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挦西扯简介
东挦西扯的意思
解释:
指到处张罗。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财而日行勉强支持之事,东挦西扯,忧苦莫当。”
语法:
东挦西扯作谓语、宾语;用于搜罗。
东挦西扯相关词语
- 1 西方浄国
- 即西方净土。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西方浄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灕灕。”参见“西方浄土 ”。
- 2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语法: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作宾语、分句;指两地的民风。
- 3 海外东坡
- 有人谣传他已经死去出处:世说新语补·排调下
- 4 日落西山
- 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出处:《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语法:日落西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
- 5 东奔西撞
-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出处:明·高濂《玉簪记·依亲》:“骤然起兵戈,扰攘。卷尘飞,东奔西撞,娇儿拆散知何往?”语法:东奔西撞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乱撞。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话未说完,禅杖已经飞舞,吓得这些兵将东奔西撞。”
- 6 说东谈西
- 见“说东道西”。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语法:说东谈西作谓语、宾语;指随意谈论各种事情。
- 7 东观之殃
- 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讼贤》:“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语法:东观之殃作宾语;指杀身之祸。
- 8 羊昙哭西州
- 表示感旧兴悲﹑悼亡故人之情
- 9 东飘西泊
- 谓四处漂泊,行踪无定。出处:《荡寇志》第一一二回:“车夫道:‘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徐槐听了,忙问是何人?车夫道:‘这人姓颜,名叫树德……向来东飘西泊,不知住处。”语法:东飘西泊作谓语、定语;指不稳定。
- 10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出处:《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语法: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作宾语、分句;指两地的民风。示例: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世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岂东西喻耶?”
- 11 生拉硬扯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出处:曹禺《日出》第四幕:“福升生拉活扯地将黄省三向外拖。”语法:生拉硬扯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别这么生拉硬扯,拽脱焊了到那儿他也说不出话了。”
- 12 东家夫子
- 指邻家有才德的人。
- 13 旭日东升
-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出处:《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语法:旭日东升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正当旭日东升的时候,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 14 西方净国
- 佛教语。指西方净土出处: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语法:西方净国作宾语;指西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