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多普勒效应:如果物体以超音速向你驶来,那么根据公式计算所测得的音调应为负数,这怎么解释?
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 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v+c)/λ,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v-c)/λ。NerveM 2023-07-12 08:46:501
大学物理实验 多普勒效应侧声速的实验
呵呵。还是我来回答吧。当接收器原理声源运动时,如果超过音速,就不会接收到声音(将声波甩在了后面),所以无法读数。如果靠近声源做运动,则公式依然有效。hi投2023-07-12 08:46:502
求高一物理的所有公式
http://sinmkl.com.cn/qm/12012.htmgitcloud2023-07-12 08:46:471
试写出反射型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的多蕾勒公式及叙述它的物理意义。
超声多普勒血流公式为:此公式表示了频移fd与相对运动速度、发射频率fo及速度矢量和声束轴线之间夹角8(又称方向角)的关系。反射型超声多普勒仪的发射和接收同用一个换能器,它发射的声束经运动物体反射后又被自己接收,故发生了2次多普勒效应,发生的频移也就是单程时的2倍。至于公式中的正负号是表明声源体和接收体之间做相对运动时的方向。CarieVinne 2023-07-12 08:46:371
写出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速度的公式,并说明公式中每一个量的物理意义
多普勒效应:频率偏差f = V*f0/V0; f0是中心频率.V0是在静态的传播速度,f是多普勒频移产生的频率偏差.V是要测量的物体的速度.我们把频率偏差求出来,就可以测量了.铁血嘟嘟2023-07-12 08:46:361
大学物理多普勒效应的简单计算
据公式第一空:已知频率f为1000HZ,v=330,观察者v0=0不动,声源vs=10,远离取正,得新频率为(330/330+10)*1000=970.59HZ。第二空:墙和观察者都不动,墙接收到的波频率和墙反射给观察者的波频率一样,求墙收到的频率即可,即观察者v0=0不动,声源vs=10,靠近取负,得(330/330-10)*1000=1031.25HZ黑桃花2023-07-12 08:46:361
大学物理实验 多普勒效应,可以介绍一下怎么做的吗
声波多普勒效应公式修正及实验验证方法摘要 凡是流体都有粘性,当固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流体会在固体表面形成边界层。据此推断,用以描述声波多普勒效应的公式应被修正为Fr=Fs*sqrt[(u+v)/(u-v)],并给出验证该公式是否成立的实验方法。大家知道,物理学一直沿用奥地利人J.C.Doppler于1842年给出的公式描述声波多普勒效应。考虑声波的发射器与接收器沿彼此连线在介质中以匀速 靠近。根据J.C.Doppler给出的公式,取介质为参考系,当发射器静止,接收器运动时,接收频率Fr与发射频率Fs的对应关系为Fr=Fs*[(u+v)/u] (1)当接收器静止,发射器运动时,Fr与Fs的对应关系为Fr=Fs*[u/(u-v)] (2)若发射器与接收器为一体(如头上长着发声的嘴巴和听声的耳朵)并与某反射物相互靠近时,则在前两种条件下,Fr与Fs的对应关系为Fr=Fs*[(u+v)/(u-v)] (3) 虽然声波多普勒效应属于日常现象,但是从实验上看,实验值从未对公式(1)和(2)进行有效鉴别。在有限的声波多普勒效应实际应用中,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又都是将公式(3)做为设计原理。发射器与接收器只有在流体介质中作相对运动时才会发生声波多普勒效应。所有流体都有粘性,当固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流体会在固体表面形成边界层,换句话说,当两个固体在流体中沿彼此连线作相对匀速运动时,处于两个固体之间连线上各点流体的流动速度相对于其中任何一个固体都由近及远地存在着从0到v的梯度变化过程。当一个固体发射器或接收器在流体介质中运动时,从它的表面到附近区域会因流体介质边界层的影响而使得流体介质的流动速度由近及远地存在着从0到v的梯度变化。与此相对应,声波从发射器通过中间流体介质传播到接收器,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对于发射器从u渐减到u-v,相对于接收器从u+v渐减到u。由此推断,认为公式(3)是由Ff=Fs*sqrt[(u+v)/(u-v)]和Fr=Ff*sqrt[(u+v)/(u-v)] 合成的似乎更为合理(Ff表示反射频率),即公式(1)和(2)可用一个全新的公式Fr=Fs*sqrt[(u+v)/(u-v)] (4)来加以修正。若将公式(4)分别改写为Fr=Fs*[(u+v)/u]/sqrt(1-vv/uu)、Fr=Fs*[u/(u-v)]*sqrt(1-vv/uu)则可非常明显地看出,根据公式(4)得出的Fr值大于根据公式(1)得出的Fr值且小于根据公式(2)得出的Fr值。 利用实验验证公式(4),需要通过两次实验来完成,即发射器静止,接收器运动和接收器静止,发射器运动两种实验方法。在Fs、u、v值保持不变条件下,只要两次实验得出的实验值ΔF=Fr-Fs也保持不变,就足以被视为令人信服的判定公式(4)成立的实验验证证据。九万里风9 2023-07-12 08:46:322
物理问题:在常温下,空气的密度是多少?
空气的质量73.9%集中在10千米一下 所以说空气密度在不同高度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般在地面是1.2253Kg/M3康康map2023-07-12 08:44:571
铝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物理性质有白色光泽NerveM 2023-07-11 08:48:323
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铝银白色固体,密度小,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韦斯特兰2023-07-11 08:48:313
纯H2SO4有什么性质?(包括物理和化学)
(一)物理性质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二)特性1.吸水性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降低,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⑴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不是稀硫酸的性质。⑵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H2SO4+nH2O==H2SO4·nH2O,故浓硫酸吸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吸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质。⑶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态水(如空气中的水),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Na2CO3·10H2O)中的水。2.脱水性⑴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⑵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⑶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浓硫酸如C12H22O11————>12C+11H2O3.强氧化性⑴跟金属反应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Cu+2H2SO4(浓)===CuSO4+SO2↑+2H2O△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⑵跟非金属反应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在这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C+2H2SO4(浓)===CO2↑+2SO2↑+2H2O△S+2H2SO4(浓)===3SO2↑+2H2O△2P+5H2SO4(浓)===2H3PO4+5SO2↑+2H2O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H2S+H2SO4(浓)===S↓+SO2↑+2H2O△2HBr+H2SO4(浓)===Br2↑+SO2↑+2H2O△2HI+H2SO4(浓)===I2↑+SO2↑+2H2O此后故乡只2023-07-11 08:48:061
实验金属相图误差分析,物理化学答案第三版
提起实验金属相图误差分析,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物理实验冷却法测金属的比热容中的误差分析怎么写,另外,还有人想问物理实验冷却法测金属的比热容中的误差分析怎么写?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求大学物理实验:《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的误差分u2026,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物理化学答案第三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金属相图误差分析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这些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热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 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和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u2206T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 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估算实验测定结果的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的程度和搅拌速度、寒剂的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的接触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是采取突然搅拌的方式和改变搅拌速度来达到控制过冷程度的目的;寒剂的温度,寒剂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实验的完成。 5.当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测定的结果有何意义? 答: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溶质的解离、缔合、溶剂化或者形成的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出的结果反应了物质在溶剂中的实际存在形式。 6.在冷却过程中,凝固点测定管内液体有哪些热存在?它们对凝固点的测定有何影响? 答:凝固点测定管内液体与空气套管、测定管的管壁、搅拌棒以及温差测量仪的传感器等存在热。因此,如果搅拌棒与温度传感器摩擦会导致测定的凝固点偏高。测定管的外壁上粘有水会导致凝固点的测定偏低。 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 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5.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 答:有关。 6.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 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四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1.本实验在测向加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 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体系具体总的组成没必要精确。 2.体系平衡时,两相温度应不应该一样?实际呢?怎样插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溶液中,才能准确测得沸点呢? 提示:两相温度应该一样,但实际是不一样的,一般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溶液下1/3较好。 