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报德简介
知恩报德的意思
解释:
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
出处:
《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语法:
知恩报德作谓语、宾语;指知恩图报。
示例:
我三番五次帮助他,倒不希望他知恩报德,只要他发愤做个有志气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成语造句
- 1.我三番五次帮助他,倒不希望他知恩报德,只要他发愤做个有志气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 2.小弟弟也知恩报德,后来我们两家,在马来亚一同逃难时,光河五舅,多方照顾我们一家,帮忙张罗住处和三餐。
- 3.高斯同、骆鸣真等人,或为伸张正义,或为知恩报德,或为雪恨复仇,合力追截毕有伦,就在他们成功进入毕有伦藏匿之地时,却……。
- 4.桂芬十分激动,勉励丈夫要知恩报德,创立大业,不惜个人安危。
- 5.叶萧心想不愧是大家闺秀,果然有些风范,也不矫情故作,知恩报德。
知恩报德相关词语
- 1 知一而不知二
- 2 知止不辱
-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语法:知止不辱作谓语、定语;劝人行事不要过分。示例:《元史·察罕传》:“尝以病请告……顾李孟曰:‘知止不辱,今见其人,’”
- 3 知止不殆
- 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语法:知止不殆作谓语、定语;劝人行事不要过分。示例: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明 赵弼《两教辨》)
- 4 知足安命
- 形容对现在的情况感到满足,安于命运。
- 5 良知良能
-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出处:《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语法:良知良能作宾语;指人的观念和本能。示例: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清 恽敬《读孟子二》)
- 6 不知所可
-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语法:不知所可作谓语、状语;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示例:只剩李秀成一人,他捧着赐袍,又是惶惑,又是悲苦,有说不出的滋味,茫然不知所可。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 7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 皇天:上天;辅:辅助。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出处:《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语法: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咏德政,则延期过历,下有怨叹,掇录授能。”
- 8 懵然无知
- 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语法:懵然无知作谓语、定语;用于不知情。示例:王朔《许爷》:“一个懵然无知,只当他是嫖客,无耻纠缠。”
- 9 投木报琼
-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出处:《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语法:投木报琼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示例:宋·尤袤《全唐诗话·张说》:“今苏屈居益部,公坐庙堂,投木报琼,义将安在?”
- 10 知心可腹
- 可:合宜。彼此了解,情投意合出处:元·王晔《折桂令·问黄肇》曲:“怕不你身上知心可腹,争知他根前似水如鱼。”语法:知心可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温故知新
-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法:温故知新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它。示例:温故知新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 12 以怨报德
- 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出处:《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语法:以怨报德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你自己想一想,你们做的事合理不合理?是不是以怨报德?(冰心《斯人独憔悴》)
- 13 愚昧无知
-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语法:愚昧无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想到这些,不禁令人憬然于天下本无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骗或者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而已。(秦牧《天坛幻想录》)
- 14 玩人丧德
- 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出处:《尚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语法:玩人丧德作定语;指干坏事。示例:孙犁《谈爱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书又将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