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答: 物理性质 具有吸附能力,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主要成分除碳以外,还含有少量的氧、氢、硫等元素,以及水分、灰分,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可耐强酸、强碱,能经受水侵、高温、高压而作用不被破坏.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特别发达的微孔,它以物理吸附为主,但由于表面氧化物的存在,也进行一些化学选择性吸附. 化学性质: 碳的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因而都表现出相同的碳元素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非常稳定,受日光照射或与水分接触,都不起变化,也不与一般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但高温时,它的化学活泼性大大增强,表现为它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1) 可燃性: a.在氧气中或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 b.空气不足,燃烧不完全: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一氧化碳,并放热. (2) 还原性: a.干燥木炭粉和氧化铜均匀混合,加强热. b.炽热的碳可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 c.炽热的碳可使水蒸汽还原.
tt白2023-07-14 07:07:352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满意请及时采纳。
无尘剑 2023-07-14 07:07:341

CO和CO2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什么

CO无色无味有毒气体,不溶于水,可燃烧,火焰为蓝色,生成CO2CO2无色无味无毒气体,易溶于水,生成H2CO3,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不供给呼吸~
九万里风9 2023-07-14 07:07:321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氧气、甲烷。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456
苏州马小云2023-07-14 07:07:294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有毒,密度
bikbok2023-07-14 07:07:253

二氧化硫与一氧化碳的区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气味)说详细、。

水中溶解性, 通入水后酸碱性 常温常压下的可燃性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14 07:07:212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强调与水的反应。

氢气:物理性质1.密度比空气小(比空气轻)是所有气体中最小的 因此使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2.难溶于水 因此不和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3.无色无味,气体 甲烷: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可燃和无毒的气体。沸点为-161.49℃。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溶解度为0.144g/100g水(25℃)。在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5.73×106 Pa即可变成无色液体,常压缩在钢瓶中存,在-56.6℃、5.27×105 Pa时变为固体。液态二氧化碳碱压迅速蒸发时,一部分气化吸热,二另一部分骤冷变成雪状固体,将雪状固体压缩,成为冰状固体,即俗你“干冰”。“干冰”在1.013×105 Pa、-78.5℃时可直接升华变成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在空气中通常含量为0.03%(体积),若含量达到10%时,就会使人呼吸逐渐停止,最后窒息死亡)枯井、地窖、地洞底部一般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所以在进入之前,应先用灯火试验,如灯火熄灭或燃烧减弱,就不能贸然进入,以免发生危险。只有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映形成碳酸 就是可乐里面的
真颛2023-07-14 07:07:171

o2 co co2 h2 n2 ch4 化学物理性质整理 全!

C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分子结构: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氧气是空气的组分之一,无色、无臭、无味。氧气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很小。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无尘剑 2023-07-14 07:07:162

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你好, 溶性、颜色、气味、密度(与空气相比),能否有排水法收集、向上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不易 无色 无味 比空气 大 能 向上氢气 难溶 无色 无味 比空气 小 能 向下一氧化碳 难溶 无色 无味 比空气 小 能 一般不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易溶 无色 无味 比空气 大 不能 向上希望有所帮助,不懂可以追问,有帮助请采纳
小白2023-07-14 07:07:143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化学性质为?

EEE
NerveM 2023-07-14 07:07:116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密度,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有毒
韦斯特兰2023-07-14 07:07:10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主要有什么

一氧化碳(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空气混物爆炸限12%~75%。
大鱼炖火锅2023-07-14 07:07:081

co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呀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密度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难溶于水,亲,以上都是本人自己纯手工做的,有错误,请指出。我是诚心的想帮你,若满意请请点击在下答案旁的"好评",此问题有疑问,请追问,有其他题目请另外发问,互相探讨,答题不易,互相理解,请不要随意给差评,谢谢!
kikcik2023-07-14 07:06:591

一氧化碳有什么物理性质?

