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庞土裂简介
政庞土裂的意思
解释:
指政治混乱,地方势力割据。
出处:
唐·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纪》:“夫政庞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气分,太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
政庞土裂相关词语
- 1 异政殊俗
- 异政:不同的政教;殊俗:不同的风俗。指偏离正道的正教会风俗出处:《诗经》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语法:异政殊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吕祖谦《东莱博议·成风请封须句》:“平王之东,降于列国,异政殊俗,各私其私。”
- 2 击搏挽裂
- 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出处:唐·陆龟蒙《五歌·水鸟》:“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击搏挽裂图膻腥。”语法:击搏挽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上古之时,人物杂处,其间击搏挽裂,人与禽兽争命者,不知更几何年。勇立《论排外不宜有形迹》
- 3 灰头土脸
- 谓面容污秽。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语法:灰头土脸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我怕万一搞得灰头土脸,对你不好交代。”
- 4 水土不服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语法:水土不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适应异地的环境。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土生土长三十年,从没有出过远门,怕到了他乡水土不服住不惯。”
- 5 广土众民
-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语法:广土众民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示例: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 6 积土成山
-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出处: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语法:积土成山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积少成多。示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 7 穿云裂石
-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语法:穿云裂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之激越。示例: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 8 拥政爱民
-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语法:拥政爱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民军队。示例:人民军队拥政爱民
- 9 分茅锡土
- 见“分茅赐土”。出处: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语法:分茅锡土作谓语、定语;指分封诸侯。
- 10 棠郊成政
- 犹言棠树政。
- 11 蠹政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语法:蠹政病民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
- 12 土里土气
- 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语法:土里土气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有坐在门口烧饼摊子后面那张桌子上,土里土气,贼头贼脑的两个茶客,不但不跟人招呼,而且……。”
- 13 不服水土
-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语法:不服水土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适应外地的气候与饮食。示例: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0回)
- 14 奇庞福艾
- 庞:脸盘;艾:美好。相貌奇特的人多福出处:《新唐书·李勣传》:“临事选将,必訾相其奇庞福艾者遣之。”语法:奇庞福艾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蒲道源《赠传神李肖岩诗》:“京师摹写富籍箧奇庞福艾多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