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摆球多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为什么回复力和位移会不变?
位移,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初始位置定了,通过的末位置又相同,位移始终是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所以位移不变 回复力跟位移成正比,唯一不变,则回复力不变余辉2023-08-13 09:22:051
单摆中,摆球受到的回复力跟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吗
ma=mLε=F=-mgsinθ,θ很小, m.L.ε=-m.g.θ,单摆的位移用角位移θ表示,回复力m.g.θ的方向与角位移θ增大方向相反,所以θ之前加“-”号-->回复力与位移向相反。wpBeta2023-08-13 09:22:001
负指数分布,位移负指数分布,M3分布的区别和联系?
负指数分布、位移负指数分布和M3分布是三种不同的概率分布。下面简要介绍这三种分布的定义、性质和联系。负指数分布(Exponential Distribution):负指数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用于描述在恒定平均速率下的独立随机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 λ) = λe^(-λx),其中x ≥ 0,λ > 0。这里,λ表示事件的平均发生速率。负指数分布具有无记忆性,即过去的事件不会影响未来事件的发生。位移负指数分布(Shifte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位移负指数分布是负指数分布的一个变种,其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f(x; λ, δ) = λe^(-λ(x-δ)),其中x ≥ δ,λ > 0, δ ≥ 0。这里,δ表示位移参数,它使得分布在x轴上平移δ个单位。当δ = 0时,位移负指数分布就是普通的负指数分布。M3分布(M3 Distribution):M3分布是一种更复杂的连续概率分布,它是由Hawkes过程生成的。Hawkes过程是一种自激励点过程,即事件的发生会影响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M3分布的密度函数具有以下形式:f(x) = a * e^(-bx) * (1 + c * e^(-dx)),其中x > 0,a > 0,b > 0,c > 0, d > 0。M3分布的参数较多,使得它可以描述更丰富的事件发生模式。联系:负指数分布和位移负指数分布在形式上类似,后者可以看作是前者的一个变种,只是多了一个位移参数δ。这使得位移负指数分布在实际应用中更具灵活性。而M3分布则是一种更复杂的分布,可以描述更丰富的事件发生模式。虽然这三种分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相似的性质,但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问题。北境漫步2023-08-10 10:32:221
导致某种商品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
【答案】:A分析供给可以分为两种情形:(1)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单纯分析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价格变动时,供给如何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沿着既定供给曲线变动,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情形称为供给数量的变动。(2)假定价格不变,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这种情形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左迁2023-08-10 10:23:411
根据v-t图像怎么求平均速度和位移
曲线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是位移,在t轴上方的记为正的,下方的计为负值,总位移为两者的代数和。有了总位移,用它除以对应的t轴长度就是平均速度真颛2023-08-08 08:47:102
半径为r=1.5米的飞轮,初角速度为10rad/s,角加速度-5rad/s2,则时间为多少时角位移为零,此时边缘上点的线
很多解,1. 时间为0时,角位移为0,线速度15m/s;2.其余解的时间求方程:5t^2-20t+4nπ=0 (n=1,2,3……;π=3.14); 线速度:(10-5t)*1.5gitcloud2023-08-07 08:50:494
用动能定理公式如何求位移? 那么如何 将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 联系起来求位移等,(不记摩擦情况下)
这个不能以篇概全,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物体以速度v水平运动,仅受摩擦力作用,问能走多远,这个就可以用动能定理,使动能完全转化为摩擦力的内能,1/2mv^2=fs,就可以解位移S了瑞瑞爱吃桃2023-08-05 17:42:161
高一物理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为什么在所打的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差相等?
物体初速度为0第一个时间间隔位移为:1/2at2第二个时间间隔位移为:1/2a(2t)2-1/2at2=3/2at2位移差为:at2可以看出位移差只与a,t有关,可桃可挑2023-08-05 17:41:583
最大动位移是挠度吗
是的,挠度就是指支梁的最大限度的移动位置,所以和最大动位是一个东西。北有云溪2023-08-02 14:50:394
PKPM中一些数据的单位是如何规定的?比如挠度,位移,长度,荷载等
挠度是毫米,位移好像也是毫米 长度是毫米 荷载一般是KN/M 或者KN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2 14:50:341
核磁共振谱图中,去屏蔽作用越强,化学位移是越大吗?