C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分子结构:一氧化碳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2CO2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CO+CuO=Cu+CO2 CO+ZnO=Zn+CO2 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 CO+3 Fe2O3= 2 Fe3O4+CO2 Fe3O4+CO= 3 FeO+CO2 FeO+CO=Fe+CO2 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 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面出现缺氧,这就是一氧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轻度中毒 。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二是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是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氧化碳的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阿啵呲嘚2023-07-14 07:06:59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不易液化和固化。此外一氧化碳还具有以下物理性质: 熔点:-205℃; 沸点:-191.5℃; 相对分子质量:28; 水溶性:难溶于水。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物质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每个CO分子是由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结合成的异核双原子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其成键过程为:C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O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C原子的2个单电子进入到O原子的p轨道和O原子的2个单电子配对成键,形成两个共价键,然后O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到C原子空的P轨道中形成一个配位键,总共形成了三个共价键。在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被氧化成+4价,具有还原性;且能被还原为低价态,因此也具有氧化性。
左迁2023-07-14 07:06:541

求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量为28.01,密度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
LuckySXyd2023-07-14 07:06:543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性数据性状:无色无味气味2.熔点(℃):-2053.沸点(℃):-191.54.相对密度(水=1):1.25(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6.临界温度(℃):-140.27.临界压力(MPa):3.508.辛醇/水分配系数:1.789.闪点(℃):<-5010.引燃温度(℃):61011.爆炸上限(%):74.212.爆炸下限(%):12.51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meira2023-07-14 07:06:519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CO概况图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ppm(5分钟)。工业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学的基础,可由焦炭氧气法等方法制得,主要用于生产甲醇和光气以及有机合成等。CO运用燃烧
小白2023-07-14 07:06:49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下:1、三相点:15.3 kPa,数值-205.1;2、沸点:101.325 kPa,数值-191.5;3、比容:21.1℃,101.325 kPa,数值0.8615;4、黏度:101.325kPa,0℃,数值0.01662;5、在空气中的最低燃点:101.325kPa,数值630;6、性状:无色、无臭、无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进一步被氧化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一氧化碳可以和氢气化合,生成简单的有机物,表现氧化性。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氧化碳
善士六合2023-07-14 07:06:451

物理中,怎么确定是不是发生全反射

折射角大于或等于90度时的入射光线不发生折射,只发生反射,属于全反射
肖振2023-07-14 07:03:183

高中物理光学的公式都有哪些啊~

n=c/v 同一介质中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sinC=1/n全反射的临界角 c=λf λ=dΔx/l 双缝干涉测定波长E=Hv-W 光电效应最大初动能基本就这些了
黑桃花2023-07-14 07:02:552

求高一物理公式 要公式和公式的字母代表什么还有公式的单位还有意义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tt白2023-07-14 07:02:544

物理中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光的传播方向: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光速小的介质射向光速大的介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角为90度时的入射角)
善士六合2023-07-14 07:02:422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可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只能成缩小的虚像
bikbok2023-07-14 06:57:571

求初中物理大题 要根据探究推出未学的公式 (带答案)

你要哪块内容的?
豆豆staR2023-07-14 06:56:221

一个物理题如图所示的新型小艇,由铺满船面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工作能源,依赖太阳

是3200N, 初三的吧,我就在做这题P=fv. 得F=P除以V。 你从题目里可以 得到18KM的时候,是20KW,所以F=20KW乘80% ,然后除以速度,也就是5M每秒。 答案就是3200W,
阿啵呲嘚2023-07-14 06:56:202

一道关于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物理题:一艘小艇从河岸上的A处出发渡河,小艇艇身保持

水流速度=120/*10=12米/秒,静水中速度=120/10=12米/秒,河宽=120米角度45度
hi投2023-07-14 06:55:382

一道物理题(急)

角度是多少看不清啊?设船速为v,水速为u,河宽为L,角度a第一次:10v=L ;10u=120第二次:12.5vsina=L ;vcosa=u带入就行了 没有角度的话,利用公式:sina^2+cosa^2=1 就行了
苏萦2023-07-14 06:55:282

高一物理计算题150道!!

