时,地点副词前不加to。六、 连词类13. 我喜欢语文和英语,但我不喜欢体育和历史。[误] I like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I don"t like P.E. and history.[正] I like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I don"t like P.E. or history.[析] 在肯定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用and来连接;而在否定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连接需用or。七、 冠词类14. 乘飞机去北京花了史密斯一家人一个小时。[误] It takes Smiths a hour to go to Beijing by a plane.[正] It takes the Smiths an hour to go to Beijing by plane.[析] 1. 表示“……一家人”用结构“the + 姓氏复数”;2. hour 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不发音,它是以元音音素开头,所以“一小时”要用 an hour;3. 用介词by表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时,交通工具名词前不加任何冠词。八、 句法类15. ―你不是学生吗? ―不,我是学生。[误] ―Aren"t you a student? ―No, I am.[正] ―Aren"t you a student? ―Yes, I am.[析] 对否定疑问句的回答是用Yes还是用No,这取决于实际情况:如果事实是肯定的,就用Yes表“不”;如果事实是否定的,就用No表“是的”。阿啵呲嘚2023-06-22 10:18:091
小学六年级下册英语形容词和副词怎么变成比较级
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有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规则变化(1)一般情况下,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er,最高级+estclever-cleverer-cleverestfew-fewer-fewestsmall-smaller-smallest等(2)以e结尾的词,比较级+r,最高级+st即可nice-nicer-nicestcute-cuter-cutestlarge-larger-largest(3)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变y为i+er或esteasy-easier-easiesthappy-happier-happiest再如:early,busy,heavy,dirty,lazy.也如此(4)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er或est的词同学要用心去记。1.fat-fatter-fattest2.thin-thinner-thinnest3.hot-hotter-hottest4.red-redder-reddest5.wet-wetter-wettest6.big-bigger-biggest(5)多音节和部分双音节的词需要在形容词原级前+more构成比较级,+themost构成最高级。beautiful-morebeautiful-themostbeautiful.delicious,popular,important,interesting,expensive双音节的词如careful-morecareful-themostcarefuluseful-moreuseful-themostuseful.少数单音节词也是这样如:pleased-morepleased-themostpleasedtired-moretried-themosttired凡尘2023-06-22 10:18:081