化学位移来源于核外电子云的磁屏蔽效应 原子核总是处在核外电子的包围中,电子的运动形成电子云.若处于磁场的作用之下,核外电子会在垂直外磁场方向的平面上作环流运动,从而产生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感生磁场---屏蔽效应.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去屏蔽效应越大,氢核的化学位移δ值越大.CarieVinne 2023-08-02 10:23:121
如何从一级谱获取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值?
氢原子核对键结氢原子的混成轨域和电子效应敏感。核子经常因吸引电子的官能基解除屏蔽。未屏蔽的核子会反应较高的δ值,而有屏蔽的核子δ值较低。比如位移是7.801和7.809,测试的条件是300M核磁。纳米J=(7.809-7.801)×300=2.4 普通耦合常数就这样计算。简单说就是两个峰位移之差,乘以核磁的兆赫数就可以了,简单而言,如果用的是400MHz的核磁,那么就将两个峰的位移之差,比如0.008,乘以400就可以了,耦合常熟是0.008*400=3.2,耦合常数有正有负,一般只写正数。氘信号也可以被用来更加准确的定义0ppm,这是因为氘代溶剂的共振频率以及其与TMS的共振频率之差都是已知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的表征是通过介于+14pm到-4ppm范围间化学位移和自旋偶合来表达的。质子峰的积分曲线反映了它的丰度。LuckySXyd2023-08-02 10:23:041
用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等数据进行结构解析的谱学技术是()
【答案】:D用电喷雾电离或电子轰击电离等技术测定分子量的谱学技术是质谱,基于分子振动原理鉴定分子中特征官能团的谱学技术是红外光谱,用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等数据进行结构解析的谱学技术是核磁共振谱北境漫步2023-08-02 10:22:501
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的区别
耦合常数随场强变化而变化;化学位移则不。用两个不同场强的核磁仪测同一样品。有变化的是耦合分裂;不变的是化学位移。hi投2023-08-02 10:22:471
黄酮上氢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峰形及原因。
1H-NMR (DMSOd6, 500 MHz) δ (ppm), 6.76 (1H, s, H-3), 6.29 (1H, d, J = 2.0 Hz, H-6), 6.47 (1H, d, J = 2.0 Hz, H-8), 7.75 (1H, d, J = 2.2 Hz, H-2"), 6.90 (1H, d, J = 8.5 Hz, H-5"), 7.61 (1H, dd, J = 2.2, 8.5 Hz, H-6"); 6位与8位的氢有间位耦合,耦合常数为2.05"位与6"位的相邻氢有耦合,耦合常数为8.52"位与6"位的氢有间位耦合,耦合常数为2.2凡尘2023-08-02 10:22:471
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的区别
耦合常数随场强变化而变化;化学位移则不。用两个不同场强的核磁仪测同一样品。有变化的是耦合分裂;不变的是化学位移。康康map2023-08-02 10:22:441
为什么位移角不大位移比很大
区别:层间位移比是以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的比值,层间最大位移指的是楼层内的最大位移差,所以是抗扭的指标,偶然偏心的存在对结构的扭心有影响,所以考虑偶然偏心。层间位移角是为了满足第一水准设防下的要求,属于正常极限状态下的验算,只是一个验算指标,根据国内实验与借鉴国外经验而采用的。 层间位移比: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位移角的比值。 层间位移角是指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用来确保高层结构应具备的刚度。凡尘2023-07-28 12:30:111
多层钢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式多少
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底部框架我按照钢框架算的 抗震是300 风是400层间 上部按照门式钢架 带吊车180 不带吊车80mlhxueli 2023-07-28 12:30:093
地震力作用下最大位移超标了,怎么改
调整方法是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1)由于高层结构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扭转,所以符合刚性楼板假定的高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加强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的侧移变形。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2)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层间位移角超过规范限值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肖振2023-07-28 12:30:081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超限,用控制吗?
