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物阜简介
民安物阜的意思
解释: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出处: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语法:
民安物阜作宾语、定语;指社会状况。
示例:
天下和乐,四海人又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清史稿·圣祖纪三》)
民安物阜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民康物阜
成语造句
- 1.在人界,有个叫光严妙乐的国家,国王叫做净德王,其王治国民安物阜灾害不兴。
- 2.西岐之境,乃道德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物阜,讼减官清。
- 3.你即知如今怪物横行,但此地却为何民安物阜?难道,是怪物绕行了吗?
- 4.现在我国也算是民安物阜,百姓安居乐业,人口也是急速增长啊。
- 5.天弘帝国,经过数代帝王励精图治,民安物阜,兵强马壮,已是空前强盛。
- 6.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
英语翻译
- 英语:
Goods overflow and the people are happy.
民安物阜相关词语
- 1 吊民伐罪
-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出处:《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语法:吊民伐罪联合式;作谓语;指锄强扶弱。示例: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 2 安于所习
-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出处: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语法:安于所习作谓语;指习惯的作用。
- 3 安堵如常
- 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 4 蠹国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出处: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语法:蠹国病民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示例:依然是敷衍颟顸,蠹国病民,自家拼命的自杀自亡,他人是救不来的。张孝若《张季直先生传记》
- 5 丑类恶物
- 指坏人。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语法:丑类恶物作宾语;指坏人。示例:我不喜欢与这帮丑类恶物交往
- 6 安常履顺
- 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出处: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语法:安常履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习惯于安逸的生活。
- 7 安然若素
- 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安:安然,坦然;然: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 8 民力凋敝
- 人民生活穷困。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
- 9 六神不安
-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语法:六神不安作谓语、状语;指不知如何才好。示例:今有蔡顺的母亲,病枕在床,俺家宅六神不安。(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
- 10 格物致知
-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语法:格物致知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示例: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严复《原强》)
- 11 苟且偷安
- 不求上进;不顾将来;只贪图眼前的安宁。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出处:宋 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语法:苟且偷安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南宋覆灭,显然是统治者苟且偷安、自取灭亡的结果。
- 12 绘声状物
- 绘:描摹,形容;状:描摹。对事物的描绘出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27篇:“《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语法:绘声状物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等。
- 13 泰山之安
- 安:安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语法:泰山之安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强之福。”
- 14 既来之,则安之
-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出处: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语法:既来之,则安之复句式;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示例:但既来之,则安之,姑且住下再说。(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0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