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应选用浓硫酸,浓硝酸在55℃到60℃条件下生成。回答1.2小问
选b 优点温度易控制无尘剑 2023-06-22 10:18:071
小学生记英语单词有什么好方法吗?
关注"美式英语脱口秀",回复关键字"背单词",教你四种背英语单词方法u投在线2023-06-22 10:18:056
新春寄语简短小学生2022
很多学生喜欢制作新年贺卡来送给同学,那么新年贺卡上写什么词合适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新春寄语简短小学生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新春寄语简短小学生2022 1. 辞旧迎新虎年到,吉祥吹响集结号,好运财运常关照,财富幸福不离弃。衷心祝愿好朋友,新年幸福,平安吉祥,数着票子品美酒,载歌载舞合家欢。 2. 春节到来你要笑,你笑财神就要到。开心比啥都重要,健康好运把你抱。平安幸福把你靠,甜蜜爱情把你泡。愿你天天笑呵呵,一生幸运乐逍遥。 3. 愿年有的好梦依偎着你、入睡甜甜、醒来成真、愿所有的财运笼罩着你、日出遇贵、日落见财、愿所有的吉星呵护着你、时时吉祥、岁岁平安! 4.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洋洋;年年财源广进,岁岁平安祥和!新年快乐! 5. 告别2021的辛劳,吹响2022的号角,到处都是快乐的味道,脸上都是幸福的微笑,新的一年成绩还要更高,我们坚信:只要努力什么都能办到,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6. 新年来临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祝春节快乐! 7. 新年许新愿望:愿看短信的朋友,吃得好,睡得饱,烦恼一见就开跑;心情好,快乐绕,幸福一直冒泡泡;好运找,福运到,平安吉祥来开道,春节哈哈笑。 8. 春联红红火火,年画漂漂亮亮,财神笑笑嘻嘻,门神威威严严,爆竹噼噼啪啪,年饭喷喷香香,全家团团圆圆,过年喜喜欢欢,除夕吉吉利利,全年大吉。 9. 鸟儿飞,风儿吹,大雪飘,新年到,穿新衣,换新颜,变新貌,放鞭炮,吃水饺,闹除夕,探亲友,新的一年又来到!祝贺你新年好!岁岁平安又吉祥! 10. 新年款款到,喜鹊喳喳叫,鞭炮声声高,灯笼高高照,红烛慢慢摇,歌声处处好,春联对对妙,烟花夜夜啸,春节无限好,人人都欢笑,短信一条条,祝你乐陶陶。 11. 除夕像一个完美的句号,又像一个开启未来的冒号,而我的祝福就像一连串的感叹号,永无止境。愿你天天快乐,周周开心,月月健康,季季平安,年年幸福! 12. 2022春节到,祝福到;短信问号,友人可安;祝愿朋友,财源滚滚;吉祥高照,鸿运当头;幸福围绕,健康相伴;一生平安,万事顺心;笑口常开,新年快乐! 13. 为你画张平安符,快乐作笔,好运当纸,健康研磨,真心为字,然后折成思念的样子,在除夕时送给你,愿护佑你和你的家人一生平安,与幸福永远相伴! 14. 喜庆的鞭炮敲响你新年的好运,喜悦的钟声叫醒你的虎年福气,吉祥如意把你绕,幸福美满与你随,虎年到第一个祝您新年如意,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15. 新年新气象,我来把歌唱:祝你身体棒,来年不发胖;家和万事畅,心花怒绽放;事业无风浪,生意蒸蒸上;要是把我忘,就找你算账。新年快乐! 16. 如果没有太阳我没必要把你牵挂;如果没有月亮我没必要把你思念。日月轮回我只有祝福随风快乐随雪,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祝你春节快乐! 17. 情切切,意绵绵,祝你年年都美满;草青青,水甜甜,祝你天天都有钱;山高高,海深深,祝你分分都顺心;月圆圆,星闪闪,祝你秒秒都平安! 18. 新年到,祝福到,愿你的生活像鲜花灿烂,日子像阳光一样温暖,事业像星星一样闪耀,爱情像美酒一样醇香,祝福虎年好运挡不住,财源滚滚来。 