3.收集气相冷凝液的小槽体积大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提示:有影响,气相冷凝液的小槽大小会影响气相和液相的组成。 4.阿贝折射仪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提示:不能测定强酸、强碱等对仪器有强腐蚀性的物质。 5.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提示:影响温度测定的:温度计的深度、沸腾的程度等;影响组成测定的:移动沸点仪时气相冷凝液倒流回液相中、测定的速度慢等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1.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长短也不同。 2.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 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生拐点和水平段。30%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 4.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 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 求大学物理实验:《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的误差分u2026 5.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 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段。由于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熔点温度和环境温度、样品相变热的多少、保温加热炉的保温性能和样品的数量均有关系,所以样品的步冷曲线是不一样的。对于纯金属和低共熔金属来说只有一个熔点,所以只出现。而对于合金来说,先有一种金属析出,然后2种再同时析出,所以会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 6.有一失去标签的Sn-Bi合金样品,用什么方以确定其组成? 答:可以通过热分析法来确定其组成。首先通过热分析法绘制Sn-Bi的二组分相图,然后再绘制该合金样品的步冷曲线,与Sn-Bi的二组分相图对照即可得出该合金的组成。 实验六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答:对消法就是用一个与原电池反向的外加电压,于电池电压相抗,使的回路中的电流趋近于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测出来的电压为电动势。电动势指的就是当回路中电流为零时电池两端的电压,因而必须想办法使回路中电流为零。伏特表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时候,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测出的电池两端的电压比实际的电动势要小,因此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物理实验冷却法测金属的比热容中的误差分析怎么写 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盐桥有什么作用?应选择什么样的电解质作盐桥? 答:参比电极一般用电势值已知且较恒定的电极,它在测量中可作标准电极使用,在实验中我们测出未知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后就可以直接知道未知电极的电势。 盐桥起到降低液接电势和使两种溶液相连构成闭合电路的作用。作盐桥的电解质,应该不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反应且离子的迁移数相等,而且浓度要高。 3.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属于平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在可逆条件下进行。为此,应注意些什么? 答:应注意电池回路接通之前,应该让电池稳定一段时间,让离子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还应该在接通回路之前先估算电池电动势,然后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未电池电动势的估算值,避免测量时回路中有较大电流。 4.对照理论值和实验测得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原电池电动势测定结果的误差来源有很多:标准电池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有电流通过,标准电动势偏离;盐桥受污染;饱和电极电势不稳定;未能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在待测电池电动势应有的大置,使待测电池中有电流通过等等。 5.在精确的实验中,需要在原电池中通入氮气,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以避免氧气参与电极反应,腐蚀电极等。 实验七一级反应-蔗糖的转化 1.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对测量结果k有无影响?取用的体积不准呢? 答:蔗糖的浓度不影响lnc=-kt+B的斜率,因而蔗糖浓度不准对k的测量无影响。H+在该反应体系中作化剂,它的浓度会影响k的大小。 2.在混合蔗糖溶液和溶液时,我们将溶液加到蔗糖溶液里去,可否将蔗糖溶液加到溶液中?为什么? 答:不能。本反应中氢离子为化剂,如果将蔗糖溶液加到溶液中,在瞬间体系中氢离子浓度较高,导致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测定。 3.测定最终旋光度时,为了加快蔗糖水解进程,采用60℃左右的恒温使反应进行到底,为什么不能采用更高的温度进行恒温? 答:温度过高将会产生副反应,颜色变黄。 4.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 答:因为除了被测物有旋光性外,溶液中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有旋光性,因此一般要用试剂空白对零点进行校正。本实验不需要校正,因为在数据处理中用的是两个旋光度的差值。 5.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会影响到k值的测定?为什么? 答:不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 实验八二级反应-皂化 1.为什么实验用NaOH和应新鲜配制? 答:溶液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容易挥发和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浓度改变。 2.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混合时能否将溶液倒入NaOH溶液中一半时开始计时? 答:(1)因为温度对电导有影响。(2)不能,应刚混合完开始计时。 3.被测溶液的电导率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进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为何发生减少? 答:参与导电的离子有、和。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的迁移率迁移率大得多。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少,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值不断下降。 4.为什么要使两种反应物的浓度相等? 答:为了使二级反应的数学公式简化。 实验九杂反应-碘化 1.实验时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什么物理量?它和碘浓度有什么关系? 答:测量的是溶液的吸光度A;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在指定波长下,所测吸光度与I2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 2.本实验中,将溶液加入盛有I2、HCl溶液的碘瓶中时,反应即开始,而反应时间却以溶液混合均匀并注入比色皿中才开始计时,这样操作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无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 3.速率常数k与T有关,而本实验没有安装恒温装置,这对k的影响如何?所测得的k是室温下的k,还是暗箱温度时的k? 答:本实验整个过程是在室温下进行的,由于室温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很小,故对k的影响不大。所测得的k是暗箱温度时的k。 实验十溶液表面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1.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提示:若读中间某个压力差值,不能保证每次读压力差对应大小相同气泡。 2.为何要控制气泡逸出速率? 提示:气泡逸出速率会影响气泡的大小,近而影响压力差值的大小,因而要保证测定过程中气泡逸出速率恒定。 3.本实验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吗?为什么? 提示:需要恒温,因为表面的大温度的影响。 4.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切?否则对实验有何影响? 提示:毛细管尖端若不与液切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测定值偏小。 5.哪些因素影响表面测定的结果?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提示:温度、气泡逸出速度、毛细管是否干净及毛细管的尖端是否与液切会影响测定结果。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引起误差的措施是:恒温、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恒定、毛细管干净以及毛细管与液切。 实验十一胶体和电泳 1.电泳中辅助液起何作用,选择辅助液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辅液主要起胶体泳动的介质、电介质作用和与胶体形成清晰的界面易于观测等作用。选择的辅液不能与胶体发生化学反应,电导率与胶体相同等 2.若电泳仪事先没有洗干净,上残留有微量的电解质,对电泳测量的结果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可能改变ζ电势大小,甚至引起胶体的聚沉。 3.电泳仪中不能有气泡,为什么? 提示:气泡会阻介质。 4.电泳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电泳苏联与胶粒的大小、带电量、电压的大小及两电极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实验十二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粘度计毛细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粘度计毛细管的过粗,液体时间就会过短,那么使用Poisuille公式时就无法近似,也就无法用时间的比值来代替粘度;如果毛细管过细,容易造成堵塞,导致实验失败。 2.乌氏粘度计中的C管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去除C管改为粘度计使用? 答:C管的作用是形成气承悬液柱。不能去除C管改为粘度计,因为没有了C管,就成了器,不断稀释之后会导致粘度计内液体量不一样,这样在测定液体时间时就不能处在相同的条件之下,因而没有可比性。只有形成了气承悬液柱,使液体上下方均处在大气环境下,测定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 3.若把溶液吸到了乳胶管内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会使溶液浓度降低,导致测定的时间减小,从而使相对粘度测定值减小,影响实验结果。 4.试列举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温度、溶液浓度、搅拌速度、粘度计的垂直度等。 5.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有何局限性?该法适用的高聚物摩尔质量范围是多少? 答:粘度法是利用大分子溶液的粘度和分子量间的某种经验方程来计算分子量,适用于各种分子量的范围。局限性在于不同的分子量范围有不同的经验方程。 以上就是与物理化学答案第三版相关内容,是关于物理实验冷却法测金属的比热容中的误差分析怎么写的分享。看完实验金属相图误差分析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北有云溪2023-07-11 08:47:511
