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简介
兼容并蓄的意思
解释:
同“兼收并蓄”。
出处:
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语法:
兼容并蓄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兼容性大。
示例: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种兼容并蓄的大度精神还表现在庵里僧尼共存。”
成语造句
- 1.文明修身,礼仪情长。兼容并蓄,和睦安康。孔融让梨,少小惟善。珍爱食粮,美德弘扬。诚信经商,地广天宽;中华精神,万古流芳;华夏百年,不朽辉煌!
- 2.成都人爱火锅,其中最爱的要数“鸳鸯锅”兼容并蓄、可调百味。
- 3.务实、开放、多元、变革、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在“膏壤千里,粟如丘山”且风炎土灼的齐国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辐射力。
- 4.民众混杂居处在一起,各人做各人的事情,每个人的专长各不相同,这是民众的实际情况。人君高高在上,对下面各有专长的人材都能兼容并蓄。
- 5.这本兼容并蓄的小说阿黛尔可能会喜欢:对她来说这是新作,被评论家认可,并且看起来雅俗共赏。
- 6.既然他要大度包容,那我也不差,就来上一个兼容并蓄,团结所有的人。
英语翻译
- 英语:
absorb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兼容并蓄相关词语
- 1 雍容华贵
-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语法:雍容华贵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这一戴上首饰,越觉她那张鹅蛋脸雍容华贵,绝不象摇船人家的女儿。”
- 2 连镳并驾
- 见“连镳并轸”。出处:清·蒲松龄《贺两侄曾孙兄弟同时游泮序》:“尚双双奋翼抟扶摇而南,连镳并驾,秋桂齐攀,大吾门,亢吾宗,匪异人任,惟两孙子。”语法:连镳并驾作谓语、状语;同“并驾齐驱”。
- 3 为之动容
- 内心有所感动而表现于面容出处:《三国志》示例:听到老王那段椎心泣血的遭遇,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 4 怒容可掬
- 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语法:怒容可掬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5回:“素姐怒容可掬,只说:‘你不叫进来便罢,只是由他。’”
- 5 笑容可掬
- 脸上的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起来一样。形容笑容满面。掬:用双手捧起来。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语法:笑容可掬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很高兴的样子。示例:这些学生们一天总是那么活泼开朗,笑容可掬。
- 6 谈不容口
- 犹言赞不绝口。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语法:谈不容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日夜兼程
-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俱骑了马,连日夜兼程,赶上丧车,护进二贤庄。”语法:日夜兼程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赶路。示例:袁静《伏虎记》第四回:“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平山部,日夜兼程开到东北某地。”
- 8 间不容砺
- 谓磨治的时间也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出处:《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语法:间不容砺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9 罪不容诛
-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语法:罪不容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 10 衣不兼采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朱家》:“家亡余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语法:衣不兼采作谓语、定语;比喻衣着朴素。
- 11 休休有容
- 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出处:《尚书 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语法:休休有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李贽《大臣总论》:“此非休休有容者不能也。”
- 12 恩威并济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语法:恩威并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3 无地可容
- 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窘迫。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可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语法:无地可容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羞愧。示例:鲁迅《朝花夕拾 范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 14 山容海纳
- 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出处:唐·欧阳詹《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于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牍进退于人乎?”语法:山容海纳作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