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老之将至简介
不知老之将至的意思
解释: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处:
《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成语造句
-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4.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6.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老之将至相关词语
- 1 老成凋谢
- 年高而有德的人去世了。多用作挽词。出处:明·张岱《西湖梦寻·云居庵》:“山门前后皆长松,参天蔽日,相传以为中峰手植,岁久,浸淫为寺僧剪伐,什不存一,见之辄有老成凋谢之感。”
- 2 知之为知之
- 你知道的东西,在不知道人的面前,应该是不知道,所以说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
- 3 鸡黍之交
-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
- 4 实不相暪
- 实话告诉,决不欺瞒
- 5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语法: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张恨水《啼笑姻缘》第八回:“这会子让我介绍一样给人,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了。”
- 6 不失时机
-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出处: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语法:不失时机作谓语、宾语;指抓住机会。示例: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
- 7 邪不敌正
- 犹言邪不犯正。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语法:邪不敌正作定语、宾语;指正义战胜邪恶。
- 8 暗昧之事
- 暗昧:昏暗。指见不得人的丑事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2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语法:暗昧之事作宾语;指见不得人的丑事。示例: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
- 9 时不可逢
- 逢:遭遇,遇见。大好时机平日不易遇到出处:《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可逢。”语法:时不可逢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0 沉吟不语
-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语法:沉吟不语作谓语、定语;指沉默。示例:见士及沉吟不语,便问士及道:“请问哥哥,这是何人所送?如此踌躇?(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八回)
- 11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衣怀禅师法嗣 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语法: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悔恨以前的失误或过错。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33回:“那苏凤吉听了,深自懊恨,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 12 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语法: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
- 13 狗捉老鼠
-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出处:赵树理《传家宝》:“叫我看来是狗捉老鼠,多管闲事。”语法:狗捉老鼠作宾语、定语;指多管闲事。
- 14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出处:《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