四、位移比:主要为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3.4.2,高规 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 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最大位移比往往出现在结构的四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2)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大鱼炖火锅2023-07-28 12:30:061
位移比的层间位移角
程序采用“最大柱(墙)间位移角”作为楼层的层间位移角,此时可以“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计算条件。复杂结构,如坡屋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此时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严重失真,位移比也没有意义。所以这类结构可以通过位移的“详细输出”或观察结构的变形示意图,来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对于错层结构或带有夹层的结构,这类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当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后,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的约束,如果越层柱很多,计算失真。总之,结构位移特征的计算模型之合理性,应根据结构的实际出发,对复杂结构应采用多种手段。Chen2023-07-28 12:30:051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各层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求计算过程,谢谢
朱炳寅“关于楼层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问题”中:1。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制是宏观的。“层间位移角”计算时只需考虑结构自身的扭转藕联,无需考虑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2。常有单位要求按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控制“扭转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这是没有依据的。但对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的结构,作为一种高于规范标准的性能设计要求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8 12:29:561
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
扭转位移比取规定水平地震力下,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取值.因此考虑工况18即可.结构可以不调整.铁血嘟嘟2023-07-28 12:29:321
层间位移角太大怎么办
你可以根据位移信息,找出每一层里面位移最大的那个节点,也就找到了相应的柱子。找到了这根位移最大的柱子,但是只增大这个柱子刚度,效果非常微小,因为作为结构是协同工作的整体。需要相应的增大与这跟柱相连的梁的截面,有时需要增大相邻的多个柱和梁的截面,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meira2023-07-28 12:29:314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超限,用控制吗
抗规第3.4.3.1条规定: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在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1、“楼层位移比”1)定义——“楼层位移比”指: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位)平均值的比值;2)目的——限制结构的扭转;3)计算要求——考虑偶然偏心(注意:不考虑双向地震)。2、“层间位移位角”1)定义——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与层高之比;2)目的——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3)计算要求——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3、综合说明:1)现行规范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对结构扭转和侧向刚度的控制,即通过对“楼层位移比”的控制,达到限制结构扭转的目的;通过对“层间位移角”的控制,达到限制结构最小侧向刚度的目的。2)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制是宏观的。“层间位移角”计算时只需考虑结构自身的扭转藕联,无需考虑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3)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本质是对抗侧力构件承载力的一种放大,属于承载能力计算范畴,不涉及对结构扭转控制的判别和对结构抗侧刚度大小的判断。4)常有单位要求按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控制“楼层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这是没有依据的。但对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的结构,作为一种高于规范标准的性能设计要求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位移比--- 位移比的大小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同周期比的概念一样都是为了控制建筑的扭转效应提出的控制参数。(在高归4.3.5条中位移比和周期比是同时提出的)B 规范条文 抗规第3.4.3.1条规定: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新高规的4.3.5条规定,在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 程序中对每一层都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是否满足规范。且注意位移比的限值是根据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下确定的,其平均位移的计算方法,也基于“刚性楼板假定”。 控制位移比的计算模型: 按照规范要求的定义,位移比表示为“最大位移/平均位移”,而平均位移表示为“(最大位移+最小位移)/2”,其中的关键是“最小位移”,当楼层中产生0位移节点,则最小位移一定为0,从而造成平均位移为最大位移的一半,位移比为2。则失去了位移比这个结构特征参数的参考意义,所以计算位移比时,如果楼层中产生“弹性节点”,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规范要求:高规4.3.5条,应在质量偶然偏心的条件下,考察结构楼层位移比的情况。 层间位移角:程序采用“最大柱(墙)间位移角”作为楼层的层间位移角,此时可以“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计算条件。凡尘2023-07-28 12:29:301
请问PKPM中位移比和位移角分别看什么工况下的值
