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茅裂土简介
苴茅裂土的意思
解释: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取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被封者。这是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仪式。《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其遣 費亭侯 之國” 宋 洪适 释:“ 高帝 約,非有功不侯。自 和帝 封 鄭衆 ,而苴茅裂土者相踵至,有同日十九侯者。”
苴茅裂土相关词语
- 1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出处:《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语法:土木形骸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不加修饰的本来面目。示例:处俊姿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新唐书 郝处俊传》)
- 2 身名俱裂
- 身躯和声誉一齐毁灭出处:晋·桓玄《与刘牢之书》
- 3 土生土养
- 土:本地的、本国的。当地成长起来的。出处:空缺。
- 4 率土之滨
- 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出处:《诗经 小雅 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 王禹偁《谢历日表》:“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聿令率土之滨,共乐同文之化。”语法:率土之滨作宾语、定语;指天下。示例:纷纷战国尚尊周,五霸争强作列侯,率土之滨承治化,威名耿耿壮春秋。元 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一折
- 5 不服水土
-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语法:不服水土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适应外地的气候与饮食。示例: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0回)
- 6 政庞土裂
- 指政治混乱,地方势力割据。出处:唐·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纪》:“夫政庞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气分,太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
- 7 击搏挽裂
- 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出处:唐·陆龟蒙《五歌·水鸟》:“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击搏挽裂图膻腥。”语法:击搏挽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上古之时,人物杂处,其间击搏挽裂,人与禽兽争命者,不知更几何年。勇立《论排外不宜有形迹》
- 8 竹篱茅舍
-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出处: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语法:竹篱茅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 9 灰头土脸
- 谓面容污秽。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语法:灰头土脸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我怕万一搞得灰头土脸,对你不好交代。”
- 10 水土不服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语法:水土不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适应异地的环境。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土生土长三十年,从没有出过远门,怕到了他乡水土不服住不惯。”
- 11 广土众民
-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语法:广土众民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示例: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 12 积土成山
-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出处: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语法:积土成山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积少成多。示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 13 穿云裂石
-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语法:穿云裂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之激越。示例: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 14 分茅锡土
- 见“分茅赐土”。出处: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语法:分茅锡土作谓语、定语;指分封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