物理化学实验燃烧热的测定 为什么要测定真实温差,如何测定
①检验多功能控制器数显读数是否稳定.熟习压片和氧弹装样操作,量热计安装注意探头不得碰弯,温度与温差的切换功能键钮,报时及灯闪烁提示功能等.②干燥恒重苯甲酸(0.9~1.2g)和萘(0.6~0.8g)压片,注意紧实度,分析天平称样.③容量瓶量取3000mL水,调节水温低于室温1K.④量取两根10厘米点火丝,中段在原珠笔蕊上绕几圈.燃烧丝缚紧使接触电阻尽可能小.氧弹充氧注意小动作缓缓旋开减压阀.⑤氧弹内预滴10mL水,促产物凝聚成硝酸.(1)实验关键:点火成功、试样完全燃烧是实验成败关键,可以考虑以下几项技术措施:①试样应进行磨细、烘干、干燥器恒重等前处理,潮湿样品不易燃烧且有误差.压片紧实度:一般硬到表面有较细密的光洁度,棱角无粗粒,使能燃烧又不至于引起爆炸性燃烧残剩黑糊等状.②点火丝与电极接触电阻要尽可能小,注意电极松动和铁丝碰杯短路问题.③充足氧(2MPa)并保证氧弹不漏氧,保证充分燃烧.燃烧不完全,还时常形成灰白相间如散棉絮状.④注意点火前才将二电极插上氧弹再按点火钮,否则因仪器未设互锁功能,极易发生(按搅拌钮或置0时)误点火,样品先已燃烧的事故.(2) 氧弹内预滴几滴水,使氧弹为水汽饱和,燃烧后气态水易凝结为液态水.试样在氧弹中燃烧产生的压力可达14MPa,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弹壁的腐蚀,减少其强度.故氧弹应定期进行20MPa水压检查,每年一次.氧弹、量热容器、搅拌器等,在使用完毕后,应用干布擦去水迹,保持表面清洁干燥.恒温外套(即外筒)内的水,应采用软水.长期不使用时应将水倒掉.氧弹以及氧气通过的各个部件,各联接部分不允许有油污,更不允许使用润滑油,在必须润滑时,可用少量的甘油.(3)仪器应置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单独一间试验室内进行工作.室内温度和湿度应尽可能变化小.最适宜的温度是20?5℃.每次测定时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因此.室内禁止使用各种热源,如电炉、火炉、暖气等.(4) 如用贝克曼温度计,其调节可以归纳为倒立连接、设定温度、正立震断和校验四步,注意别让水银过多地流向弯曲贮管,导致因水银重而在正立时,玻管扩张处挂不住.也绝不允许放在电炉上烤等骤冷骤热情况出现.在精密的测量中,应进行贝克曼温度计的校正.改进后的本实验普遍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或者热电堆等,相应配以电桥、指示mV值,实际已转换为温度 (数显温度计) 的仪器,能自动记录温度,精密度可达10?4~10?5K.国产型号为半自动HR—15A(B)数显微机型或WHR—15全自动微机型氧弹式热量计.进入了全面启用电脑处理数据的新时代.(5)苯甲酸和萘燃烧产物的热容差别因为产物量小而仪器热容的基数相对较大而可以忽略.(6)量热方法和仪器多种多样,可参阅复旦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材.量热法广泛用来测量各种反应热如相变热等.本实验装置除可用作测定各种有机物质、燃料、谷物等固体、液体物质的燃烧热外,还可以研究物质在充入其它气体时反应热效应的变化情况.Jm-R2023-07-11 08:47:471
有关物理化学实验差热分析和燃烧热测定的问题,求高手。
差热1,出来图像凹凸与正常测试图像相反(原来凹的凸原来凸的凹)2有些物质加热伴随的体积增大使式样溢出坩锅影响时间准确度3升温速率越慢实验数据越精确,峰越明显,准确度越高,一般升温速率10度每分钟燃烧热1主要是装置的保温性与密封性,装置也在传递散发热量,这部分热量即是误差主要来源2就是减少热量散失,从而减少误差大概记得这么多tt白2023-07-11 08:47:421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燃烧热的测定萘,苯甲酸中的c,h,o,n分别生成什么物质
c生成co2 h生成h2o o生成h2o n生成n2mlhxueli 2023-07-11 08:47:412
物理化学答案第三版
思考题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 和 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 u2206T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4. 估算实验测定结果的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的程度和搅拌速度、寒剂的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的接触面相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是采取突然搅拌的方式和改变搅拌速度来达到控制过冷程度的目的;寒剂的温度,寒剂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实验的完成。5. 当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测定的结果有何意义?答: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溶质的解离、缔合、溶剂化或者形成的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出的结果反应了物质在溶剂中的实际存在形式。6. 在冷却过程中,凝固点测定管内液体有哪些热交换存在?它们对凝固点的测定有何影响?答:凝固点测定管内液体与空气套管、测定管的管壁、搅拌棒以及温差测量仪的传感器等存在热交换。因此,如果搅拌棒与温度传感器摩擦会导致测定的凝固点偏高。测定管的外壁上粘有水会导致凝固点的测定偏低。实验三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 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2.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3. 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4. 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5. 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答:有关。6.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实验四 双液系的气一液平衡相图的绘制1.本实验在测向环己烷加异丙醇体系时,为什么沸点仪不需要洗净、烘干?提示:实验只要测不同组成下的沸点、平衡时气相及液相的组成即可。体系具体总的组成没必要精确。2.体系平衡时,两相温度应不应该一样?实际呢?怎样插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溶液中,才能准确测得沸点呢?提示:两相温度应该一样,但实际是不一样的,一般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溶液下1/3较好。3.收集气相冷凝液的小槽体积大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提示:有影响,气相冷凝液的小槽大小会影响气相和液相的组成。4.阿贝折射仪的使用应注意什么?提示:不能测定强酸、强碱等对仪器有强腐蚀性的物质。5.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提示:影响温度测定的:温度计的插入深度、沸腾的程度等;影响组成测定的:移动沸点仪时气相冷凝液倒流回液相中、测定的速度慢等实验五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 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 为什么?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点和水平段。30%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4. 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延长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5. 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段。由于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熔点温度和环境温度、样品相变热的多少、保温加热炉的保温性能和样品的数量均有关系,所以样品的步冷曲线是不一样的。对于纯金属和低共熔金属来说只有一个熔点,所以只出现平台。而对于合金来说,先有一种金属析出,然后2种再同时析出,所以会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平台。6. 有一失去标签的Sn-Bi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答:可以通过热分析法来确定其组成。首先通过热分析法绘制Sn-Bi的二组分相图,然后再绘制该合金样品的步冷曲线,与Sn-Bi的二组分相图对照即可得出该合金的组成。实验六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1.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 答:对消法就是用一个与原电池反向的外加电压,于电池电压相抗,使的回路中的电流趋近于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测出来的电压为电动势。电动势指的就是当回路中电流为零时电池两端的电压,因而必须想办法使回路中电流为零。伏特表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时候,回路中的电流不为零,测出的电池两端的电压比实际的电动势要小,因此用伏特表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电动势。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盐桥有什么作用? 应选择什么样的电解质作盐桥? 答:参比电极一般用电势值已知且较恒定的电极,它在测量中可作标准电极使用,在实验中我们测出未知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后就可以直接知道未知电极的电势。盐桥起到降低液接电势和使两种溶液相连构成闭合电路的作用。作盐桥的电解质,应该不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反应且阴阳离子的迁移数相等,而且浓度要高。3. 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属于平衡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在可逆条件下进行。为此,应注意些什么? 答:应注意电池回路接通之前,应该让电池稳定一段时间,让离子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还应该在接通回路之前先估算电池电动势,然后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未电池电动势的估算值,避免测量时回路中有较大电流。4. 对照理论值和实验测得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答:原电池电动势测定结果的误差来源有很多:标准电池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有电流通过,标准电动势偏离;盐桥受污染;饱和甘汞电极电势不稳定;未能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在待测电池电动势应有的大体位置,使待测电池中有电流通过等等。5. 在精确的实验中,需要在原电池中通入氮气,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以避免氧气参与电极反应,腐蚀电极等。实验七 一级反应-蔗糖的转化1. 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对测量结果k有无影响? 取用盐酸的体积不准呢?答:蔗糖的浓度不影响lnc=-kt + B的斜率,因而蔗糖浓度不准对k的测量无影响。H+在该反应体系中作催化剂,它的浓度会影响k的大小。2. 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溶液时,我们将盐酸溶液加到蔗糖溶液里去,可否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为什么?