位移比取规定水平地震力下,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取值。位移角不用考虑偶然偏心。看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数值。豆豆staR2023-07-28 12:29:022
多层框架结构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位移比点不点偶然偏心
令大家切记:质量偶然偏心是针对规则结构而设置的,对于不规则的建筑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这个是强条,不可疏忽。 讲座内容摘录如下: **规范:高规3.3.3 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边长的5%。 **质量偶然偏心的含义: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将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因而结构地震作用也将发生变化。 **程序处理方式:程序按简化方式考虑“质量的偶然偏心”: **X 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Y 轴向偏移±5%; **Y 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X 轴向偏移±5%。 **对内力组合的影响:考虑了偶然偏心地震后,就在原有的未偏心的地震基础上,新增加了四个地震工况+5%X、-5%X、+5%Y、-5%Y,在内力组合时,当遇到地震参与组合时,将增加两个偶然偏心地震的组合,即变成三个组合,地震组合数将增加到原来的三倍。 **质量偶然偏心是针对规则结构而设置的,规则结构计算的扭转效应较小,而实际结构在施工、使用时,不可能如计算时那样有规则的变形。所以要考虑质量偶然偏心,以提高结构的安全度。 **程序没有执行抗震规范的“边榀放大效应”,所以多层结构也应通过“质量偶然偏心”来实现边榀的内力放大。 **在结构设计时,一般(多高层)结构只要不考虑“双向地震组合”,均应考虑质量偶然偏心,至少在验算位移比时,应考虑质量偶然偏心。 2、 一般结构“双向地震组合”与“质量偶然偏心”取其一。 当结构在不考虑“偶然偏心” 的情况下,位移比大于1.2 时,结构设计应选择“双向地震组合”。 3、偶然偏心:验算结构位移比时,总是考虑偶然偏心 A) 位移比超过1.2 时,则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偶然偏心。 B) 位移比不超过1.2 时,则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4 双向地震和偶然偏心 质量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都时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两个完全 不同的概念。在地震作用计算时,无论考虑单向地震作用还是双向地 震作用,都有结构质量偶然偏心的问题;反之,不论是否考虑质量偶 然偏心的影响,地震作用的多维性本来都应考虑。显然,同时考虑二 者的影响计算地震作用原则上是合理的。但是,鉴于目前考虑二者影 响的计算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地震作用情况,而是近似的计算方 法,因此,二者何时分布考虑以及是否同时考虑,取决于现行规范的 要求。 《混凝土高规》的规定,单向地震作用计算时,应考虑质量 偶然偏心的影响;质量与刚度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双 向地震作用计算。因此,质量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可不同 时考虑。如此规定,主要是考虑目前计算方法的近似性以及经济方面 的。——摘自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4 年4 月 1、一般情况下,先考虑偶然偏心计算; 1)当为“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可按:一般结构位移比不小于1.4、复杂结构不小于1.3 把握)时,再拨开考虑双向地震开关; 2)当不为上述1)情况时,直接采用偶然偏心的计算结果。 2、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可按取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两次计算结构的较大值。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无尘剑 2023-07-28 12:29:011
层间位移比与层间位移角的区别?
1、“楼层位移比”1)定义——“楼层位移比”指: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2)目的——限制结构的扭转;3)计算要求——考虑偶然偏心(注意:不考虑双向地震)。2、“层间位移角”1)定义——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2)目的——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3)计算要求——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查看原帖>>Ntou1232023-07-28 12:29:012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限制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高整体性,防震wpBeta2023-07-28 12:28:566
单层的框架,37m*6m,Y方向层间位移角1/444,该怎么调整满足要求? 计算要求是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地震
6度区以下???不考虑地震???那不用看位移角,只看最后俩工况(风荷载)的位移角即可。如果考虑地震的话,看一下是什么位置产生最大位移。弄清原因。一般是加大周边柱截面或梁截面,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讲究的,跟整体刚度还有关。你先搞搞清楚到底考不考虑地震。。。。再联系我,如果联系不到,提醒你一下“这个主要调整的是质心和刚心的距离,将刚度合理布置,抓住刚度这个概念”。 补充回答:没有规范说位移角不考虑地震,偶然偏心确实是不考虑的。位移角不考虑偶然偏心,位移比要考虑偶然偏心。你要弄清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另外400*400的柱子有点偏小,承载式没问题的,但是这个位移角跟建筑结构的长度有直接关系,37m属于较长结构,这样看来400是有点不够的。你试试加强到450,或者局部加强,注意要对称。。真颛2023-07-28 12:28:561
什么是高层建筑层间位移
2层的层间位移,是说的2层本层的位移。打个比方,1层的位移是0.1,2层的位移是0.18,三层的位移是0.27,(因为越往上,位移越大,这个位移是能够通过分析计算出来的)那么,2层的层间位移就是0.08,三层的层间位移就0.09。层间位移的概念,是为了反映本层的刚度大小提出来的,层间最大位移应该小于,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层高的乘积,最大层间位移角即规范规定的框架结构1/550,剪力墙结构1/1000等。另外,侧向刚度的概念也与层间位移有关,侧向刚度为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之比,当然,这些概念不是一句二句能说清的,最好弄2本书,仔细研究研究。hi投2023-07-28 12:28:564
一个7层异形柱结构,Z型柱在考虑偶然偏心时位移比超限,怎么处理那,调了好多次,都调不过去,怎么办那?
位移比超限加大柱截面、加高与之相连的超限方向的梁截面应该都有效果啊,还有,你的周期折减系数取多少?可以试加大周期折减系数试试。LuckySXyd2023-07-28 12:28:551
结构新手,剪力墙遇到Y向偶然偏心位移比不够 怎么调?
