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目搤腕简介
瞋目搤腕的意思
解释:
嗔目:瞪大眼睛;搤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瞋目搤腕相关词语
- 1 触目成诵
-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出处:唐 姚思廉《陈书 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语法:触目成诵作谓语、定语;形容记忆力超众。
- 2 目瞪舌强
- 同“目瞪口呆”。出处:宋·陈亮《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语法:目瞪舌强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 3 琳琅触目
- 见“琳琅触目”。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语法:琳琅触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眼是珍品。示例:清·钮琇《觚剩续编·棉村丽句》:“次日以所作来示,片纸零书,琳琅触目。”
- 4 闭目塞听
- 塞:堵塞。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语法:闭目塞听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与外界隔绝,对事情脱离实。示例: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毛泽东《实践论》)
- 5 惹人注目
- 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时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热难当,却不敢再走闹市。”语法:惹人注目作谓语、定语;指吸引人的注意。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一万五千支洋枪,是一批极惹人注目的军火。”
- 6 怒目而视
-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语法:怒目而视主谓式;作谓语;表示强烈不满。示例:他们俩都是小心眼之人,刚才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吵起来,竟达到怒目而视的程度。
- 7 万目睽睽
-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出处: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语法:万目睽睽作宾语;指在众人的注视下。示例: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陈毅《手莫伸》诗)
- 8 纲举目张
-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语法:纲举目张联合式;作主语、补语、分句;比喻条理清楚。示例: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毛泽东《善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 9 比目连枝
-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出处: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语法:比目连枝作宾语、定语;指情侣和夫妻。
- 10 瞑目蹲身
- 闭上眼睛,蹲下身体的意思。
- 11 目光如鼠
- 形容人眼神奸滑。出处: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语法:目光如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袁鹰《篝火之歌·彩色的幻想》:“谁愿意做目光如鼠的人,只是嗅着鼻子前面的一点油香!”
- 12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语法:目不斜视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在些在走过以后,还要扭头看一看,但改霞目不斜视。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
- 13 以耳为目
- 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语法:以耳为目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去实践。示例:据我那小东人说得来十三妹姑娘怎的个孝义,怎的个英雄,我那老东人以耳为目,便轻信了这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 14 目注心营
- 谓竭尽心力以赴。出处:严复《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自毁齿至于白首,终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营,劳苦险难。”语法:目注心营作谓语、定语;指思想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