我这里有58道...你要的话把邮箱给我,我发给你~有图,所以不能在这里发...
豆豆staR2023-07-14 06:55:285

甲醇(CH3OH)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熔点(℃):-97.8;沸点(℃):64.7 3、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
肖振2023-07-14 06:51:413

地转偏向力的成因?用物理力学的知识解释

o(u256fu25a1u2570)o
大鱼炖火锅2023-07-14 06:48:394

意识是一种什么样的的存在?我需要物理、生物原理的回答,不要搬来一套荒诞无聊的决定论

意识的本质实际就是大脑内部的一系列逻辑运算和判断,它是一系列电化学的生理过程,某个细胞(指脑细胞)单元,丢出一个废弃的原子或分子,内部结构重新调整,并向邻近的或有联系的细胞给出一个电信号,这个细胞得到这个信号,也丢出相同的原子或分子,很多细胞这样做完后,就给另一个区一个逻辑信号,指令它存储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就是这些原子或分子,它们就从血管输送的大量种类的物质中选择或生成这些原子或分子,这些物质被这个区的细胞吸收后,意味着某一信息被记住了。吸收后这个区发出一个电信号,指令原先丢弃物质的那些细胞吸收另一些物质,代表新的信息,因此,前面那些细胞重新调整内部结构。调整完成后,外界(比如眼睛的视觉细胞)送进一个电信号,指令最先的那些重新调整的细胞,丢弃第二次吸收的物质,完成后,给出一个信号,重复前面的过程,又一个信息被记住了。很多记忆单元完成信息的记忆后,通过脑神经给出一个电信号,指令视觉神经转移位置(向其他方向),视神经给出一个信号,眼肌细胞开始启动,视线转向。这个过程类似于电脑的逻辑运算和判断,当然是速度极快的,并且是类似超级计算机那样的大规模并行处理,内部的节点(类似于电脑的处理器)多达几十亿个,超级电脑与它比较还差的极远极远。它也是根据需要分成若干区,分管不同的功能。当然也有大量闲置的,占脑细胞总量的90%,它们并非毫无用处,在脑部受伤时,大部都要被紧急动员用于修复和替代损伤。平时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也要部分动员参与判断,以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左迁2023-07-14 06:46:421

物理题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求大神

啊哈我就是大神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4 06:45:451

简单的物理题

1.天王星是在土星外面绕太阳公转的,84.01个地球年公转1周。2.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3千克/米^3。计算方法直接问我QQ吧1006636332先加分,我再加你
北境漫步2023-07-14 06:45:444

物理求铜丝直径l除以d是什么意思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缠绕铜丝的圈数n、所有圈数的总宽度L和细铜丝的直径d.故设计表格如下:缠绕铜丝的圈数n 所有圈数的总宽度L/mm 细铜丝的直径d/mm (2)用测出的总宽度L除以圈数n即得到细铜丝的直径d,即d=L n ;(3)为了测量的更加精确,对刻度尺的要求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要尽可能的小一些.绕细铜丝时要注意:在铅笔上单层紧密排绕若干圈.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4 06:45:391

物理运动与力,测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有的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但有的,例如一页纸,需要想办法间接测量

用尺子测长度,宽度用尺子测100张纸在除以100就得到这纸宽度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4 06:45:326

物理题 怎样才能更精准地测量硬币的直径 周长,一页纸的厚度及铜丝的直径!