你这个工程位移比过大,说明整体刚度不足。建议四角的构件加强,以提高整体刚度。陶小凡2023-07-28 12:28:541
yjk输出的位移比怎么没有偶然偏心
考虑偶然偏心,双向地震的作用1.规范及规范条文说明(1)抗震规范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5.1.1条】(2)高规3.3.3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按下式采用:bikbok2023-07-28 12:28:541
为什么层间位移角验算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考不考虑偶然偏心不是因为看层间位移角 这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多层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高层如果位移比大于1.2 需考虑双向地震 此时可不考虑偶然偏心水元素sl2023-07-28 12:28:532
框架结构,偶然偏心y向有一项位移比大于1.2,考虑双向地震力后,该项仍然大于1.2,还用调过吗?
规不规则,其实用出不是太大。输出结果相差不大。偶然偏心算位移比,不能光看其中一个位移比,要综合-5和+5两个位移比来看如果有其中一项超,另一项就有可能富余或者很小,这个前提是建筑物是对称结构,如果不对称,那就要局部分析,查找出该节点进行调整侧向大小刚度左迁2023-07-28 12:28:531
2010版PKPM在计算位移比时是否需要先点“偶然偏心”然后再根据位移比的计算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点呢?
高层建筑计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这是高规的要求,详见高规JGJ3-2002的第4.3.5条。非高层建筑计算位移比不必考虑偶然偏心,详见抗震规范GB50011-2010的第3.4.4.1条。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8 12:28:531
谁能解释下y+偶然偏心位移比老是超限的原因,怎么调整
扭转位移比取规定水平地震力下,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取值.因此考虑工况18即可.结构可以不调整.meira2023-07-28 12:28:501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不满足,行不? 位移比满足
可以。双向和单项满足就可以。你考虑双向地震就不用考率CarieVinne 2023-07-28 12:28:501
位移角考虑偶然偏心吗
位移的时候不考虑偶然偏心:因为位移角控制主要是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当然,出现偶然偏心会影响结构的侧向刚度,也就间接影响位移角的结果。可是,在结构设计中,我们不能只用一个位移角限制就可以解决结构所有问题了。下面,我们就讨论第二个问题:位移比的时候考虑偶然偏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控制位移比,主要控制高层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之间关系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了扭转,所以要考虑由于施工原因、由于地震的时候构件刚度屈服不均的原因(构件破坏不均,导致偶然偏心的出现)出现的偶然偏心。 所以说,一个“比”不能说明很多问题。多个“比”综合起来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 在这里,引用了结构老卢的答案。不才表示感谢。 愚人之见,必有所失,请众网友指教。谢谢!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8 12:28:471
谁能解释下y+偶然偏心位移比老是超限的原因,怎么调整
偶然偏心的解释可以看规范的条文说明,《砼规》和《抗规》。位移比1.2是不宜超过,1.5才是不应。所以你这个如果是剪力墙结构的话不算超限九万里风9 2023-07-28 12:28:472
谁能解释下y+偶然偏心位移比老是超限的原因,怎么调整
高层建筑计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这是高规的要求,详见高规JGJ3-2002的第4.3.5条。非高层建筑计算位移比不必考虑偶然偏心,详见抗震规范GB50011-2010的第3.4.4.1条。小白2023-07-28 12:28:472
层间位移角为什么不考虑偶然偏心
位移的时候不考虑偶然偏心:因为位移角控制主要是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当然,出现偶然偏心会影响结构的侧向刚度,也就间接影响位移角的结果。可是,在结构设计中,我们不能只用一个位移角限制就可以解决结构所有问题了。下面,我们就讨论第二个问题:位移比的时候考虑偶然偏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控制位移比,主要控制高层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之间关系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了扭转,所以要考虑由于施工原因、由于地震的时候构件刚度屈服不均的原因(构件破坏不均,导致偶然偏心的出现)出现的偶然偏心。 所以说,一个“比”不能说明很多问题。多个“比”综合起来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 在这里,引用了结构老卢的答案。不才表示感谢。愚人之见,必有所失,请众网友指教。谢谢!LuckySXyd2023-07-28 12:28:471
为什么我从PKPM的分析结果中,查看位移比,却没有位移比这项,只有位移角的比?
