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头异姓简介
都头异姓的意思
解释:
最高贵的称呼。
出处:
《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将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称也。’”
语法:
都头异姓作宾语;指至贵的称谓。
示例:
他被人称作都头异姓
都头异姓相关词语
- 1 通都大埠
-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出处:燕斌《发刊词》:“近年以来,朝野上下,始从事于女子教育问题,通都大埠之间,女校相继成立。”语法:通都大埠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 2 楞头楞脑
- 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出处: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语法:楞头楞脑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调度员忽闪忽闪眨着眼,楞头楞脑地望着梁建。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 3 同工异曲
-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出处:唐 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语法:同工异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同异曲同工。示例:朱德熙《序》:“这两部著作几乎是同时出版的,同工异曲,各有千秋。”
- 4 奇峰异岭
- 形容山峰奇特, 姿态万千,也形容山峰很多。
- 5 传闻异辞
-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语法:传闻异辞作主语、宾语;指传说不一致。示例:台事传闻异辞,我们如堕五里雾中。(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 6 认影为头
- 佛教语。谓认虚作实。出处:《景德传灯录·月轮禅师》:“所以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为头岂非大错?”语法:认影为头作谓语、宾语;指人糊涂。
- 7 低头丧气
- 失意颓丧貌。出处:《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语法:低头丧气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示例: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孙犁《澹定集摘抄》
- 8 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语法:黎民百姓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普通百姓。示例:宗璞《南渡记》第一章:“不过明天或下一分钟要发生的事,黎民百姓谁也难于预料。”
- 9 江山之异
- 江山:山川,山河,疆土;异:不同。比喻疆土易主,山河变色出处:《晋书·王导传》:“周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语法:江山之异作宾语;用于丧国。
- 10 更名改姓
- 见“变名易姓”。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诈传着阿妈将令,着存孝更名改姓,调唆的父亲生嗔,要了头也是干净。”语法:更名改姓作谓语、定语;指改换了原来的姓名。示例: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逼着他当真在工作证、户口本上更名改姓。”
- 11 冬烘头脑
- 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 12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语法:鬼头鬼脑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示例:他那鬼头鬼脑的样子,令人十分讨厌。
- 13 排斥异己
- 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出处:《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语法:排斥异己动宾式;作主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在国民党内部,各军官将士为了升官发财,排斥异己是他们贯用的伎俩。
- 14 刀头燕尾
- 喻笔锋劲利。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工画佛道,兼精番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语法:刀头燕尾作宾语、定语;用于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