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事无补简介
于事无补的意思
解释:
对事情毫无补益
出处: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语法:
于事无补作谓语;用于口语。
示例:
大错已经铸成,你再责备他也于事无补。
成语造句
- 1.抱怨与发泄于事无补,自我反思,加以改进。
- 2.有些事情不必马上告诉他,因为他又回不来,徒呼负负,于事无补,这又何苦呢?
- 3.但木已成舟,说难过也于事无补了。
- 4.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再怎样解释也都于事无补了。
- 5.他们只会高谈阔论,于事无补。
- 6.不切实际的空想犹如画饼充饥,于事无补。
英语翻译
- 日语:
何の役にも立たない
于事无补相关词语
- 1 天无绝人之路
- 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出处:元 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语法:天无绝人之路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又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街上卖身,只见一个老妈妈走近前来。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 2 家无担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担。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出处:宋朝苏轼《乞赙赠刘季孙状》:“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无儋(担)石。”语法:家无担石作宾语、定语;比喻家境困难。示例:《北齐书·李元忠传》:“而犹家无担石,室若悬磬,岂轻财重义,奉时爱己故也。”
- 3 一无所知
-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出处: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语法:一无所知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巴金《随想录 纪念雪峰》:“可是二十二年已经过去,雪峰早已一无所知了。”
- 4 死无对证
- 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出处: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那厮死了,可不好了,你做的个死无对证。”语法:死无对证作宾语、定语;指无法核对事实。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一片青山了此身》:“特别声明‘别以为张主席死无对证了’。”
- 5 像煞有介事
- 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出处:鲁迅《二心集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语法:像煞有介事作谓语、状语;指装模作样。示例:至于所谓当场夺获的手枪,虽然像煞有介事地举出号数,使人相信,但我总奇怪。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 6 无动于中
-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语法:无动于中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中呢?
- 7 无寇暴死
- 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 8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 艰难困苦的磨练,能助人成就大器
- 9 百无一堪
- 指百人中无一人能胜任。出处:《旧唐书 郭子仪传》:“盖以六军之兵,素非精练,皆市肆屠沽之人,务挂虚名,苟避征赋,及驱以就战,百无一堪。”语法:百无一堪作谓语、定语;指无人可胜任。
- 10 立于不败之地
-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出处: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语法:立于不败之地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用于组织或个人。示例: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刘伯承《回忆长征》)
- 11 事烦食少
- 每日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可吃饭很少。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出处:《晋书·宣帝纪》:“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
- 12 祸生于忽
- 忽:古代长度单位,1尺=10寸,1寸=10分,1分=10000忽。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出处: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语法:祸生于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变化无常
- 常:常规;准则。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语法:变化无常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各种事物或人的情绪、表情等。示例:近来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大雨倾盆。
- 14 贫无立锥
- 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语法:贫无立锥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媪夫姓殷,一子名富,善博,贫无立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薛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