应该是有的,看规范水平地震作用工况位移比。你就只有四层,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风控下的位移角也不需要看,就只看第一工况下位移角,其他工况不用管.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5 13:16:572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在同一坡面中下滑或上升的位移比和时间比
二分之一T物体运动是可逆的从B到C和从C到B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有1/2aT2=S1/2at2=1/4S 两式相除消去a,S 得t=1/2Tbikbok2023-07-25 13:16:566
pkpm结构设计位移比大于1.5,文本中的第二层第二塔,怎么查询到是哪个部位?
你可以在satwe第10项里查看“结构的变形简图”,在里面选出第二层,然后点击右边的“位移标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看到各个节点的位移量。增加位移较大区域的刚度和减小位移较小区域的刚度。至于第二层第二塔指的是你建模是楼层组装的第二层。第二塔是因为多塔结构的原因,可以在satwe中的第一项“接pm生成satwe数据”中的“多塔结构补充定义”里查看。kikcik2023-07-25 13:16:551
加速度一定时,单位时间内,位移比x1:x2:x3=?:: 速度比v1:v2:v3=?::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相邻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比为:x1:x2:x3=1:3:5 速度比为:v1:v2:v3=1:2:3余辉2023-07-25 13:16:541
请教,多层框架结构需要满足周期比和位移比吗?
调吧,差的太多了。多层的位移比都这么大了,看看结构布置是否合理,多层一般都是轴压比控制。查看原帖>>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5 13:16:182
请教,多层框架结构需要满足周期比和位移比吗?
位移比多层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5你这个必须得调整周期比这个可以不管但是平动周期的周期扭转系数宜调整到0.2以下水元素sl2023-07-25 13:16:181
匀加速运动相同时间位移比
这个一定搞清楚条件 市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才满足的.相同时间位移的比值是多少: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是多少:(相同道理)1:3:5:7:.2n-1前一秒 前两秒 前三秒位移比是多少:1:4:9:16:.n的平方tt白2023-07-25 13:16:171
位移比的规范要求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 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 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bikbok2023-07-25 13:16:172
前辈,结构的位移过大不能满足要求该怎么调?
你说的是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要求,是吧? 通常,总体指标里面按照调整的难易程度,分别是:位移比、位移角、周期比,而这三者又是互有一定关联的:通常,如果结构的扭转刚度较弱,则以上三者均较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如果结构的平动刚度(即侧向刚度)较弱,则位移角较难达到要求,位移比也比较难。 调整扭转刚度的方法,就是加强周边(加长或加多外围墙的设置,加高外围的梁高度),弱化中间(减少中部,如井筒部位的抗侧力构件布置,有意弱化)。增加侧向刚度的方法,就是加强某个不能满足要求方向上的抗侧力构件布置。 前面我也说过,十几层的纯剪力墙,一般都可以比较轻松的满足,除非是当地风荷载作用或地震作用很大,或结构布置极不合理,才会导致总体指标很难调够。或者检查一下前面的参数输入,落实一下是否都是真确的。无尘剑 2023-07-25 13:16:162
层间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该怎么调整?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bikbok2023-07-25 13:16:151
PKPM用SATWE计算中Y方向的位移比较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如何改进?
是“位移”比较大,还是“位移比”较大?前者的话,是因为Y方向刚度小造成的。例如建筑Y方向长度较短,Y方向柱距大或者Y向剪力墙较少。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Y方向的刚度。后者的话,是因为扭转刚度小造成的。如果只有Y方向的位移比特别大,而X方向正常,那么说明X方向的两端刚度不均匀。解决的办法是增加建筑物的边角部分的刚度(增大柱子或者剪力墙),以及调平X方向两端的刚度差异。tt白2023-07-25 13:16:152
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 是 1:3:5:9:11·····
初速不为0tt白2023-07-25 13:15:283
某层位移比过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怎么办
某层位移比过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层间位移角太大说明该层过柔,需要增加该层的侧向刚度,当然增加刚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增加结构构件的截面积,增加混凝土的标号,提高钢筋的等级,调整平面结构布局等方法都能增加侧向刚度,从而达到减少层间位移角的目的。层间位移角太大说明该层过柔,需要增加该层的侧向刚度,增加刚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增加结构构件的截面积,增加混凝土的标号,提高钢筋的等级,调整平面结构布局等方法都能增加侧向刚度,从而达到减少层间位移角的目的。计算要求(1)位移为弹性方法计算的位移,水平位移限制值针对的是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单工况位移。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2)层间最大水平位移Δu指第i层的Δu/h指第i层和第i-1层在楼层平面各处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这里的Ui是各楼层的层间位移。抗震设计时应采用按多遇地震考虑的各振型下位移的平方和开平方或完全方根组合(CQC法)是计算结果而不是“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的计算结果。gitcloud2023-07-25 13:15:281
速度为什么是位移比时间?为什么!