答:不能。本反应中氢离子为催化剂,如果将蔗糖溶液加到盐酸溶液中,在瞬间体系中氢离子浓度较高,导致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测定。3. 测定最终旋光度时,为了加快蔗糖水解进程,采用60℃左右的恒温使反应进行到底,为什么不能采用更高的温度进行恒温?答:温度过高将会产生副反应,颜色变黄。4. 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因为除了被测物有旋光性外,溶液中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有旋光性,因此一般要用试剂空白对零点进行校正。本实验不需要校正,因为在数据处理中用的是两个旋光度的差值。5. 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会影响到k值的测定?为什么?答:不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实验八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1. 为什么实验用NaOH和乙酸乙酯应新鲜配制?答: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和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浓度改变。2. 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混合时能否将乙酸乙酯溶液倒入NaOH溶液中一半时开始计时?答:(1)因为温度对电导有影响。(2)不能,应刚混合完开始计时。3. 被测溶液的电导率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进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为何发生减少?答:参与导电的离子有 、 和 。 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 的迁移率比 的迁移率大得多。随着时间的增加, 不断减少, 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值不断下降。4. 为什么要使两种反应物的浓度相等?答:为了使二级反应的数学公式简化。实验九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1. 实验时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什么物理量?它和碘浓度有什么关系?答:测量的是溶液的吸光度A;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在指定波长下,所测吸光度与I2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2. 本实验中,将CH3COCH3溶液加入盛有I2、HCl溶液的碘瓶中时,反应即开始,而反应时间却以溶液混合均匀并注入比色皿中才开始计时,这样操作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答:无影响。不同时间所作的直线的位置不同而已,但k(所作直线的斜率)相同。3. 速率常数k与T有关,而本实验没有安装恒温装置,这对k的影响如何?所测得的k是室温下的k,还是暗箱温度时的k?答:本实验整个过程是在室温下进行的,由于室温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很小,故对k的影响不大。所测得的k是暗箱温度时的k。实验十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1.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提示:若读中间某个压力差值,不能保证每次读压力差对应大小相同气泡。2. 为何要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提示:气泡逸出速率会影响气泡的大小,近而影响压力差值的大小,因而要保证测定过程中气泡逸出速率恒定。3. 本实验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吗?为什么?提示:需要恒温,因为表面张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4. 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否则对实验有何影响?提示:毛细管尖端若不与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张力测定值偏小。5. 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的结果?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示:温度、气泡逸出速度、毛细管是否干净及毛细管的尖端是否与液面相切会影响测定结果。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引起误差的措施是:恒温、控制气泡逸出速率恒定、毛细管干净以及毛细管与液面相切。实验十一 胶体制备和电泳1. 电泳中辅助液起何作用,选择辅助液的依据是什么?提示:辅液主要起胶体泳动的介质、电介质作用和与胶体形成清晰的界面易于观测等作用。选择的辅液不能与胶体发生化学反应,电导率与胶体相同等2. 若电泳仪事先没有洗干净,内壁上残留有微量的电解质,对电泳测量的结果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可能改变ζ电势大小,甚至引起胶体的聚沉。3. 电泳仪中不能有气泡,为什么?提示:气泡会阻断电介质。4. 电泳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泳苏联与胶粒的大小、带电量、电压的大小及两电极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实验十二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 粘度计毛细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粘度计毛细管的过粗,液体流出时间就会过短,那么使用Poisuille公式时就无法近似,也就无法用时间的比值来代替粘度;如果毛细管过细,容易造成堵塞,导致实验失败。2. 乌氏粘度计中的C管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使用?答:C管的作用是形成气承悬液柱。不能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因为没有了C管,就成了连通器,不断稀释之后会导致粘度计内液体量不一样,这样在测定液体流出时间时就不能处在相同的条件之下,因而没有可比性。只有形成了气承悬液柱,使流出液体上下方均处在大气环境下,测定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3. 若把溶液吸到了乳胶管内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会使溶液浓度降低,导致测定的流出时间减小,从而使相对粘度测定值减小,影响实验结果。4. 试列举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准确测定的因素有温度、溶液浓度、搅拌速度、粘度计的垂直度等。5.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有何局限性?该法适用的高聚物摩尔质量范围是多少?答:粘度法是利用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粘度和分子量间的某种经验方程来计算分子量,适用于各种分子量的范围。局限性在于不同的分子量范围有不同的经验方程。左迁2023-07-11 08:47:411
相位是什么意思物理
相位的解释[phase] 可确定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 状态 的一个数值 详细解释 宰相的职位。 《吕氏春秋·下贤》 :“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近闻得 安石 辞了相位,判 江宁府 ,必从此路 经过 。” 清 昭连 《啸亭续录·先恭王之正》 :“居相位者,当有相度, 西林 偏袒乡党,非持平 天下 之道也。”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 政治 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 李林甫 为了预防文臣的出将入相, 影响 他的相位,他 怂恿 玄宗 以非 汉 族的武人为将。” 词语分解 相的解释 相 ā 交互 ,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 相识 。相传(俷 )。相符。相继。相间(刵 )。 相形见绌 。相得益彰( 两者 互相 配合 ,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 一定 对象 的: 相信 。相烦。相问。 位的解释 位 è 所处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 所在 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职务 的高低:地位。职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位。百位数。 量词,常用于人。gitcloud2023-07-11 08:45:431
初一 物理 电磁波 请详细解答,谢谢! (27 20:53:44)
电磁波是光的一种,你说是属于什么?北营2023-07-11 08:44:296
高一物理
脉冲间隔,意思就是最初发射的两个脉冲间隔是这么多 由于多普勒效应 会导致间隔变化 由题可知 间距是变小的 速度导致间隔变化拌三丝2023-07-11 08:44:282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电和磁是初中物理的重点,那么延伸出来的电磁波知识点又有什么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初中物理电磁波知识点 电磁波的用途: 无线电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的。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音信号外,还要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电视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光信号,从而显示出电视的画面和喇叭里的声音。 无线电广播利用的电磁波的频率很高,范围也非常大,而电视所利用的电磁波的频率则更高,范围也更大。 其他方面此外,电磁波还应用于手机通讯、卫星信号、导航、遥控、定位、家电(微波炉、电磁炉)红外波、工业、医疗器械等方面。 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之一 (2)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身体组织、骨骼发育,导致视力、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电磁波的应用经典例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磁波本身也具有能量 B.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着电磁波 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波长也越大 D.电磁波是一种信息运载工具 答案: C 知识的价值体现之一是它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不安全的事故.在下列安全提示中与它相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打雷时请勿在大树下躲雨--雷击时电流很大,且易经大树流入大地 B.车辆启动、拉好扶手--惯性知识 C.高压危险请勿靠近--只有高压电对人体才是不安全的 D.微波炉工作时请勿靠近--过量的电磁波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 答案: C 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军科技人员在调试雷达发射天线时,发现装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究其原因后发现,原来是微波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一偶然的发现,人们制造了一种先进的灶具--微波炉.请你思考: (1)微波炉与普通灶相比具有哪些优点?使用微波炉是不是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 (2)你从“发现微波能加热”这一科技小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答:(1)微波炉的优点是:烹饪速度快,无油烟,食品的养分损失少,缺点是对人体有负作用. (2)①任何一个科学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 ②只有注重知识应用才能充分发挥科学的作用; ③任何事物的诞生都可能有一定的负作用,在发明创造和应用时必须注意环保,预防其产生新的污染. 下列电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电饭锅 B.微波炉 C.收音机 D.手机 答案: A 在下列各种电器设备中,工作时与电磁波无关的是( ) A.电冰箱 B.微波炉 C.移动电话 D.电视机 答案: A 下列用品工作时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 A.手机 B.电视机的遥控器 C.电饭锅 D.收音机 答案: C ;FinCloud2023-07-11 08:44:231
