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拼音,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近反义词,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什么意思
- shí十
- shì室
- zhī之
- yì邑
- bì必
- yǒu有
- zhōng忠
- shì士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简介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意思
解释: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语法: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相关词语
- 1 耕十亩田
- 《庄子·让王》:“ 孔子 谓 颜回 曰:‘ 回 ,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颜回 对曰:‘不愿仕。
- 2 举十知九
-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出处:唐 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语法:举十知九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学识。示例:德才兼备,举十知九的教师,在学生中间自然有一种崇高的威望。
- 3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出处: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语法: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
- 4 市井之徒
-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语法:市井之徒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朝中服赤芾乘轩车者,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
- 5 独有千秋
- 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可以流传千古。出处:清·张履《学箴示诸生》:“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语法:独有千秋作谓语;指流传千古。示例:何穷何通?何得何丧?独有千秋,斯志必抗。(清 张履《学箴六首示诸生》)
- 6 言必信,行必果
-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语法:言必信,行必果复句式;作谓语、主语、分句;含褒义。示例: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 7 年高有德
- 年纪大,品德好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只是要几个年高有德的老儿,陪我师父清坐闲叙。”语法:年高有德作谓语、定语;用于赞颂人。示例:老舍《短景》:“几位年高有德的绅士,有嘴有财,决定赶走校长——因他不是本地人。”
- 8 尺泽之鲵
-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语法:尺泽之鲵作宾语;指没见识。示例:不学无术的人就会变成尺泽之鲵
- 9 涂歌邑诵
-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饬礼神之馆,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语法:涂歌邑诵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危急存亡之秋
- 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示例:在危急存亡之秋,往往会出现能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
- 11 一隅之见
- 隅:角落。在很狭小的角度里所看见的。比喻片面的见解和主张。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语法:一隅之见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 ,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明 王守仁《语录一》)
- 12 衹树有缘
- 衹树:佛教语,给孤独园的略称;缘:缘分。与佛法有缘分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漫言衹树有缘,落得浮萍无定。”语法:衹树有缘作宾语、定语;指有佛缘。
- 13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示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高阳《胭脂井》)
- 14 天命有归
- 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见天命有归,岂是人为。”语法:天命有归作谓语、定语;指上天安排。示例: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