19. 无论工作怎么累,晚上一定要早睡;保养身体管好胃,喝酒应酬不要醉;管好嘴再迈开腿,适当游山去玩水;不要攀,不要比,不必自己伤自己。 20.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春的焰火即将点燃,新年的祝福迎着曙光,欢欢喜喜地走进你心房。愿开心对你过目不忘,愿你的幸福快乐地久天长! 21. 虎年春节快到,欢声笑语处处有,喜气洋洋快乐多,福到运到祝福到,人旺运旺财运旺,愿君岁末交好运,吉祥如意万事顺,健康平安福满多,大吉大利气更顺! 22. 新年到,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祝春节快乐! 23. 梅花瓣瓣呈祥瑞,庭院深深藏富贵。狂欢总让人憔悴,鱼肉年货不增肥。三杯五杯不会醉,快乐怎么会嫌累。烟花灿烂满天飞,新年生活一定美。新年快乐! 24. 也许联系有点少,思念却不曾更改。你我友情依然在,千山万水难阻碍。新年到,旧貌换新颜,不管居家还是出门在外,都愿你快乐安泰,过得幸福精彩! 25. 除夕的爆竹已然绽放,美酒的甘醇散发芬芳,团聚的日子点燃欢笑,幸福和快乐永驻心田。我的祝福早早送上,祝你新年快乐,阖家团圆,虎年吉祥! 26. 中华呈祥瑞,金猪来贺岁;新春欢乐到,处处很美妙;好运天天有,生活步步高;人儿越俊俏,年年多钞票;春节送祝福,绝对不能少。春节快乐! 27. 春节祝您: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走无虑,中有健康;左逢源,右发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内积千金,外行好运!祝春节快乐! 28. 新年到了,想想没什么送给你的,又不打算给你太多,只有给你五千万:千万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29. 恭祝您2022: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30. 爆竹和佳肴争香,烟花与笑语共翔。一年好景君莫忘,最是辞旧迎新晚。除却今夕非旧岁,子夜钟响又一年。且趁除夕猪福在,秉烛守岁占春光。祝除夕快乐! 31. 株株幸运草,点点幸运星,朵朵幸福花,片片快活林,道道平安符,把把长命锁,颗颗平安豆,粒粒健康米,只只吉祥兔,依依祝福情。预祝虎年春节快乐! 32.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年的焰火即将点燃,新年的祝福迎着曙光,喜气洋洋地走进你心房。愿快乐对你过目不忘,愿你的幸福地久天长!2022新年快乐! 33. 欢欢喜喜迎新年,开开心心过大年,平平安安吉祥年,快快乐乐喜庆年,团团圆圆团圆年,顺顺利利顺心年,舒舒服服舒心年,祝你长长久久岁岁年年。 34. 除夕之夜,烟花灿烂了;笑脸相映,喜气高涨了;美味佳肴,肚皮满足了;觥筹交错,感情到位了;短信铃响,祝福送来了;虎年腾飞,好运相随了! 35. 值此新年将至来临之际,预祝您:身体健健康康,生活丰富饱满,事业节节高升,心情阳光明媚,财运绵绵不绝,家庭幸福美满,开心快乐每一天! 36. 红烛摇来团圆的情意,灯笼照亮平安路途,春联盈满美丽的企盼,佳酿散发吉祥的气息,烟花描绘幸福的图画,春节寄托真诚的祝福:春节快乐。 37. 新春的钟声已经响起,深深的思念已经传递,暖暖的问候藏在心底,真心的祝愿全部送给你。祝你春节快乐,万事如意,财运滚滚,一生平安! 38. 新年将至,献上一份祝福。期盼:每一天,幸福之神都陪伴着你;每一刻,快乐之神都保佑着你。 39. 年年圆满如意,月月万事顺心,日日喜悦无忧,时时高兴欢喜,刻刻充满朝气,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羊年祝你及全家春节快乐! 40. 春天的脚步近了,冬季也随风而逝;可季节交替的时候,你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照顾好身体,勇于创造辉煌的明天。祝新年快乐!学习进步。 41.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你的祝愿。