物理电磁学,电磁波有哪些应用?试举例说明。
电磁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电磁波按波长从长到短。γ射线,放射疗法。等等,无线电波的应用,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每个不同的波段,无线通信。红外线,热效应。可见光,这个不用多说了。紫外线,杀菌等。x射线,医学诊断(包括ct),具有不同的应用。下面仅举几例,比如电磁波有哪些应用瑞瑞爱吃桃2023-07-11 08:44:121
物理电磁学,电磁波有哪些应用
电磁波有哪些应用?电磁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电磁波按波长从长到短,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每个不同的波段,具有不同的应用。下面仅举几例,比如,无线电波的应用,无线通信。红外线,热效应。可见光,这个不用多说了。紫外线,杀菌等。X射线,医学诊断(包括CT)。γ射线,放射疗法。等等。北有云溪2023-07-11 08:43:571
H2S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硫化氢是强还原剂溶于水显酸性、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具有强毒性mlhxueli 2023-07-11 08:42:111
H2S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H2S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气)味 H2S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溶解性 H2S能/可溶于水.在2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时,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硫化氢;另外,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1体积水能溶解约2体积氯气;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氯化氢;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可溶2.6体积的H2S.可用相似相溶的原理判断和解释. (3)密度: 根据H2S的分子量为34和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可以推断出,H2S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而得出结论,H2S的收集方法必须为向上排气法.) 2.H2SS的化学性质 (1)酸性 H2S属于非氧化性酸,符合酸的通性. a.使指示剂变色 H2S能使紫色或蓝色石蕊变红.高中阶段,对其他指示剂,如:甲基橙、甲基兰等不要求. b.与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之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特别活泼的金属,如:Na,K,Ca,例外,它们会先于水反应) Fe+H2S==FeS+H2(上升符号)(生成的FeS不溶于水,覆盖在Fe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c.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H2S+2OH-==S2-+2H2O d.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H2S+Na2O==Na2S+H2O e.与碱性物质反应 H2S+NH3==(NH4)2S f.与盐反应(反应发生的要求:作为反应物的盐要可溶;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一类是,符合常规的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 H2S+2NaClO==Na2S+2HClO 另一类是,看似不符合常规的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实际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H2S+CuSO4==CuS(沉淀符号)+H2SO4 H2S+PbSO4==PbS(沉淀符号)+H2SO4 生成的沉淀溶解度极小,不溶于非氧化性的稀酸中,但能溶于热的酸溶液或氧化性的酸中,如:浓2SO4、HNO3. (2)可燃性 即,H2S能与O2氧气点燃后反应 2H2S+3O2(足量/过量)==(点燃)2SO2+2H2O 2H2S+O2(不足量)==(点燃)2S+2H2O (3)热的不稳定性/易分解性 H2S==(加热)H2+S 生成的H2S不稳定,在300摄氏度又会分解为H2和S. (4)较强的还原性 2H2S(aq)+O2==2S(沉淀符合)+2H2O(类似于,氧化性较弱的卤素的盐与氧化性较强的卤素单质发生置换反应) H2S+Cl2==S(沉淀符合)+2HCl(原理同上) 2H2S+SO2==3S(沉淀符合)+2H2O H2S+HClO==S(沉淀符合)+HCl+2H2O(未配平) H2S+HNO3==SO2+NO2+H2O(未配平) H2S+KMnO4==SO2+MnO2+K2SO4+H2O(未配平) (5)毒性余辉2023-07-11 08:42:081
H2S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越多越好.
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 CAS:7783-06-4理化性质 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1.19。熔点-82.9℃。沸点-61.8℃。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 %,下限为4.3%。燃点292℃。陶小凡2023-07-11 08:41:392
H2S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H2S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气)味 H2S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溶解性 H2S能/可溶于水.在2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时,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硫化氢;另外,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1体积水能溶解约2体积氯气;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氯化氢;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可溶2.6体积的H2S.可用相似相溶的原理判断和解释. (3)密度: 根据H2S的分子量为34和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可以推断出,H2S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而得出结论,H2S的收集方法必须为向上排气法.) 2.H2SS的化学性质 (1)酸性 H2S属于非氧化性酸,符合酸的通性. a.使指示剂变色 H2S能使紫色或蓝色石蕊变红.高中阶段,对其他指示剂,如:甲基橙、甲基兰等不要求. b.与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之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特别活泼的金属,如:Na,K,Ca,例外,它们会先于水反应) Fe+H2S==FeS+H2(上升符号)(生成的FeS不溶于水,覆盖在Fe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c.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H2S+2OH-==S2-+2H2O d.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H2S+Na2O==Na2S+H2O e.与碱性物质反应 H2S+NH3==(NH4)2S f.与盐反应(反应发生的要求:作为反应物的盐要可溶;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一类是,符合常规的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 H2S+2NaClO==Na2S+2HClO 另一类是,看似不符合常规的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实际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H2S+CuSO4==CuS(沉淀符号)+H2SO4 H2S+PbSO4==PbS(沉淀符号)+H2SO4 生成的沉淀溶解度极小,不溶于非氧化性的稀酸中,但能溶于热的酸溶液或氧化性的酸中,如:浓2SO4、HNO3. (2)可燃性 即,H2S能与O2氧气点燃后反应 2H2S+3O2(足量/过量)==(点燃)2SO2+2H2O 2H2S+O2(不足量)==(点燃)2S+2H2O (3)热的不稳定性/易分解性 H2S==(加热)H2+S 生成的H2S不稳定,在300摄氏度又会分解为H2和S. (4)较强的还原性 2H2S(aq)+O2==2S(沉淀符合)+2H2O(类似于,氧化性较弱的卤素的盐与氧化性较强的卤素单质发生置换反应) H2S+Cl2==S(沉淀符合)+2HCl(原理同上) 2H2S+SO2==3S(沉淀符合)+2H2O H2S+HClO==S(沉淀符合)+HCl+2H2O(未配平) H2S+HNO3==SO2+NO2+H2O(未配平) H2S+KMnO4==SO2+MnO2+K2SO4+H2O(未配平) (5)毒性大鱼炖火锅2023-07-11 08:41:351
压铸3#锌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
锌合金的硬度主要是看它的含铜量,3号锌合金铸造性和尺寸持久稳定,可以压铸形状复杂、薄壁的精密件,铸件表面光滑.有很好的常温机械性能和耐磨性.硬度65-140,抗拉强度260-440.锌合金硬度65-140,抗拉强度260-440铝合金硬度45-90,抗拉强度120-290总体锌合金比铝合金硬度高,抗拉强度大了.使用情况也不同了。瑞瑞爱吃桃2023-07-11 08:38:062
物理题: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mm,深500m ,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
3400FinCloud2023-07-11 08:35:594
高中物理:关于最大静摩擦力
只有所受外力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才能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可以做一下受力分析~ 应该是成立的,比如弹簧拉木块的实验ardim2023-07-11 08:34:183
物理课上,通常最大静摩擦力=动摩擦力,是不是就是说,最大静摩擦力一定等于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 让这个物体静止在同一水平面,用100N的拉力是拉不动的,. 如果拉动了,受力就不平衡,就会得出:拉力100N>滑动摩擦力。. 与 (1)矛盾. 所以要使物体由静止变运动,所用拉力必须大于100N,所以最大静摩擦 ...Ntou1232023-07-11 08:34:174
物理问题,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其大小如何来求解?
