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力凋敝简介
民力凋敝的意思
解释:
人民生活穷困。
出处: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
民力凋敝相关词语
- 1 智均力敌
- 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宣和书谱·行书二·虞世南》:“[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语法:智均力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宣和书谱·行书·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称,议者以谓欧之与虞智均力敌。”
- 2 吃力不讨好
-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语法:吃力不讨好作定语、分句;指白费力。示例:茅盾《白居易及其同时代的诗人》:“严格说来,诗歌的翻译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 3 愚弄其民
- 指蒙骗愚弄百姓。出处:《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 4 鼓衰力竭
- 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出处: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 5 辅世长民
- 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语法:辅世长民作谓语、定语;指辅佐君主治国。示例:清·侯方域《赠郑大夫序》:“则必有辅世长民者云,而郑公其番番者耶?”
- 6 忧国忧民
-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语法:忧国忧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爱国人士。示例: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明 吴承恩《西游记》)
- 7 比权量力
- 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语法:比权量力作谓语、定语;指权衡轻重得失。示例: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清·王韬《变法中》
- 8 得人死力
-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出处:《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语法:得人死力作谓语、定语;用于得到拥护。示例:《清史稿·苏元春传》:“元春躯干雄硕,不治生产,然轻财好士,能得人死力。”
- 9 绵薄之力
- 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 10 敝帚自享
- 犹言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出处: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书刘文清后》:“唯余事斯,素有微契,而敝帚自享,从无连篇累牍之作。”语法:敝帚自享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爱惜自己的东西。
- 11 年轻力壮
- 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出处: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语法:年轻力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年轻人。示例:这个村子的小伙子们,各个年轻力壮,是当兵的好苗子。
- 12 较时量力
- 较:比较;量:估量。衡量时机和实力出处: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又须审度彼己,较时量力,定为几年之规,若孟子,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说。”语法:较时量力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3 齐心同力
- 见“齐心协力”。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语法:齐心同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努力。
- 14 唯力是视
- 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量。后用来指依据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亦作“惟力是视”、“惟利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