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祝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42. 心到,想到,得到,看到,闻到,吃到,福到,运到,财到,春节还没到,我的祝福先到,如果有人比我还早,哈哈,新年运气会更好! 43.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我对你的祝福之意如火山爆发真情至极,尽管寒风呼呼,但呼不去我对你的思念;尽管海水涛涛,却涛不尽我对你的祝福。 44. 早晨笑一笑,生活有情调,平时笑一笑,欢喜又热闹,烦恼笑一笑,一切全忘掉,快乐笑一笑,日子多美妙。看到短信笑一笑,幸福从此身边绕!新年快乐。 45. 春风得意马驰千里,旭日扬辉光照万家。山川添秀岁月更新,大地欢腾春回有意。福满人间气象更新,前程广阔日进无疆。新年到了,愿你合家团圆。 46. 人逢喜事精神爽,愿新年的喜气冲散所有的惆怅,降下更多的快乐,带去更多的好运,带来更多的财气,愿君新年快乐,幸福如意,健康平安,万事顺心! 47. 一声问候,打开新年气象;一杯美酒,斟满富贵美满;一束鲜花,绽放温馨美丽;一句快乐,带来无限欢笑;一道祝福,情谊就在其中。新春佳节,祝你快乐! 48. 最真情的感恩送给老师:因为师恩如山;最真挚的思念送给老师:因为师爱缠绵;最真诚的祝愿送给老师:因为师德难忘。祝全国老师新年快乐!老师,新年快乐! 49. 你长着一张圆圆的脸蛋,叫可爱,你戴着一顶圆圆的礼帽,叫太帅,你扎着圆圆的束腰,叫皮带,你端着圆圆的饭盒,叫外卖,你张着圆圆的嘴巴,叫一元一蛋快来买。祝新年快乐! 50. 是你把我从火场救起,是你送往医院救治,是你无微不至的照护。春节衷心感谢各位师傅,祝你们:新年幸福美满,和谐如意吉祥,好人一生平安。 51. 祝酒一杯贺年来,福禄寿喜加旺财,新蕊芳浓身康泰,春华作物情满载,万籁入耳心澎湃,事遂祈愿笑口开,如梦春秋流溢彩,意气风发豪步迈。执“首”相望分享爱,如意新春把年拜! 52. 送你一份如意,让你事事顺心;送你一份美满,让你幸福到老。春节将临,预祝你快乐美妙! 53. 真诚携手,我们财富共赢。同舟共济,我们风雨共担。砥砺奋进,我们成功共享。新年即将开启,我们一路同行。事业蒸腾,人生美好,预祝新年快乐! 54. 声声祝福,丝丝情谊,串串思念,化作一份礼物,留在你的心田,祝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55. 吉祥如意庆新年,欢天喜地过大年。除夕鞭炮响彻天,我的祝福美如云。短信拜年电话问,只愿你好大家好。祝你新年乐呵呵,幸福喜滋滋。 56. 过去的,过来的,散在了天边,消失的,新现的,变幻在身边,留恋的,抛弃的,随岁月走散,迷失的",清晰地,渐渐的走散,流浪的,归来的,快到家里团圆,新年到了,祝你合家团圆! 57. 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冬季虽然冷风刺骨,但阳光依然明媚,寒冷与温暖交织并存,让我们再接再厉,共创辉煌,让成功延续下去! 58. 新年新岁人欢畅。开怀高歌心气象,泰山雄姿映华章。百花争春竞绽放,年年有余兆吉祥。好运鸿福精神旺,合家天伦喜洋洋。祝春节愉快! 59. 事业无须惊天动地,有成就行。友谊无须说谜语,想着就行。金钱无须取不尽,够用就行。朋友无须有多少,有你就行。朋友祝你新年快乐! 60.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特向您送上我诚挚的谢意和热情的问候!祝您及家人:平安幸福,好运荣昌! 推荐阅读:北有云溪2023-06-22 10:17:441
小寒祝福语
在这小寒节气里,寄上我暖暖的情意,带去我深深的关怀,祝你梦想“寒”苞欲放,振翅高飞;幸福“寒”畅淋漓,欢乐永随。小寒要快乐!真颛2023-06-22 10:17:1112
小学常用动词的三种形式(至少40个)
do-did-donego-went-goneeat-ate-eatentake-took-takenhave-had-hadNtou1232023-06-22 10:17:114
五一小长假去哪里玩好呢?