要看具体的题目苏萦2023-07-11 08:33:314
高中物理:第三宇宙速度是多少
16.7千米每秒墨然殇2023-07-11 08:13:472
物理 0度水和0度冰块比较
0度水和0度冰块:同质量,0度水内能比0度冰大,因为冰成水要吸热同质量,水的体积比冰小(密度比1:0.9)康康map2023-07-11 08:10:362
很急的物理题用质量相同的0摄氏度冰和0摄氏度水来冷却物体,哪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冰。 去冷却物体,就是被冷却物体放热,致冷物体吸热。 0度的水吸热即升温,而冰吸热后,先变成同温度的水,然后才升温。而且变成同温度的水时,要吸大量的热。所以,用同温等 质的冰做冷却物质,效果更好。北境漫步2023-07-11 08:10:351
物理知识。0℃的冰和0℃的水比较,那个内能大?原因是什么?多出的这部分能量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水因为水需要释放能量后才能变为冰左迁2023-07-11 08:10:353
中子物理学的中子物理学之父
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者。比萨大学哲学博士,佛罗伦萨大学、罗马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在物理学史上,要给费米正确的评价,现在似乎还为时太早。他是20世纪唯一擅长理论与实验的物理学家,是一位多学科性的学者。他总是摇摆于理论物理学与实验物理学之间,很方便地适应着变化中的需要。费米19019月29日年生于意大利罗马,费米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父亲的一位同事便有意识地培养他,给他读数学、物理方面的书。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已具备大学研究生的水平。1918年进入比萨大学,1922年获比萨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前往德国,在玻恩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24年到荷兰莱顿研究所工作。1926年任罗马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29年任意大利皇家科学院院士。1934年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现象,开始中子物理学研究,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1936年出版的热力学讲义成为后人教学用书的著名蓝本。由于他在中子轰击方面,尤其是用热中子轰击方面的成绩,193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设立了费米奖金,1954年首次奖金授予他本人。20世纪以来,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都发展得很快;很少有人能在几个领域都作出重要的贡献。可是费米对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些还是开创性的成就,这在20世纪是少见的。1954年11月29日费米病逝于芝加哥。终年53岁。1925—1926年,费米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各自导出物理学的深奥分支——量子统计中的“费米-狄拉克统计”。费米发展了统计理论并运用它来描述现在称为“费密子”的粒子裂变。这项研究导出了他的第一项不朽的工作,导出了“费米分布”、“费米球”、“费米液体”、“费米子”等概念。费米的理论在科学上是非常重要的,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原子核。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一种新的逊原子微粒——中子。费米从1934年起用中子轰击许多已知的化学元素,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关于中子引起的核反应的研究,提出热中子的扩散理论。他在用中子轰击铀原子的核反应实验中,得到了一种“新元素”。当时他把这种元素起名为“超铀”元素,首创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为原子能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费米因利用中子辐射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及慢中子所引起的有关核反应,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时他却在意大利遇到了麻烦。首先,他的妻子是犹太人,而墨索里尼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犹太人的法律。第二,费米强烈地反对法西斯,在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下,这是危险的。1938年12月,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之后就再也没有返回意大利。他去了纽约,求贤若渴的哥伦比亚大学聘用了他,1944年他成为美国公民。其实,费米得到的并不是“超铀”元素。1939年费米到了美国。当时德国科学家哈恩与斯特拉斯曼用化学方法检验了费米的实验,发现:用中子轰击铀原子,只能得到地球上已存在的钡。这不啻石破天惊!从费米的错误结论出发,竟然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惊人成就。因为钡的重量略高于铀的一半,这是无法用原子核的“衰变”理论解释的。因此,哈恩与斯特拉斯曼便大胆地提出一种新设想,认为铀原子核受到中子的轰击后,不是“衰变”,而是“分裂为大致相等的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这就是著名的“裂变理论”。“裂变理论”诞生之时,费米正在外出途中。当他从杂志上获悉这一惊人的消息后,就像别的一流科学家一样,立刻认识到了铀裂变可能会释放出大量的中子,产生链式反应。费米还预见到链式反应的潜在军事用途。他马上返回哥伦比亚大学,一头扎进物理实验室。他用精密细致的实验验证了“裂变理论”的正确性,并致力于研究裂变的“链式反应”,进而建立了一整套“链式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939年3月,费米与美国海军联系,试图使他们对发展核武器感兴趣。也就是几个月后,爱因斯坦就此项目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美国政府开始对原子能感兴趣了。一旦美国政府对此发生了兴趣,科学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核反应堆样本,看看自持续链式反应是否可行。由于费米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中子权威,以及他兼具试验和理论才能,所以他被选为组长,组织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他先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工作。就是在芝加哥,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领导下设计和生产的第一座核反应堆成功运行了。这确实是原子时代的开始,因为这是人类头一次成功地实现链式反应。成功的消息传到东部时用的是暗语,但也是一种预言:“这位意大利的航海家进入了新世界。”由于这次成功的试验,美国决定全速实行曼哈顿计划。费米作为杰出的科学顾问,继续在该项目中起重要作用。战后,费米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45年之后。转向介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他先后获得德国普朗克奖章、美国哲学会刘易斯奖学金和美国费米奖。1953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还被德国海森堡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和拉克福德大学授予荣誉博士。1954年因胄癌逝于芝加哥 1955年原子序数100的人工所制元素被命名为镄,以纪念他对科学的贡献。费米之所以成为重要人物,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是无可争议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为数不多的兼具杰出的理论家和杰出的试验家天才的人。他在其生涯中写了250多篇科学论文。二是费米在发明原子爆破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尽管别人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上也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然而费米最重要的作用是在研制核反应堆上。他首先是对基本理论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其次是在实践中主持了第一座反应堆的设计和生产。沉湎于科学研究中的费米用自己的心血,换取了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划时代的进步。铀核反应的实验成功及其基础理论的产生,为后来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基础和可靠的理论依据。这一重大成果,打开了长期封闭的原子核能宝库的巨锁,为人类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宝藏。由于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费米成为原子能事业的先驱,成为世界上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从1945年以后,原子武器从未用于战争。出于和平目的,大量的核反应堆建成用来产生能源。在未来,反应堆将成为更重要的能源来源。此外,一些反应堆被用来生产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用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上。反应堆还是钚的一个来源,这是制造原子武器的一种材料。人们对核反应堆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存有害怕心理,但没人抱怨它是个无意义的发明。不管是好还是坏,费米的工作对未来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费米是20世纪所有伟大的物理学家中最受尊敬和崇拜者之一。他之所以受尊敬和崇拜,是因为他在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两方面的贡献,是因为在他领导下的工作为人类发现了强大的新能源,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个性:他永远可靠和可信任;他永远脚踏实地。他的能力极强,却不滥用影响,也不哗众取宠,或巧语贬人。不论是作为一位物理学家还是作为一个人,费米深为所有的人所崇敬。他之所以使人肃然起敬是因为他是一个扎实的人。他的所有表现无不散发出他的这种品格的魅力。为了反对把原子能用于战争目的,费米于1946年初离职回到芝加哥大学任教,转入粒子物理这个新领域的研究。一批有为的青年慕名来到芝加哥大学,聚集在他的左右,其中如杨振宁、李政道、M.盖耳-曼和O.张伯伦等人,后来都成为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芝加哥大学的同步回旋加速器建成以后,费米和他的小组于1951年发现了第一个核子共振态。杨振宁于1945年获奖学金离开中国赴美国留学,他渴望在费米的指导下学习,为此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当他得知费米已转到芝加哥大学时,便又前往芝加哥读研究生。后来,费米和杨振宁在基本粒子的研究中共同提出了“费米-杨振宁模型”。琼·希顿(寒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费米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助手之一,战后成为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1948年春她去了中国,和她的男朋友欧文·恩斯特(阳早)结婚,并定居中国,夫妇两人均从事奶牛品质改良及农机具革新工作。在她离开之前,她觉得应该告诉费米她打算去中国共产党控制区。考虑几天后她终于告诉了费米。费米说什么呢?“他没有反对,对此我永生感激。”寒春说。CarieVinne 2023-07-10 09:13:251
物理学的初步形成到现在的近代物理经过什么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1600年前,物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代表是加俐略。200年前发展为经典物理学,代表牛顿。如今发展为微观物理学,代表,爱因斯坦。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10 09:13:232
世界之父的物理
近代物理学之父、近代科学之父、实验物理学之父——伽利略·伽利雷现代物理学之父、相对论之父、近代光子学说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经典力学之父——艾萨克·牛顿声学之父——欧内斯特·克拉尼核子科学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实验电磁学之父——迈克尔·法拉第经典电动力学之父、电波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现代磁学之父——范弗菜克激光之父——卡斯特勤量子论之父——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量子力学之父——尼尔斯·亨里克·大卫·玻尔原子弹之父——约翰·罗伯特·奥本海默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超音速之父——冯·卡门俄罗斯航空之父——茹科夫斯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罗伯特·戈达德现代航天之父、导弹之父——韦纳·冯·布劳恩火箭之父、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中国火箭之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中国两弹之父——邓稼先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光纤之父——高锟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电解粉之父——汪跃龙光明之父——爱迪生苏萦2023-07-10 09:13:201
塑料比体积电阻和比表面电阻的物理意义有何区别?
