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虎须简介
撩虎须的意思
解释:
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 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撩虎须相关词语
- 1 撩云拨雨
- 指人调弄风情出处:明 徐复祚《投梭记 折齿》:“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我自有偷香手段,窃玉机关。”语法:撩云拨雨作谓语、宾语;指人调弄风情。示例:曾朴《孽海花》第14回:“凭着彩云在楼上翻江倒海、撩云拨雨,都不见不闻了。”
- 2 虎父无犬子
- 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语法:虎父无犬子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示例: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6章:“即便有血统论这一说,也只讲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
- 3 凤叹虎视
-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出处:《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语法:凤叹虎视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气质。
- 4 龙骧虎视
-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出处:汉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语法:龙骧虎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气慨威武。示例: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 5 虎踪猫迹
- 痕迹,蛛丝马迹语法:虎踪猫迹作主语、宾语、状语;指线索。示例:请注意一切虎踪猫迹,不要错过
- 6 狼顾虎视
-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出处:《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语法:狼顾虎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虎符龙节
- 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出处:唐·卢纶《送从叔牧永州》诗:“虎符龙节昭歧路,何苦愁为江海人。”语法:虎符龙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苏轼《表忠观碑铭》:“金卷王册,虎符龙节。”
- 8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探:探测。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出处:《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语法: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作宾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 9 春色撩人
-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语法:春色撩人作宾语、定语;用于春天的景色。示例:在这春色撩人的季节里,孩子们十分欢快
- 10 染须种齿
- 染须发,镶假牙。以之掩饰衰老。出处:宋·陆游《岁晚幽兴》诗:“卜冢治棺轮我快,染须种齿笑人痴。”语法:染须种齿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老年人。
- 11 虎头燕颔
-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出处: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语法:虎头燕颔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相貌威武。示例:从古人才难得,我看你虎头燕颔,封侯万里,况又生得这等的望族。(《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 12 投杼市虎
-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说的人多了,让人信以为真出处:南朝·宋·臧质《举兵上表》:“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语法:投杼市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语法:一山不藏二虎作定语、宾语;指不能相容。
- 14 虎尾春冰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出处:《尚书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语法:虎尾春冰联合式;作宾语;比喻处境非常危险。示例: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择之……》:“烦君属和增危惕,虎尾春冰寄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