五一五天小长假,确实是一家人出去游玩的好时节。这个时候正值春暖花开,天气不冷不热,非常适宜出游。今年的五一,我准备去北京旅游,因为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看一看。八达岭长城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去爬一爬长城。我还没有去过长城,所以在这个五一节我要圆自己一个梦想。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他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很多游客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杭州西湖五月的时候去杭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杭州到了六七月份,天气就特别热了,而五月初五气温还不是很高,特别适合去杭州旅游。杭州西湖因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文明,中华文明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间天堂。这里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笼,画桥烟柳,云树笼纱。五一小长假,是游西湖的最佳时刻,是国内五一旅游热门景点之一。乌镇如果五一选择去浙江旅游的话,建议你顺便去一趟乌镇。乌镇是浙江五一旅游热门景点之一,作为中国首批文化名镇和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演示由乌镇的最佳季节,尤其是烟雨下的乌镇,景色非常优美。安徽黄山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一世。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几场春雨过后,黄山千峰万褐,800里黄山万木争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如果你五一的时候去黄山旅游,一定让你不虚此行。五一小长假旅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旅游景点,国内的旅游景点这么多,总有一个是你最喜欢的,也是最适合你的,祝旅途愉快。hi投2023-06-22 10:17:021
描述小镇宁静美丽的诗句
1. 关于宁静美丽的诗句 关于宁静美丽的诗句 1. 宁静优美意境诗句 (一)陶渊明《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简 析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净化,或者说,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结庐在人境”是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特佳,飞鸟投林的黄昏,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融淳净;此时的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是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从庐山一带傍晚的自然环境说,一切都显得和融浑朴,充满生机,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都合于自然之,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冥会妙合了. (二 ) 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评 析 此诗是描写陶渊明劳动生活的代表作.虽写劳动,其主旨却并非写劳作之艰辛,而是表现一种审美情趣.试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幅何等美妙的荷锄夜归图.艰辛自是艰辛,诗人也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呀!后两句正可以看作是此诗全篇的眼线,是透露诗人心绪之所在. (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咏雪寄情诗.大雪中望遍千山看不到一只飞鸟;找遍万条路,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处境的严酷,心情的孤寂. 《江雪》的深层意蕴,寄托了一种傲然独立,清竣高洁的人格理想.诗人曾参与过政治革新,但改革失败后,受到排斥,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内心的孤独,便通过环境描写反映出来.当时的政治环境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样,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诗人不屈服于压力,依然故我,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独寂寞,又抗寒傲雪,毅然垂钓的渔翁. 寒江独钓的画面和深刻的含义使全诗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意美. ( 四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 形容女子安静美好的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 3. 描写平静的诗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湖边宁静美景的诗句 王维的诗可以读一下,他把“见性”观念有机的融入诗的情境之中,表现物我一如的境界。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没有人迹,没有人语声,没有日光,只有反照的光彩,从而表现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这首诗写得是空旷、暗淡的景物。却给人“淡而愈浓、近而愈远”的印象,就是因为其中表现的心境值得品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动写静,所有的意象都表现“空山”是如何的超离尘嚣。所以一幅清新生动的山中晚景,反照出一个“空”字。《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显然不是空无所有的山,而是心灵的感受。这种感受显示出内心的空寂清静。 《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里,动乃静,静乃动;实却虚,色即空。本体是超越他们的,他们合为一体。这便是在“动”中得到“静”,在实景中得到虚景,在纷繁现象中获得本体,在瞬间的直感中得到永恒。花开花落,鸟鸣春涧,然而就在这对自然的片刻顿悟中,你却感到了不朽的存在。 5. 关于心态宁静的优美句子怎么写 描写月亮的优美句子★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 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 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 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 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 ★ 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 一枚新月好像一朵白色梨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中。