塑料比体积电阻和比表面电阻的物理意义的区别: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积电阻是电流经过材料体积而得到的电阻,表面电阻是电流经过材料表面而得到的电阻,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在测试是,电压施加的位置不同。体积电阻和比表面电阻的计算体积电阻率按照高阻计的使用说明书,其算法就是测试出的电阻值乘以面积再除以厚度,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其计算公式根本就是一样的,都是乘面积除厚度,但是明显的电阻率指的是材料的整体电阻,而体积电阻率在标准中解释是排除表面效应后的电阻率。表面电阻率是指表示物体表面形成的使电荷移动或电流流动难易程度的物理量,体积电阻率是最常见的描述物质导电能力的参数,通常称为电阻率。高阻测量一定要严格按使用方法步聚进行,否则有可能造成仪器损坏或电人,在测试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动测量电压,测量时从低次档逐渐拔往高次档。无尘剑 2023-07-10 09:07:431
甲烷具备哪些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极易燃烧,难不溶于水北营2023-07-10 09:07:262
甲烷的物理性质 甲烷在哪存在
1、甲烷是无色、可燃和无毒的气体.沸点为-161.49℃.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 2、甲烷(系统名为“碳烷”,但只在介绍系统命名法时会出现,一般用习惯名“甲烷”)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烃,也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及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它可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炭黑、一氧化碳、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阿啵呲嘚2023-07-10 09:07:261
归纳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熔点:-182.5℃ 沸点:-161.5℃ 能燃烧,加热可分解tt白2023-07-10 09:07:212
甲烷和乙烷的区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
甲烷分子式CH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氧化、热解及卤代等反应.413kJ/mol、109°28′,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空间构型,上面的结构式只是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连接情况,并不能真实表示各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属微毒类.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物理性质如下~毒性是属于化学性质~乙烷浓度在50%以下时,无任何毒作用,高浓度时,由于能置换空气而致缺氧,引起单纯性窒息.豚鼠接触乙烷浓度2.2%~5.5%,2h,表现轻度呼吸不规则,但停止接触可迅速恢复.15%~19%的乙烷与氧气混合时,为心脏致敏剂.空气中浓度大于6%时,人可出现眩晕轻度恶心轻度麻醉和惊厥等缺氧症状.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0 09:07:121
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物理性质:甲烷别名是天然气、沼气等,颜色是无色的,气味是无味的,水溶性方面是极难溶于水的,分子结构上是正四面体形非极性分子,分子的直径有0.414nm,零件的压力是4.59MPa,闪点是零下188℃,引燃温度是538℃,晶体类型上属于分子晶体。 甲烷制备方法 (1)将二氧化碳与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氧,再提纯。 CO2+2H2=CH4+O2将碳蒸汽直接与氢反应,同样可制得高纯的甲烷。 (2)无水醋酸钠(CH3COONa)和碱石灰(NaOH和CaO做干燥剂) 反应方程式:CH3COONa+NaOH===Na2CO3+CH4↑ 收集:排水法(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i投2023-07-10 09:07:111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乙烯:物性:难溶于水,气体,常用于水果催熟 化性:和H2O加成,即乙烯水化成乙醇; 和H2、Cl2、HCl加成 制备:乙醇加浓硫酸170°脱水(140°成乙醚) 甲烷:物性: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做燃料 化性:烷烃一般只有燃烧,即CH4与O2点燃 乙醇:物性:液体,能与水任意比混溶,易挥发,密度比水小,俗称酒精 化性:氧化,即与O2点燃生成水和CO2 和O2加热成醛,再氧化成酸 脱水:与浓硫酸加热170°制备乙烯(分子内脱水) 乙醇酸性比水弱,不和氢氧化钠反应 酯化:和酸反应成酯 乙酸:物性:液体,能与水任意比混溶,易挥发,俗称醋酸 化学:酸性比碳酸强 和醇在硫酸加热条件下脱水成酯 还原:先还原成乙醛,再加氢气成乙醇CarieVinne 2023-07-10 09:07:101
甲烷和乙烷的区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方
优质解答甲烷分子式CH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氧化、热解及卤代等反应.413kJ/mol、109°28′,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空间构型,上面的结构式只是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连接情况,并不能真实表示各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属微毒类.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物理性质如下~毒性是属于化学性质~乙烷浓度在50%以下时,无任何毒作用,高浓度时,由于能置换空气而致缺氧,引起单纯性窒息.豚鼠接触乙烷浓度2.2%~5.5%,2h,表现轻度呼吸不规则,但停止接触可迅速恢复.15%~19%的乙烷与氧气混合时,为心脏致敏剂.空气中浓度大于6%时,人可出现眩晕轻度恶心轻度麻醉和惊厥等缺氧症状.NerveM 2023-07-10 09:07:101
甲烷和乙烷的区别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方面的区别
甲烷分子式CH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氧化、热解及卤代等反应.413kJ/mol、109°28′,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空间构型,上面的结构式只是表示分子里各原子的连接情况,并不能真实表示各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属微毒类.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 物理性质如下~ 毒性是属于化学性质~ 乙烷浓度在50%以下时,无任何毒作用,高浓度时,由于能置换空气而致缺氧,引起单纯性窒息. 豚鼠接触乙烷浓度2.2%~5.5%,2h,表现轻度呼吸不规则,但停止接触可迅速恢复.15%~19%的乙烷与氧气混合时,为心脏致敏剂. 空气中浓度大于6%时,人可出现眩晕轻度恶心轻度麻醉和惊厥等缺氧症状. 抄来的,可以用.wpBeta2023-07-10 09:07:091
甲烷的物理性质是?