速率=路程比时间速度=位移比时间康康map2023-07-25 13:15:274
钢结构风荷载位移比限值
钢结构的风荷载位移比限值是指钢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与结构高度之比的最大允许值。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由于风荷载往往是一个动荷载,因此在设计钢结构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弹性变形,钢结构的风荷载位移比限值是指在风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的变形与结构高度之比的上限值,通常用符号μ表示。钢结构的风荷载位移比限值是为了保证结构在受到风荷载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限制条件。ardim2023-07-25 13:15:271
为什么这题位移比为1:2:3?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为什么不是1:3:5
匀变速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的等时差点的距离才是1:3:5:……而显然,这种拍照的题,上面第一个点都不可能是初速度为0的始发点。题目也没告诉你最上面那块砖,就是初始点。LuckySXyd2023-07-25 13:15:271
层间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层间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以供参考。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u投在线2023-07-25 13:15:261
等分时间的位移之比
如果是匀速运动则为:1:2:3:……:N 如果是匀加速运动则为:1:根号2:根号3……:根号N凡尘2023-07-25 13:15:261
位移比与时间的平方比有什么关系
如果是初速度为0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位移比与时间的平方比成正比。u投在线2023-07-25 13:14:431
高一物理初速度为0的速度比,位移比。的问题?!追加
初速度为0的公式: s=at^2/2,v=at1)Ts内位移比:1T=t,2T=2t,3T=3t....nT=ntS1=at^2/2,S2=a(2t)^2/2,S3=a(3t)^2/2,....Sn=a(nt)^2/2S1:S2:S3:...:Sn=1^2:2^2:3^2:....:n^22)Ts末速度比:v1=at,v2=a(2t),v3=a(3t)....vn=a(nt)v1:v2:v3:...:vn=1:2:3:....:n3)相同位移间隔时间比:S1=a(t1)^2/2,S2=a(t2)^2/2,S3=a(t3)^2/22....Sn=a(tn)^2/2由于S1:S2=1:2,得出(t1)^2:(t2)^2=1:2,即t1:t2=1:√2S1:S3=1:3,得出(t1)^2:(t3)^2=1:3,即t1:t3=1:√3S1:Sn=1:n,得出(t1)^2:(tn)^2=1:n,即t1:t3=1:√nt1:t2:t3:....:tn=1:√2:√3:...:√n4)根据公式(v)^2-(v0)^2=2as,其中v0=0,v=√2asv1=√2aS1,v2=√2aS2,v3=√2aS3....vn=√2aSn式中S1:S2:S3:...:Sn=1:2:3:...:n所以V1:V2:V3:....:Vn=1:√2:√3:...:√n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5 13:14:434
—10米的位移比5米的位移小对不对
—10米的位移比5米的位移小。这句话不对,位移是矢量,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比较大小时,正负号不参与。所以,—10米的位移比5米的位移大wpBeta2023-07-25 13:14:431
匀加速直线运动每秒位移比
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S1:S2:S3...Sn=1的平方:2的平方:3的平方:...n的平方LuckySXyd2023-07-25 13:14:433
高层框架结构用计算结构周期比、位移比吗
这两个指标新规范是只要有抗震计算就都要算的,高层还要考虑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比拌三丝2023-07-25 13:14:433
在加速度中相同时间的位移比
1:3:5FinCloud2023-07-25 13:14:425
自由落体运动中相邻两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
韦斯特兰2023-07-25 13:14:422
关于位移比和剪重比,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1、程序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但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达到规范限值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调整:1)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2)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2、结构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且与规范限值相差较大时,宜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水元素sl2023-07-25 13:14:421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超过1.2,该如何调整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黑桃花2023-07-25 13:14:411
高一物理 速度的定义 为什么是位移比时间而不是路程/t?
