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骼埋窆简介
掩骼埋窆的意思
解释:
见“掩骼埋胔”。
出处:
《后汉书·赵咨传》:“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语法:
掩骼埋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掩骼埋窆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掩骼埋胔
掩骼埋窆相关词语
- 1 迅雷不及掩耳
-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出处:《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语法:迅雷不及掩耳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示例:因此我给他个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一口把他吃掉,是完全有可能的。(曲波《林海雪原》二九)
- 2 狐埋狐扬
- 见“狐埋狐搰”。出处:梁启超《复古思潮平议》:“而狐埋狐扬,天下其谓政府何?”语法:狐埋狐扬作谓语、定语;比喻疑虑过多。
- 3 掩恶扬美
- 见“掩恶扬善”。出处:《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语法:掩恶扬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4 不伏烧埋
-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若不打,这顽皮不改。”语法:不伏烧埋动宾式;作谓语;形容自以为是与自高自大的样子。示例: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说,又道咱家不伏烧埋。(《元曲选 争报恩》二)
- 5 窃锺掩耳
- 亦作“ 竊鐘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亦猶竊鐘掩耳,以衆人爲不聞;鋭意盜金,謂市中爲莫覩。”《通志·总序》:“後世衆手修書,道傍築室;掠人之文,竊鍾掩耳。”参见“ 掩耳盜鐘 ”。
- 6 埋声晦迹
- 犹销声匿迹。出处:《南史·萧修传》:“修静恭自守,埋声晦迹。”语法:埋声晦迹作谓语、宾语;用于隐者。
- 7 葬玉埋香
- 埋葬女子的婉辞出处:《法书苑》:“《玉溪编事》:王蜀时秦州节度使王承俭筑城,获瓦棺,中有石刻曰:‘隋开皇二年渭州刺史张祟妻王氏。’铭有云‘深深葬玉,郁郁埋香。’之语。”语法:葬玉埋香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掩耳而走
- 掩:遮盖。捂着耳朵走开。指不愿听别人的话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宁喜以殖之遗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语法:掩耳而走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9 埋没人才
- 不重视有才能的人,让其不能发挥作用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4回:“如此佳人,当日把他误作男装,若非孤家看出,岂非埋没人才。”语法:埋没人才作谓语、定语;指不重视人才。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让他们有个发挥机会,不致埋没人才,也是莫大功德之事。”
- 10 隐名埋姓
- 同“隐姓埋名”。出处:元·李爱山《寿阳曲·厌纷》曲:“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语法:隐名埋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在商州以西的丛山中选一个险要的地方驻定以后,李自成隐名埋姓,不使外人知道他的行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 11 埋名隐姓
- 隐:隐瞒。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后遂化鹤回家,埋名隐姓,生下你兄弟姊妹,幸今都已长成。”语法:埋名隐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示例: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七章:“偷偷地逃到石岛,埋名隐姓雇给人家捞海参。”
- 12 掩鼻而过
- 掩:遮盖。捂着鼻子走开。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语法:掩鼻而过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他出入乘车,衣着华丽,人们见他却掩鼻而过。
- 13 遮遮掩掩
- 指要隐瞒某种真相而行为不爽利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这里小姐,起初害羞,遮遮掩掩。今番背却夫人,一般也老落起来。”语法:遮遮掩掩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示例:钱钟书《围城》:“鸿渐才买了些回去,进旅馆时,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利眼里。”
- 14 饰非掩过
- 同“饰非文过”。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我虽然也被谥为‘土匪’之一,却并不想为老前辈们饰非掩过。”语法:饰非掩过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大家在问
骼 字的笔顺写法
骼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骼 ”字共有15画,笔顺写法是:竖 横折 横折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钩 横 横 撇 横撇/横钩 捺 竖 横折 横
2、骼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