用游标卡尺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4 06:45:314

物理量把细铜丝缠到铅笔上为什么得到的是细铜丝的直径

长度就是缠绕后铜丝的长度!!!因为每一圈就是直线的直径
NerveM 2023-07-14 06:45:303

初二物理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有谁知道跪求!答案

你猜呢
善士六合2023-07-14 06:45:305

几道初二上的物理题。

分米 好吧,我只会第一个!。。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4 06:45:283

关于8年级(上)物理问题:“如何测量出一毛钱硬币和铜丝的直径呢?”(用科学的方法)

大概的写一下硬币是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量铜丝是把它缠到铅笔上,越多越好,量出长度除以扎数语言你自己在组织一下哈希望能帮到你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14 06:45:271

几道初二上的物理题。

分米 好吧,我只会第一个!。。
Jm-R2023-07-14 06:45:263

怎么测量铁路长度?怎样测量铜丝的直径?(初二物理)

铁路 让一列火车在这段铁路上匀速前进 知道火车的速度,知道火车运行的时间 速度乘以时间就是这段铁路的长度铜丝的直径 把铜丝均匀紧密的缠在一个规则的物体上(比如:铅笔)缠上一定圈数(比如:100圈)量出100圈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是铜丝的直径
北营2023-07-14 06:45:265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1所示,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cm对齐,估读为15.00cm,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5.00cm-10.00cm=5.00cm;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2)由图知:图中测量工具是测量时间的秒表,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略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10s.故答案为:(1)1mm;垂直;5.00cm;(2)秒表;5;10.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14 06:45:231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甲、乙两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能判断乙车比甲车慢的是( ) A.甲通过的路程为4000米,乙通过的路程为20米 B.甲通过1000米的同时,乙通过路程1200米 C.甲在30分钟内通过40千米,乙在2.5小时内通过150千米 D.甲的速度为54千米/时,乙的速度为20米/秒 2、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3、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 A.2.5米/秒 B.20米/秒 C.5米/秒 D.8米/秒 4、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 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6、甲、乙两物体分别以2米/秒和3米/秒的速度,在同一水平路上向同一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问下列哪种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物体的速度在数值上最小( ) A.地球 B.迎面开来的汽车 C.乙物体 D.太阳 7、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秒 D.大于5米/秒 8、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9、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10、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1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二、填空题 12、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 。 13、世界上跑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它捕猎时的速度可达36米/秒;飞最快的鸟是褐海燕,速度可达5千米/分;游最快的鱼是旗鱼,速度可达108千米/时。若三种动物比赛,第一名是 ,第三名的速度是 米/秒。 14、2012年7月10日中国海军有南海时行实弹军演以彰现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实力,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30米/秒,飞机的速度为800千米/时,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0千米,则从导弹发射到击落飞机只需________秒。 1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 16、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车次 序号 车站 时刻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公里数 D517 1 北京 当日 ———— 06:25 0 D517 2 北戴河 当日 08:15 ———— 277 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 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保留一位小数) 17、观察图1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8、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2所示。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 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乔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 为参照。 图3 19、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 分 秒。 20、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2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 三、实验题 22、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_________ 2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24、如图5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图5 25、某同学用一把如图6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图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27、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 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 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 28、甬台温铁路于2009年l0月1日起正式运营。甬台温铁路从宁波 经台州至温州全长275km。“和谐号”动车组预设运行速度可达200km/h至250km/h,宁波到温州原来需3小时,现在仅需1小时40分。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计算宁波站到温州站动车组行进的平均速度。
无尘剑 2023-07-14 06:45:021