你仔细算了吗?两人相向而行,小狗中间往复运动——取决于你的坐标。也就是,什么是相遇。定义速度你的第一要务是定义:坐标轴,更准确的说是参考系。所谓相遇就是所有物体的坐标(如果可以用质点表示的话)在同一点,换言之一样。如果用这个计算你就会发现两个人的位置坐标都在向一个点运动,小狗的运动很容易求解的。其实你画个图就会发现。北有云溪2023-07-25 13:13:545
为什么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比是1:3:5
s=vt2第一个t秒内位移vt2第二个t秒内位移v(2t)2-vt2=3vt2第三个t秒内位移v(3t)2-v(2t)2=5vt2位移比为1:3:5注: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间隔黑桃花2023-07-25 13:13:541
SATWE计算位移比过大怎么办
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可桃可挑2023-07-25 13:13:531
请问相同时间位移比怎么算?相同位移时间比怎么求?请写的具体点
1、位移比等于速度比2、时间比与速度反比铁血嘟嘟2023-07-25 13:13:522
位移比等于时间比等于加速加速度反比
速度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一样大,时间比当然就是加速度比的相反数了(v=at,初速度为0) 根据v^2=2as,可知a1s1=a2s2,所以s1/s2=a2/a1bikbok2023-07-25 13:13:491
如何推算出1t内,2t内,位移比是1的平方比2的平方
设时间为t,则前一个t内的位移si=1/2gt^2第一个t内的位移s1=1/2gt^2前二个t内的位移sii=1/2g(2t)^2第二个t内的位移s2=sii-si=3*1/2gt^2前三个t内的位移siii=1/2g(3t)^2第三个t内的位移s3=siii-sii=5*1/2gt^2则在相邻的两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tt白2023-07-25 13:13:461
怎么调整位移比不足的楼层?
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扩展资料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复杂结构,如坡屋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这些结构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本层根本没有楼板,此时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严重失真,位移比也没有意义。所以这类结构可以通过位移的“详细输出”或观察结构的变形示意图,来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对于错层结构或带有夹层的结构,这类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当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后,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的约束,如果越层柱很多,计算失真。结构位移特征的计算模型之合理性,应根据结构的实际出发,对复杂结构应采用多种手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位移比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5 13:13:431
位移比的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往往出现在结构的边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减小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2)对于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楼层,也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节点号在“SATWE位移输出文件”中查找。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此后故乡只2023-07-25 13:12:441
求助高手... pkpm请问位移比如何调整到规定范围??谢谢 位移角如何调到接近规定范围??
10规范规定按“规定水平力”计算。位移比大主要是质心和刚心偏差大,尽量和建筑协调,调整平面布置。无尘剑 2023-07-25 13:12:423
b级高度房屋位移比最大可以到多少
抗规第3.4.3.1条规定: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在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1、“楼层位移比”1)定义——“楼层位移比”指: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位)平均值的比值;2)目的——限制结构的扭转;3)计算要求——考虑偶然偏心(注意:不考虑双向地震)。2、“层间位移位角”1)定义——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与层高之比;2)目的——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3)计算要求——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3、综合说明:1)现行规范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对结构扭转和侧向刚度的控制,即通过对“楼层位移比”的控制,达到限制结构扭转的目的;通过对“层间位移角”的控制,达到限制结构最小侧向刚度的目的。2)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制是宏观的。“层间位移角”计算时只需考虑结构自身的扭转藕联,无需考虑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3)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本质是对抗侧力构件承载力的一种放大,属于承载能力计算范畴,不涉及对结构扭转控制的判别和对结构抗侧刚度大小的判断。4)常有单位要求按双向地震作用计算控制“楼层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这是没有依据的。但对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的结构,作为一种高于规范标准的性能设计要求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位移比--- 位移比的大小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同周期比的概念一样都是为了控制建筑的扭转效应提出的控制参数。(在高归4.3.5条中位移比和周期比是同时提出的)B 规范条文 抗规第3.4.3.1条规定: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新高规的4.3.5条规定,在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 程序中对每一层都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是否满足规范。且注意位移比的限值是根据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下确定的,其平均位移的计算方法,也基于“刚性楼板假定”。 控制位移比的计算模型: 按照规范要求的定义,位移比表示为“最大位移/平均位移”,而平均位移表示为“(最大位移+最小位移)/2”,其中的关键是“最小位移”,当楼层中产生0位移节点,则最小位移一定为0,从而造成平均位移为最大位移的一半,位移比为2。则失去了位移比这个结构特征参数的参考意义,所以计算位移比时,如果楼层中产生“弹性节点”,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规范要求:高规4.3.5条,应在质量偶然偏心的条件下,考察结构楼层位移比的情况。 层间位移角:程序采用“最大柱(墙)间位移角”作为楼层的层间位移角,此时可以“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计算条件。bikbok2023-07-25 13:1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