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头楞脑简介
楞头楞脑的意思
解释:
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出处: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语法:
楞头楞脑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示例:
调度员忽闪忽闪眨着眼,楞头楞脑地望着梁建。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成语造句
- 1.完全是姓卢的这小子楞头楞脑想惹事,只是我也不是一块怕事的料子。
- 2.这时候,那大汉已自地面爬起,伸长脖子,四下张望,楞头楞脑的喝道“是谁暗算老子?是谁,有种的站出来!”。
- 3.不过,你只消打开那包东西,就会明白刚才为什么使我楞头楞脑了。
- 4.我走进了屋中,看着和众人说笑的灵儿,楞头楞脑的道“灵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5.楞头楞脑地望了望周围,当看见夫诸的脸孔时,脸皮一抽搐,连忙低下头,维诺着就想跪拜。
- 6.他娘的,这小子虽然楞头楞脑,却也粗中有细,我确实另有打算,不过这小子很喜欢搞这一套赌咒发誓的玩意儿。
楞头楞脑相关词语
- 1 认影为头
- 佛教语。谓认虚作实。出处:《景德传灯录·月轮禅师》:“所以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为头岂非大错?”语法:认影为头作谓语、宾语;指人糊涂。
- 2 低头丧气
- 失意颓丧貌。出处:《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语法:低头丧气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示例: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孙犁《澹定集摘抄》
- 3 冬烘头脑
- 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 4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语法:鬼头鬼脑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示例:他那鬼头鬼脑的样子,令人十分讨厌。
- 5 磕头如捣蒜
- 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形容求饶的狼狈相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语法:磕头如捣蒜作谓语、状语;形容求饶的样子。示例:马烽《吕梁英雄传》第43回:“两个媳妇磕头如捣蒜,只是说不知道。”
- 6 头头是道
-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出处:《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语法:头头是道主谓式;作状语、补语;含褒义。示例: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头头是道,语语内行。清 姬文《市声》第十三回
- 7 低头耷脑
- 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出处:袁静《伏虎记》第七回:“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谁进来干什么,都低头耷脑,蹑手蹑脚。”语法:低头耷脑作谓语、状语;指无精打采的样子。示例:陈忠实《白鹿原》第17章:“孝文低头耷脑走进来,怯怯地靠在对面的槽帮上。”
- 8 三头两面
-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出处: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语法:三头两面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宋·曾慥《类说》第53卷引《谈苑》:“汝对我说韩信,见韩信即当说我,此三头两面之人!”
- 9 蓬头散发
- 形容头发披垂,非常散乱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0回:“众役将婆子打的蓬头散发,和开路鬼一般。”语法:蓬头散发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狼狈。示例: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第九章:“我是打扮好了去呢?还是蓬头散发地去?”
- 10 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语法:牛头不对马嘴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老师提出的问题他由于精神分散而没听清楚,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
- 11 墙头马上
-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出处: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语法:墙头马上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男女相互爱慕。示例: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墙头马上。”
- 12 头疼脑热
- 泛指一般的小病。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一百日以里,但有头疼脑热,都是你。”语法:头疼脑热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泛指一般的小病。示例:老舍《四世同堂》:“北平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
- 13 都头异姓
- 最高贵的称呼。出处:《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将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称也。’”语法:都头异姓作宾语;指至贵的称谓。示例:他被人称作都头异姓
- 14 刀头燕尾
- 喻笔锋劲利。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工画佛道,兼精番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语法:刀头燕尾作宾语、定语;用于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