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明眼亮简介
心明眼亮的意思
解释: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出处: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语法:
心明眼亮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神团办事,心明眼亮。(老舍《神拳》)
成语造句
- 1.他是个头脑机敏,心明眼亮的好同志。
- 2.别看是个中学生,她可是心明眼亮,是非分明。
- 3.爸爸,你是我迷茫时一盏航灯,当我不知所措时,清晰的光芒让我心明眼亮。
- 4.不懂法律害处大,如同盲人骑瞎马。人人学法长知识,心明眼亮走天下。
- 5.听了他的情况分析,使我们心明眼亮,处理工作顺利多了。
- 6.听了他的分析,我们立即心明眼亮,工作顺利多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see and think clearly <be sharp-eyed and clear-headed>
- 俄语:
трезвый и проницáтельный ум <прозорливый>
- 其他:
<法>lucide et perspicace
心明眼亮相关词语
- 1 高明远见
- 高明:精明高妙。指见识精明高远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语法:高明远见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 2 心迹双清
- 指心地、行为高洁,没有尘俗之气。
- 3 心潮起伏
- 起伏:时上时下。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不定,十分激动、不能平静。示例:登上万里长城,我不禁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 4 屈心抑志
- 比喻精神和志向都受到压抑。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5 同心合德
- 同“同心同德”。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语法:同心合德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统一。
- 6 心惊胆丧
- 内心惊惧害怕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语法:心惊胆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 7 心不由主
-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 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语法:心不由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由自主。示例:那兰儿几疑身入广寒,弄得神思恍惚,心不由主。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
- 8 一寸赤心
- 同“一寸丹心”。出处: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语法:一寸赤心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心甘情愿
-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出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语法:心甘情愿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温州不算十分穷苦的地方,也没碰着大荒年,干什么得了七个小毛钱,就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小妹子捧给人家呢?(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 10 心怀鬼胎
- 心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坏主意。鬼胎:比喻不可告人的念头。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谁知素梅心怀鬼胎,只是长吁短叹,好生愁闷,默默归房去了。”语法:心怀鬼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这小子心怀鬼胎,摇晃着衣服,下得楼来,不知他做些什么。
- 11 心谤腹非
- 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语法:心谤腹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魏书·太祖纪》:“已而虑群下疑惑,心谤腹非。”
- 12 函幽育明
- 形容珠宝光泽闪烁耀眼。
- 13 丢心落肠
- 放心语法:丢心落肠作谓语;用于口语、方言。示例:得到这个好消息,我就丢心落肠
- 14 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语法:自知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瞿秋白《乱弹 水陆道场》:“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