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偪民反简介
官偪民反的意思
解释:
见“官逼民反”。
官偪民反相关词语
- 1 遂迷忘反
- 见“遂迷不寤”。出处:《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宋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不堪勤剧,倚巧祈优,积习生常,遂迷忘反。”语法:遂迷忘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民心不壹
-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出处:《左传 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示例:永与陛下系出同宗,乃独僭称尊号,煽动华夷,惑民视听……今若不先加除灭,恐民心不壹,后患方长,怎得谓不足深忧!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七十五回
- 3 白发郎官
- 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出处:东汉·班固《汉武故事》:“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语法:白发郎官作宾语、定语;指年老没有地位。
- 4 民安物阜
-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出处: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语法:民安物阜作宾语、定语;指社会状况。示例:天下和乐,四海人又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清史稿·圣祖纪三》)
- 5 吊民伐罪
-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出处:《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语法:吊民伐罪联合式;作谓语;指锄强扶弱。示例: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 6 还原反本
-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语法:还原反本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7 蠹国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出处: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语法:蠹国病民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示例:依然是敷衍颟顸,蠹国病民,自家拼命的自杀自亡,他人是救不来的。张孝若《张季直先生传记》
- 8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 穷:穷人;富:富人;斗:争夺,斗争;官:官吏。穷人斗争不过富人,富人斗不过官府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自古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况在途路之中,众人只得隐忍,自行收拾。”语法: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9 积重不反
-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出处:清 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语法:积重不反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习惯难改。
- 10 民力凋敝
- 人民生活穷困。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
- 11 反客为主
-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或变次要为主要。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语法:反客为主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变被动为主动。示例: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 12 在官言官
-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语法:在官言官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处在什么地位就说什么话。
- 13 守时力民
- 守时:顺时行事;力民:使人民尽力。指顺应时势采取能使人民尽力的措施。出处:《荀子·富国》:“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
- 14 民殷国富
-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出处:《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语法:民殷国富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示例: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