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简介
志同道合的意思
解释: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语法:
志同道合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成语造句
- 1.小陈和我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 2.一个人虽有诸多朋友,但称得上志同道合的,不过一二人而已。
- 3.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提出一些看法,如同以石投水,一拍即合。
- 4.多参加各种活动,就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5.这一对伉俪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 6.他们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成语故事
-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
英语翻译
- 英语:
have similar ideals and beliefs
- 日语:
志を同(おな)じくし,意気投合(いきとうごう)する
- 俄语:
быть связанными общими идеáлами и целями
- 其他:
<法>nourrir le même idéal <poursuivre un objectif commun>
志同道合相关词语
- 1 失张失志
-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出处:《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语法:失张失志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举动慌乱。示例:娘见那女孩儿前言不应后语,失张失志,道三不着两,面上忽青忽红。《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
- 2 有志难酬
- 酬:实现。有抱负难以实现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有一等要读书的家私薄,更无钱办束脩,因此上有志难酬。”语法:有志难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3 开锣喝道
- 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比喻替人张扬炫耀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语法:开锣喝道作谓语、定语;指替人张扬炫耀。示例:一到挂上隐士的招牌,则即使他并不‘飞去飞来’,也一定难免有些表白、张扬;或是他的帮闲们的开锣喝道。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 4 风云会合
- 风云:指难得的好机会;会合: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出处:宋·陈亮《与陈君举》:“一旦风云会合……便可以坐福一世苍生。”语法:风云会合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能人遇到机会。
- 5 合眼摸象
-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语法:合眼摸象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6 逆天无道
- 逆:违反;道:道义。违反天理,毫无道义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语法:逆天无道作谓语、定语;用于指责人。
- 7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出处: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8 循道不违
- 循:依照;违:违背。遵循道德规范而不违背出处:唐·韩愈《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循道不违,厥声弥劭。”语法:循道不违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同胞共气
- 喻指亲兄弟。出处:《北齐书·孝昭帝纪》:“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同胞共气,家国所凭。”语法:同胞共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同胞共气,谓兄弟也。”
- 10 百年好合
-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出处:《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语法:百年好合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祝福。示例:今日你们缔结了良缘,祝福你们百年好合,万事如意。
- 11 蜂合豕突
- 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出处:明 刘基《春秋明经 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楚人目中矣!于是荆户乘广之旅,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语法:蜂合豕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久归道山
-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 13 一心同功
-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出处:《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语法:一心同功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4 外合里应
- 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出处:《前汉书平话》上卷:“高皇大喜,既便来日准备外合里应,拿捉陈豨。”语法:外合里应联合式;作谓语;指内外勾结。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外合里应,好懒食馋,背地瞒官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