甲烷的物理性质如下:由一个碳和四个氢原子通过sp3杂化的方式组成,因此甲烷分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键的键长相同键角相等。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是一无色无味气体。一些有机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时所产生的沼气其实就是甲烷。甲烷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是一无色无味气体。一些有机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时所产生的沼气其实就是甲烷。从理论上说,甲烷的键线式可以表示为一个点“·”,但实际并没有看到过有这种用法,可能原因是“·”号同时可以表示电子。所以在中学阶段把甲烷视为没有键线式。扩展资料: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远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的甲烷,可致冻伤。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GWP的分析显示,以单位分子数而言,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这是因为大气中已经具有相当多的二氧化碳,以至於许多波段的辐射早已被吸收殆尽了;因此大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只能在原有吸收波段的边缘发挥其吸收效应。相反地,一些数量较少的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在内),所吸收的是那些尚未被有效拦截的波段,所以每多一个分子都会提供新的吸收能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烷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0 09:07:081
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可燃和无毒的气体。沸点为-161.49℃。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化学性质:有可以进行氧化反应,取代反应肖振2023-07-10 09:07:082
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1)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这些都是物理性质,(2)甲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甲烷的化学性质tt白2023-07-10 09:07:083
甲烷的物理性质
甲烷是无色、可燃、无毒的气体。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小,在20℃,0.1kpa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 沸点是-161.49℃。小白2023-07-10 09:07:055
甲烷的物理性质
甲烷是无色、可燃和无毒的气体。沸点为-161.49℃。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甲烷,化学式CH4,是最简单的烃,由一个碳和四个氢原子通过sp3杂化的方式组成,因此甲烷分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键的键长相同键角相等。极难溶于水。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是一无色无味气体。一些有机物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时所产生的沼气其实就是甲烷。陶小凡2023-07-10 09:07:051
甲烷具有什么物理化学性质
甲烷的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无味熔点-182.5℃沸点-161.5℃溶解度(常温常压)0.03分子结构正四面体形非极性分子分子直径0.414nm蒸汽压53.32kPa/-168.8℃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相对密度(水=1)0.42(-164℃)相对密度(空气=1)0.5548(273.15K、101325Pa)临界温度(℃)-82.6临界压力(MPa)4.59爆炸上限%(V/V)15.4爆炸下限%(V/V)5.0闪点(℃)-188引燃温度(℃)538燃烧热890.31KJ/mol总发热量(产物液态水)55900kJ/kg(40020kJ/m3)净热值(产物气态水)50200kJ/kg(35900kJ/m3)H—C—H 键角109°28′C—H 键413kJ/mol晶体类型分子晶体国标编号21007IUPAC名methane别名天然气,沼气,生物气CAS号74-82-8SMILESCInChI1/CH4/h1H4溶解性(水)3.5 mg/100 mL (17 °C)摩尔质量16.0425 g·mol警示术语R:R12安全术语S:S2-S9-S16-S33密度(标准情况)0.717g/L特殊性质极难溶于水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苏州马小云2023-07-10 09:07:022
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甲烷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可燃和无毒的气体。沸点为-161.49℃。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Chen2023-07-10 09:07:022
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甲烷是无色、可燃和无毒的气体。沸点为-161.49℃。甲烷对空气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气约轻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少,在20℃、0.1千帕时,100单位体积的水,只能溶解3个单位体积的甲烷。化学性质:有可以进行氧化反应,取代反应NerveM 2023-07-10 09:07:002
归纳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甲烷物理性质:颜色为无色,气味为无味,熔点为182、5度,沸点为161、5度,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形非极性分子,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密度是标准情况下每升0.717克,特殊性质为极难溶于水。 甲烷化学性质如下: 1、取代反应:甲烷的卤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直接的氟化反应难以实现,需用稀有气体稀释。碘与甲烷反应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但逆反应却很容易进行; 2、氧化反应:甲烷最基本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含氢量在所有烃中是最高的,相同质量的气态烃完全燃烧,甲烷的耗ardim2023-07-10 09:06:591
甲烷具备哪些物理性质
甲烷具备的物理性质如下:1、甲烷在标准状态下为气体;2、无色无味,无毒,密度比空气轻,不溶于水。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沼气、煤矿坑井气之中,是优质气体燃料,也是制造合成气和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从分子的层面上来说,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但它在大气中数量较少。凡尘2023-07-10 09:06:583
甲烷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余辉2023-07-10 09:06:586
求高中物理电阻的单位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du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读作Omega)。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电阻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U/I。他们的换算关系是: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也就是一千进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导体的电阻。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更多知识点可关注下北京新东方中学全科教育的高中物理课程,相信可以帮助到你。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0 08:54:525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可能伴随着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化学变化(chemical change)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总结: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扩展资料: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S+O2=点燃=SO2;(2)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3)置换反应:H2+CuO=高温=Cu+H2O;(4)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水元素sl2023-07-10 08:48:27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我已经整理出来了,想要了解详细内容的小伙伴请接着往下看吧。 二者的区别 1、宏观: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 2、微观:物理变化中,构成分子的原子间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化学变化则相反。 物理变化定义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对)。 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解释 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具有足够的能量和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 以上内容就是我为大家找来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真颛2023-07-10 08:48:27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物理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不变,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分子发生了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0 08:48:272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善士六合2023-07-10 08:48:264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会发光.放热.产生颜色变化.生成沉淀等.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最主要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生成了氧化镁Chen2023-07-10 08:48:254
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合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比如:把纸撕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比如:火的燃烧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10 08:48:23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可能伴随着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化学变化(chemical change)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总结: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扩展资料: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S+O2=点燃=SO2;(2)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3)置换反应:H2+CuO=高温=Cu+H2O;(4)复分解反应:HCl+AgNO3=AgCl↓+HNO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凡尘2023-07-10 08:48:23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mlhxueli 2023-07-10 08:48:22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就看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铁血嘟嘟2023-07-10 08:48:22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什么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望采纳不懂可以再问铁血嘟嘟2023-07-10 08:48:226
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试分别举出3个例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水结冰,水蒸发,樟脑丸变小。化学变化: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铁遇水生锈,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0 08:48:201
什么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一个苹果有多重是物理性质,苹果里面有什么元素是化学性质,苹果切掉一半重量少了一半是物理变化,苹果放久了发霉了,是化学变化。Chen2023-07-10 08:48:199
什么时候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
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hi投2023-07-10 08:48:165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去百度百科 搜一下 物理 与 化学 两关键词就知道啦kikcik2023-07-10 08:48:16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子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化学变化宏观: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kikcik2023-07-10 08:48:16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而化学变化却生成了新的物质肖振2023-07-10 08:48:162
什么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简单点讲,无力变化是破坏了他的物理属性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最简单的就是看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gitcloud2023-07-10 08:48:153
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常见的
物理变化1.水蒸发和凝固 2.糖块融化 3.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化学变化1.铁生锈 2.纸片燃烧 3.爆竹爆炸CarieVinne 2023-07-10 08:48:15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到底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比如太阳里氢的“燃烧”,生成了氦,连新元素都有了,更别说新物质,可是这是化学变化吗?显然不是!!所以:只要知道化学变化是化学反应就可以,化学反应就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改变,简单的说,就是变化前后物质所含元素、质量不变,遵循元素与质量守恒定律。 比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2H2+O2=2H2O 常规的物理变化就是物态变化,如固态→液态(熔化),固态→气态(升华),液态→气态(汽化),液态→固态(凝固),气态→液态(液化),气态→固态(凝华)…… 要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定义物理变化有些困难,因为物理变化包括了分子间距离的变化(物态变化)和原子核等更微观更基本的变化。 曾经有人为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哪个释放的能量大,有人说是化 学爆炸,因为 火 药、T N T等爆 炸的威力明显强于像夏天自行车车胎因为温度升高,体积不变导致的压强变大而产生的物理爆炸……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因为核爆的能量比化学爆炸的能量高成千上万倍(当然,反应物的质量得一样。) 当然,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也并不是没有联系,比如蜡烛燃烧,就是由蜡先溶化成液体,然后再汽化,和周围的氧气分子混合,然后再燃烧……物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而燃烧则是化学变化!!在这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就交融在一起了。。。。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10 08:48:15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在于外形胡变化,而化学变化在于是否亦新的物质产生黑桃花2023-07-10 08:48:152
什么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各举个例子,请大家帮帮忙。
急急急急急急铁血嘟嘟2023-07-10 08:4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