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暴不仁简介
残暴不仁的意思
解释: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语法:
残暴不仁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残酷。
示例:
金玉舟《赵匡胤》第三章:“生性多疑,且残暴不仁,早已丧尽民心。”
残暴不仁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残忍不仁
成语造句
- 1.秦朝被肆意污蔑、扭曲,因而落得一个“残暴不仁”。
- 2.今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天怒人怨,愿杀此人者于我前来!
- 3.因董卓擅废少帝,鸩杀太后,挟持朝臣,秽乱宫廷,残暴不仁,滥杀百姓。
- 4.说话的是二长老的孙子欧阳平,心胸狭小,残暴不仁,在族群里是公认的狠角色。
- 5.窦宪开始变得自暴自弃,完全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欺行霸市,残暴不仁。
- 6.义人顾惜牲畜的生命主,恶人都是残暴不仁。
英语翻译
- 英语:
atrocious
残暴不仁相关词语
- 1 梗顽不化
- 谓十分顽固,无法感化。出处:《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目下山东有名绿茶,可知道他们形状否;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还有梗顽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请教。”语法:梗顽不化作谓语、定语;指为人。示例:孟遂奔还县城,投函咨议局,声称烟民梗顽不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山西交城文水两县乡民暴动》
- 2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语法:大惑不解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质问的场合。示例: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大惑不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土偶》)
- 3 蜂房不容鹄卵
- 比喻小容器装不下体积大的东西出处:《淮南子·氾论训》:
- 4 海不扬波
- 比喻太平无事。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语法:海不扬波作宾语、定语;比喻太平无事。示例:冰心《往事》:“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
- 5 系而不食
- 系:结。光挂着却不吃。指中看不中吃的东西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吾岂綔瓜也哉!鄢能系而不食。”语法:系而不食作谓语、定语;指中看不中吃的东西。
- 6 无坚不陷
- 见“无坚不摧”。出处:三国·魏·曹操《表称乐进于禁张辽》:“每临战攻,常为率督,奋强突围,无坚不陷。”语法:无坚不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远水救不了近火
- 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语法:远水救不了近火作宾语、定语;指不能应急。
- 8 不能自已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出处: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语法:不能自已作谓语、状语;指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每每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于伤心动情处不能自已。”
- 9 迫不及待
-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语法:迫不及待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心情急迫。示例: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 10 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 11 捍格不入
- 格:坚硬;捍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 12 真实不虚
- 真切实在,毫不虚妄。出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13 天有不测风云
-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出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语法:天有不测风云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示例:鲁迅《彷徨 祝福》:“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 14 神智不清
- 神智:意识。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出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他遍体鳞伤,呼吸微弱,神智不清,不吃不喝,只等着死了!”语法:神智不清作谓语、定语;指精神错乱。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杨承福一定以为自己有痰疾,神智不清,怎还肯在他主人面前竭力保荐援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