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浄国简介
西方浄国的意思
解释:
即西方净土。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西方浄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灕灕。”参见“西方浄土 ”。
西方浄国相关词语
- 1 半亩方塘
- 半亩池塘,形容很小的地方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语法:半亩方塘作宾语、定语;形容很小的地方。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竟不得半亩方塘为立身之地”
- 2 爱国一家
- 热爱祖国,像一家人出处:《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语法:爱国一家作定语;指人爱国。
- 3 国人皆曰可杀
- 皆:都;可:能。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语法:国人皆曰可杀作宾语、定语;指该杀。示例: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查汪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杀。”
- 4 方正之士
- 方正:品行端正。 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出处:《汉书·晁错传》:“言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
- 5 富国强民
- 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出处: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语法:富国强民联合式;作定语;指国家富足,兵强马壮。示例:父亲到处寻找着富国强民的救国良策,但他终于没有找到。张书绅《正气歌》
- 6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语法: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作宾语、分句;指两地的民风。
- 7 群方咸遂
- 比喻事事都如意顺利出处:《后汉书·逸民传序》
- 8 四方离乱
- 四方:天下,各处。指到处发生割据,战乱。出处:元·刘唐卿《白兔记》第十五出:“如今四方离乱,民遭涂炭,士民荒凉。” 近义词:四方云扰
- 9 日落西山
- 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出处:《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语法:日落西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
- 10 东奔西撞
-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出处:明·高濂《玉簪记·依亲》:“骤然起兵戈,扰攘。卷尘飞,东奔西撞,娇儿拆散知何往?”语法:东奔西撞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乱撞。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话未说完,禅杖已经飞舞,吓得这些兵将东奔西撞。”
- 11 国步方蹇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出处:南朝·宋·谢庄《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国步方蹇。”语法:国步方蹇作谓语、定语;指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12 说东谈西
- 见“说东道西”。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语法:说东谈西作谓语、宾语;指随意谈论各种事情。
- 13 东挦西扯
- 指到处张罗。出处: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财而日行勉强支持之事,东挦西扯,忧苦莫当。”语法:东挦西扯作谓语、宾语;用于搜罗。
- 14 殊方绝域
- 指极远的地方。出处:唐·吕温《地志图序》:“名山大川,随顾奔走;殊方绝域,举意而到。”语法:殊方绝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史·揭傒斯传》:“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