帮忙做一道物理题

1没用。。(如果没有5的话,1可以结合“已知铅笔半径为d”算出5中的N,但是如你所见很麻烦呢。错误的是3 应为用刻度尺测量出铅笔干上细铜丝的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既得细铜丝的直径D。6为 不知道。。。把3改对了应该是不缺了。。425(52这两个顺序可颠倒,无影响。。)3
无尘剑 2023-07-14 06:44:414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为即将到来的单元测试,教师们要如何准备好的试题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 八年级 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甲、乙两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能判断乙车比甲车慢的是( )   A.甲通过的路程为4000米,乙通过的路程为20米   B.甲通过1000米的同时,乙通过路程1200米   C.甲在30分钟内通过40千米,乙在2.5小时内通过150千米   D.甲的速度为54千米/时,乙的速度为20米/秒   2、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3、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   A.2.5米/秒 B.20米/秒 C.5米/秒 D.8米/秒   4、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   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6、甲、乙两物体分别以2米/秒和3米/秒的速度,在同一水平路上向同一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问下列哪种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物体的速度在数值上最小( )   A.地球 B.迎面开来的汽车 C.乙物体 D.太阳   7、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秒 D.大于5米/秒   8、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9、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10、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1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二、填空题   12、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 。   13、世界上跑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它捕猎时的速度可达36米/秒;飞最快的鸟是褐海燕,速度可达5千米/分;游最快的鱼是旗鱼,速度可达108千米/时。若三种动物比赛,第一名是 ,第三名的速度是 米/秒。   14、2012年7月10日中国海军有南海时行实弹军演以彰现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实力,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30米/秒,飞机的速度为800千米/时,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0千米,则从导弹发射到击落飞机只需________秒。   1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   16、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车次 序号 车站 时刻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公里数   D517 1 北京 当日 ———— 06:25 0   D517 2 北戴河 当日 08:15 ———— 277   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 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保留一位小数)   17、观察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8、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 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乔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 为参照。   19、停表的读数是 分 秒。   20、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2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   三、实验题   22、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_________   2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24、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25、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 方法 如图所示,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26、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27、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 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 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写出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
豆豆staR2023-07-14 06:44:371

一道物理题,很急~!!!!!!!!!!!!!!!!!!!

最后一步C应改为用铜丝绕圈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tt白2023-07-14 06:44:291

一度电在物理学上的意义?

就是25W的灯泡连续使用40H耗电
kikcik2023-07-14 06:44:026

什么是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它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望采纳好评,谢啦~
CarieVinne 2023-07-14 06:41:531

物理反应、物理变化、物理现象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物理反应就是物理变化,不同的说法而已。物理现象是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产生的,只是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现象。区别在于前两者是现象中的实质,后者只是物理变化的表面现象。如果有疑问可以追问我的。
Jm-R2023-07-14 06:41:533

物理变化是什麼,通常是物质的什么和什麼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是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变化,通常是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相应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北营2023-07-14 06:41:521

什么叫物理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物理学专业术语,关于物理性质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望采纳 谢谢
康康map2023-07-14 06:41:511

什么是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

课本上有啊,看看书
水元素sl2023-07-14 06:41:495

物理反应、物理变化、物理现象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物理反应就是物理变化,不同的说法而已。物理现象是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产生的,只是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现象。区别在于前两者是现象中的实质,后者只是物理变化的表面现象。如果有疑问可以追问我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kikcik2023-07-14 06:41:482

什么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简单点讲,无力变化是破坏了他的物理属性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最简单的就是看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4 06:41:413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什么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什么不发生改变.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
苏州马小云2023-07-14 06:41:403

物理变化的微观变化

物理变化(physical change)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 多种纯物质混合成混合物,是物理变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物质,亦是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子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14 06:41:392

什么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苏萦2023-07-14 06:41:385

物理:什么是变化率?详细!

变化的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举例:位移的变化率是速度,位移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S/△t),是描述物体速度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变化率是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V/△t),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韦斯特兰2023-07-14 06:41:373

举例5个物理变化,并写出是什么发生的变化

水结成冰, 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水结成冰时体积发生膨胀, 冰的形态发生变化; 从井底提一桶水至井口, 功的大小发生变化; 从井底很快地提一桶水至井口, 从井底很慢地提一桶水至井口, 功率的大小发生变化; 上举轻重不同的哑铃, 能量的大小发生变化.
无尘剑 2023-07-14 06:41:35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1)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2)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物理变化例子: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闻到酒香、湿衣服变干。化学变化的例子:氢氧化钠变质、植物光合作用、盐酸除锈、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足够的能量;(2)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
kikcik2023-07-14 06:41:341

