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义断恩简介
以义断恩的意思
解释: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出处:
《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语法:
以义断恩作谓语、定语;指不殉私情。
以义断恩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以义割恩
以义断恩相关词语
- 1 以蠡挹海
- 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出处:《答客难》
- 2 断发纹身
- 见“断发文身”。出处: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语法:断发纹身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装束。
- 3 气断声吞
-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语法:气断声吞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情。
- 4 以辞害意
-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语法:以辞害意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 5 讹以传讹
-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语法:讹以传讹作宾语、定语;指谣言等。示例:如其不经审判,恐愚民讹以传讹,借词煽动,其乱愈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
- 6 义正辞严
-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语法:义正辞严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法官义正辞严地驳回了他的上诉
- 7 以勤补拙
-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出处: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语法:以勤补拙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信以为实
- 信:相信。指把虚无的当作真实存在的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语法:信以为实作谓语;指把假的当作真的。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6回:“定睛细看,乃是个泥塑的土地,方才信以为实。”
- 9 戒奢以俭
- 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语法:戒奢以俭作谓语、宾语;指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 10 啖以重利
-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出处:《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语法:啖以重利作谓语、定语;指收买人。
- 11 绵延不断
- 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涓涓不雍,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语法:绵延不断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连续不断。示例:绵延不断的游行队伍正往这边涌来。
- 12 以碫投卵
- 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出处:《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语法:以碫投卵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必胜。
- 13 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出处:《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语法:多情多义作谓语、定语;指重情谊。示例:你们对敌人是那么勇敢坚定,对朋友又是这么多情多义。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四章
- 14 引以为憾
- 以此事为遗憾示例:这篇精妙的论文,因为名额有限,未能入选,颇令人引以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