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诛简介
罪不容诛的意思
解释: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语法:
罪不容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成语造句
- 1.最终丢弃,曾经罪不容诛的爱情。
- 2.大量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个罪不容诛的卖国贼。
- 3.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
- 4.此人极其残忍,作恶多端,真是罪不容诛。
- 5.不顾人民死活只顾发财享乐的贪官都罪不容诛。
- 6.他罔顾道义,出卖朋友,实在是罪不容诛。
成语故事
- 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成为无恶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于请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下令把他逮捕归案,办案的官员纷纷维护他。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罪不容诛,理应处死,终于汉武帝把他满门操斩
英语翻译
- 英语:
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the offence
- 俄语:
непростительная вина <непростительное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 其他:
<德>js Verbrechen lǎβt sich auch mit dem Tod nicht sühnen<法>forfait qui mérite plus que la mort
罪不容诛相关词语
- 1 冒天下之大不韪
-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语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 2 擅行不顾
- 形容独断专行,不顾一切。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 3 不絶如线
- 亦作“不绝如缕”。 1.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絶若綫。” 何休 注:“綫,缝帛缕,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 齐桓公 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窃,或为叛臣,五十餘年,国统不絶如綫。” 2. 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 ,復加卹问,稍益衰弱,不絶如綫。”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絶如缕。”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自 孟軻氏 而后,学者不絶如綫,迨 宋 兴而诸儒继起,不可谓盛者歟!” 3. 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缕。”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年来笔下销沉多了。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总是不绝如缕,乙乙欲抽。”出处:《隋书·卷一·高祖纪上》:「或小或大,图帝图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 4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 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出处:《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语法: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已经定案。示例:做法官要有南山可移,判不可摇的精神
- 5 欲谁归罪
- 将要归罪于谁呢?
- 6 少不更事
- 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出处:《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语法:少不更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母谓汝夫妇少不更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娥》)
- 7 得不补失
- 见“得不偿失”。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语法:得不补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得失失衡。示例:我不想做这得不补失的买卖
- 8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语法: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为人。
- 9 不知其详
-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语法:不知其详作谓语;指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示例: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
- 10 十死不问
-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出处:《北史·艺术传·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语法:十死不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稂不稂莠不莠
- 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语法:稂不稂莠不莠作谓语、分句、定语;指没出息。示例:他一辈子就这样稂不稂莠不莠的
- 12 以功赎罪
- 赎:抵偿。用功劳抵消罪过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以功赎罪。”语法:以功赎罪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拿功劳补偿过失。
- 13 食不终味
- 同“食不甘味”。出处: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坐不安席,食不终味,遑遑汲汲,或憔或悴。”语法:食不终味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14 不可胜举
- 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种类很多出处: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语法:不可胜举作谓语、宾语;形容数量多。示例:于卒后书致仕者,不可胜举。清·俞樾《茶香室续钞·身后请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