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特点不同: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物理变化(即物态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不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的定义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 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 物理性质基本定义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左迁2023-07-14 06:41:311

物理变化有哪些现象

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多种纯物质混合成混合物,是物理变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物质,也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有哪些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这些过程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还有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例子 1.熔化吸热:冰雪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即使有太阳,也感到寒冷。 2.凝固放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凝固: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是因为用比较湿的手摸金属时,手上的热会迅速传递到金属上,手上的温度下降,使得手上水分凝固。 4.蒸发: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的水会不断蒸发,从人体上吸热使人感到冷。当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蒸发速度减慢,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 5.液化放热:100度的水蒸汽烫伤比100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NerveM 2023-07-14 06:41:301

汽油挥发是属于什么是物理性质还是变化

汽油挥发是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汽油具有挥发性,表示的是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真颛2023-07-14 06:41:294

物理变化的例子 什么是物理变化

1、水蒸发; 2、汽油挥发; 3、矿石粉碎; 4、研碎胆矾; 5、衣服晾干; 6、碗摔碎; 7、粉笔折断; 8、冰糖敲碎。 9、物理变化(physical change)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多种纯物质混合成混合物,是物理变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物质,亦是物理变化。
阿啵呲嘚2023-07-14 06:41:281

什么是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产生。微观:分子未发生变化(举例:木棒折断) 化学变化:宏观:有新物质产生。微观: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举例: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物体不通过话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沸点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其实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可以这样:比如密度,通过质量和体积可以算出来。计算不会产生新物质,所以是物理性质。再比如可燃性。然,则产生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是化学性质。 回答完毕
肖振2023-07-14 06:41:27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什么关系?

1、联系: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2、区别(1)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2)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例子: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闻到酒香、湿衣服变干。化学变化的例子:氢氧化钠变质、植物光合作用、盐酸除锈、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蜡烛燃烧。扩展资料:燃烧必然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就会产生火焰,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硫磺和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硫蒸气和石蜡蒸气,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始终是固态,不能产生可燃性蒸气,所以没有火焰。其中,爆炸较复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燃烧放热散不掉,在有限空间内体积膨胀产生的爆炸,它是化学变化,例如:H2与O2混合点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种是由于气压引起的爆炸,例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是物理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通过反应条件判断。“点燃”为放热;“高温”为吸热。有些反应中条件还需“催化剂”才能进行,但不论什么反应,都必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九万里风9 2023-07-14 06:41:252

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第一: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明矾净水)等。第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联系: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不同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4种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其他角度给化学反应分类,如分成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等等。物体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就是通过反应才能看出来的。比如盐酸能和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反应,我们就说它有酸性。碳能燃烧,我们说它有可燃性。这些都是化学性质,都与化学反应有关。物理性质呢,就不需要化学反应了。比如铁的密度比水大,这就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得出结论。还有碳说黑色的,这个一看就知道。还有金属能导电,导电时金属里没有发生反应,只是自由电子在定向移动。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还有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这些都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一般就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质量、挥发、沸点、熔点、伸缩性、延展性、导电性、密度等。物理变化就是物体仅发生形状、大小、密度、形态、带电量、温度等方面的变化,比如冰碎了,水蒸发等。物理变化就是没发生化学反应,组成物体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还保持原有的特性,比如铁被磨成粉,那还是铁的,还会被磁铁吸起来,放在空气里还会生锈,放在盐酸里还会生成氢气。所以,把铁块磨成铁粉就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微观来讲就是组成物体的分子被破坏成单个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新分子的过程,其特点说有新物质生成。这里说的新物质说与原来组成不同、性质不同的物质。比如铁生锈,就是铁和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铁,这时你用磁铁再也吸不起来了,把它放到盐酸里也不会生成氢气了。扩展资料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足够的能量和(2)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名称 特征 举例化合反应 S + O2=点燃=SO2分解反应 2H2O=通电=2H2↑ + O2 ↑置换反应 H2 + CuO=高温=Cu + H2O复分解反应 HCl + AgNO3 = AgCl↓ + HNO3参考资料:化学变化的百度百科物理变化的百度百科
北境漫步2023-07-14 06:41:241