★ 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 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 一钩新月从远处的林子里升了起来,它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 ★ 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来。★ 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着碧辉。 ★ 一弯新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 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桠间。♂其他优美句子那烈火一样熊熊燃烧的激情,那狂飙一样摇撼万物的激情,那瀑布一样飞流直下的激情,那鞭炮一样噼啪作响的激情,我的青春怎能没有它们!其实万物皆有激情,并因激情而更加美丽,更显风采。 鲜花是植物的激情,雷电是云朵的激情,波涛是河流的激情,风儿是空气的激情,霞光是早晨的激情,奔马是草原的激情……是激情,让我们的心跳动出鼓点一样振奋的节律;是激情,让我们的血奔流出海潮一样汹涌的声势;是激情,让我们的勇气像火山猛烈喷发;是激情,让我们的力量像铁锤重重释放;是激情,让我们轻盈地扇动翅膀,飞向高悬的理想;是激情,让我们敏捷地迈开大步冲向远方的目标;是激情,让我们的拳头高高举起一些誓言;是激情,让我们的牙关紧紧咬住一些信念。一句话,是激情把我们的生命带入最饱满的白炽状态。 假如人生没有激情,就像故事没有高潮,就像孔雀没有开屏,就像弓弦没有被拉成满月,就像水总是温吞没有沸腾,就像足球比赛没有射门,就像登山没有达到极顶。让我们面对峭壁,有攀登的激情;面对大海有冲浪的激情;面对星空,有仰望的激情;面对土地,有耕耘的激情;面对跑道,有冲刺的激情;面对书籍,有刻苦钻研的激情,面对难题,有打开问号的激情;,面对赛场,有击败对手的激情;面对失利,有跌倒后再次爬起的激情。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瑞午节到了,送你一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日的情。 其实人生也如四季;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蹒跚佝偻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华是自然的规律,人只要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与肉体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那是用思想与心态来衡量的。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远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衰老;有的人年华已老,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年老了却永远年轻。 生理的青春如美丽的花朵,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总渴望成熟,却又要挽住纷至沓来的日子,总想收获成功,付出的努力却又与失败不期而遇;总想拥有自己的晴空,却又走不出伤心的雨季;总想多几分潇洒,却又改变不了无柰的孤寂。 直到青春的年龄已不再青春,才知道珍惜。 6. 形容“女子恬静美好”的诗句有哪些 1、唐王昌龄《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2、先秦 佚名《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先秦 佚名《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先秦 佚名《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5、唐 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7. 描写唯美,恬淡,宁静的意境的诗句有哪些 一《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知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道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四《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答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五《浣溪沙》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 宁静优美意境诗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墨然殇2023-06-22 10:16:431
狗屎英语大小便英语口语
1、狗屎用英语怎么说狗屎的英文是什么2、狗屎的英文3、狗屎用英语怎么说?狗屎用英语怎么说狗屎的英文是什么1、狗屎的英文:Dogshit。2、dogshit,英语单词,主要用作名词,作名词时译为“狗屎;胡说八道;花里胡哨的废物”。3、例句:Betyoustayedupanalysingthatdogshitstockyougaveme.我打赌你在熬夜分析那些你要我买的烂股票,对吧?狗屎的英文狗屎的英文:Dogshit重点词汇:Dog一、读音:英 [d_ɡ]美 [d__ɡ] 二、意思是:n.狗;家伙;卑鄙的人;没用的东西vt.(灾难等缠住;跟踪三、例句:Thedogkeptavigilantguardoverthehouse.这只狗警惕地守护着这所房屋。四、词汇用法:1、dog一般指的是“公狗”、“母狗”是bitch,但习惯上不论雌雄都可称dog。2、dog的复数形式dogs有时与定冠词the连用可表示“赛狗”,多用于赌博。五、词汇搭配:sleddog 雪橇犬;雪橇狗;拉雪橇的狗GreenlandDog 格陵兰犬;格林兰犬扩展资料近义词:hound猎狗;canine犬的mongrel杂种狗;chase追捕trail踪迹;track轨道pooch狗;pup小狗puppy小狗;beleaguer围攻同根词:adj.dogged 顽强的;顽固的doggy 像狗的;时髦的;装阔气的doglike 忠实的,像狗的vt.dogged 跟踪;尾随(dog的过去式狗屎用英语怎么说?狗屎的英文:DogshitDog 读法英 [d_ɡ]美 [d__ɡ] 1、n. 狗;家伙;卑鄙的人;没用的东西2、vt. (灾难等缠住;跟踪短语1、keepadog养狗2、muzzleadog给狗上口络3、putonthedog炫耀,摆阔4、raiseadog养狗5、traindogs驯狗扩展资料词语用法1、dog的基本意思是“狗”,也可指像狗一样的“犬科动物”;用于天文学指的是“大〔小〕犬星座”;喻指人时,意为“家伙”,常与lucky,sly,gay等形容词连用,多用于非正式文体里。dog用于引申义在美国俚语里有时还可指“失败的事”。2、dog一般指的是“公狗”,“母狗”是bitch,但习惯上不论雌雄都可称dog。3、dog的复数形式dogs有时与定冠词the连用可表示“赛狗”,多用于赌博。词汇搭配1、deaddog废物2、dumbdog沉默的人3、homelessdog丧家犬4、jollydog快活的人5、lazydog懒家伙铁血嘟嘟2023-06-22 10:1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