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良能简介
良知良能的意思
解释: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出处: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语法:
良知良能作宾语;指人的观念和本能。
示例:
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清 恽敬《读孟子二》)
成语造句
- 1.近来有关疫苗接种造成自闭症的医学争议,揭露了人类认知上的某个习性:人天生是以个案例证的方式思考,至于科学方法则不是人的良知良能。
- 2.再者,从孟子将智德关联良知良能,来对比多玛斯之论智德与良心、良知之差异。
- 3.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
- 4.良知良能,都不是从哪里学来的;是出自于天性和本能,不是依赖人力所能达到的。
- 5.过此六关,才能认同个人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与心和谐的真生命,及认知、践行和传达真生命的良知良能与和谐话语。
- 6.不仅如此,童话精神还是启发儿童良知良能,润泽儿童精神世界的最佳选择。
英语翻译
- 英语:
innate knowledge and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instinctive moral sense>
良知良能相关词语
- 1 能言会道
-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语法:能言会道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
- 2 不知所可
-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语法:不知所可作谓语、状语;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示例:只剩李秀成一人,他捧着赐袍,又是惶惑,又是悲苦,有说不出的滋味,茫然不知所可。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 3 懵然无知
- 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语法:懵然无知作谓语、定语;用于不知情。示例:王朔《许爷》:“一个懵然无知,只当他是嫖客,无耻纠缠。”
- 4 逼良为娼
- 逼:逼迫;良:身家清白;娼:妓女。强迫良家妇女卖淫。比喻被迫干坏事出处:《文汇报》1989.5.28:“反映逼良为娼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可谓车载船装,数不胜数。”语法:逼良为娼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强迫人干坏事。示例:王朔《一点正经没有》:“‘唉。’我颇有同感地叹口气,‘逼良为娼呵。’”
- 5 知心可腹
- 可:合宜。彼此了解,情投意合出处:元·王晔《折桂令·问黄肇》曲:“怕不你身上知心可腹,争知他根前似水如鱼。”语法:知心可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温故知新
-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法:温故知新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它。示例:温故知新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 7 意思能力
- 才能和办事的本领
- 8 靡知所措
- 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出处:晋·元帝《改元赦令》:“京都倾覆,宗庙为墟,孤悼心失图,靡知所措。”语法:靡知所措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处境很为难。
- 9 恨相知晚
-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语法:恨相知晚动宾式;作谓语;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示例: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云,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后汉书 第五伦列传》)
- 10 吉日良时
- 见“吉日良辰”。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宋江拣了吉日良时,焚一炉香,鸣鼓聚众,都到堂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子牙对惧留孙曰:‘命土行孙乘今日吉日良时,与邓小姐成亲,何如?’”语法:吉日良时作宾语;指好日子。示例:不到三天,彩云就择定了吉日良时,搬进燕庆里。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 11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语法: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不知老之将至
-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出处:《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13 知足安命
- 形容对现在的情况感到满足,安于命运。
- 14 知止不殆
- 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语法:知止不殆作谓语、定语;劝人行事不要过分。示例: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明 赵弼《两教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