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首先要弄清物质与物体的区别:铁丝、铁片是两种不同的物体,是由同一种物质---铁 组成的。所以把铁丝轧成铁片是物理变化,因为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把铁丝加热变成铁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物质的种类并没有变化,所以也是物理变化。铁变成的铁锈呢?你若能仔细的观察,就能发现他俩是不同的物质,所以铁丝变成铁锈是化学变化。
左迁2023-07-14 06:41:23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关键是看是否生成新物质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14 06:41:165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NerveM 2023-07-14 06:41:146

物理变化有哪些 物理变化的定义是什么

学习化学之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是经常出现的词汇,我整理了物理变化的知识点。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对)。 2、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 1、溶化:冰块熔化成水;蜡烛溶化成蜡油;铜在高温下熔化成铜水。 2、凝华:傍晚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铁丝上凝华成小水珠。 3、液化:冬天的室外,向外哈气,往往会有“白气”。 4、升华:衣柜里放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会升华;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 5、汽化:擦拭过后的酒精,不久后便会变成气体。 6、蒸发:衣服放在阳台上,水汽被蒸发,衣服干了。 7、潮解:NaOH等无机盐放置在空气中,过几天再摸,会感觉有水。 8、挥发:把没有密封的容器放在桌面上,加入汽油,不密封,过几天会变少。 以上是我整理的物理变化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Ntou1232023-07-14 06:41:121

什么是物理变化?

好可爱的问题....
CarieVinne 2023-07-14 06:41:109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如何判断

主要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左迁2023-07-14 06:41:084

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如把铁丝做成衣架,把布做成衣服的,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苏萦2023-07-14 06:41:072

物理变化是什么意思

物理变化的解释 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 的变化。在该变化中,只是物质的物理 性质 发生了变化,而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均无 改变 。如水蒸发或结冰。 词语分解 物理的解释 ∶事物的内在 规律 或 道理 人情 物理 ∶物理学详细解释.事理。《鹖 冠子 ·王鈇》:“ 庞子 曰:‘愿闻其人情物理。"”《宋书·晋熙王刘昶传》:“ 晋熙 太妃 谢氏 ,沉刻无亲,物理 罕见 。” 宋 司马 光 《 变化的解释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
bikbok2023-07-14 06:41:051

什么是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Chen2023-07-14 06:41:042

物理变化的概念?

物理变化的概念?介绍如下: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子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铁元素的结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并不算作物理变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纯铁,铸成铁锅则不发生化学变化,不生成新的相。查找浏览了相关资料我们还知道: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但也有些同素异形体的转化是物理变化,如单斜硫和斜方硫。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陶小凡2023-07-14 06:41:011

什么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就是物体仅发生形状、大小、密度、形态、带电量、温度等方面的变化,比如冰碎了,水蒸发等。物理变化就是没发生化学反应,组成物体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还保持原有的特性,比如铁被磨成粉,那还是铁的,还会被磁铁吸起来,放在空气里还会生锈,放在盐酸里还会生成氢气。所以,把铁块磨成铁粉就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微观来讲就是组成物体的分子被破坏成单个原子,原子又重新组成新分子的过程,其特点说有新物质生成。这里说的新物质说与原来组成不同、性质不同的物质。比如铁生锈,就是铁和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铁,这时你用磁铁再也吸不起来了,把它放到盐酸里也不会生成氢气了。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14 06:40:541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