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矜勿喜简介
哀矜勿喜的意思
解释:
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出处:
春秋 鲁 孔丘《论语 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语法:
哀矜勿喜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
哀矜勿喜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幸灾乐祸
成语造句
- 1.是啊,杀孽太重,我知道,日松赞布也知道,哀矜勿喜。
- 2.至少要有民国时期杰出法律人吴经熊的那种哀矜勿喜“我判他的刑只是因为这是我的角色,而非因为这是我的意愿。
- 3.正是这种哀矜勿喜、不骄不纵的表现,让世界看到一个充满自信的中国领导人的风范。
- 4.郭正典说,希望各界以“哀矜勿喜”的态度来看待陈水扁所受的待遇;而要解决“精囊血肿”等病况,保外就医是最好办法。
- 5.关于王雪峰拾荒一事,有些人幸灾乐祸地说,这是自作自受,但这样毕竟太不厚道,但若以平常心看待,或说哀矜勿喜总不为过。
- 6.但孔子有种说法,叫“哀矜勿喜”,是一种专门针对刑狱的心态。
哀矜勿喜相关词语
- 1 傲上矜下
- 矜:自夸。 对上对下都自傲自大。
- 2 矜名嫉能
- 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出处:汉 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语法:矜名嫉能作谓语、定语;指自以为是。
- 3 姑置勿论
- 姑:姑且。置:放在一边。姑且放在一边不去谈论。亦作“姑置不论”、“姑置勿陈”。
- 4 哀戚之情
- 戚:悲哀。丧亲后的悲痛心情。出处:《孝经·丧亲章》:“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 5 矜愚饰智
- 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出处:庄周《庄子 山木》:“ 饰知(智)以惊愚。”语法:矜愚饰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装作有智能,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示例:梁启超《论书法》:“岂尝有庐陵之《新五代史》、晦庵之《通鉴纲目》咬文嚼字,矜愚饰智。”
- 6 喜见乐闻
- 闻:听。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出处:茅盾《夜读偶记》:“就其形式来说是群众性的(为人民大众所喜见乐闻的)。”语法:喜见乐闻作谓语、定语;指很受欢迎。
- 7 早占勿药
- 不用服药而病愈。祝人早日病愈的话。出处:《易·无妄》:“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语法:为了祈求皇帝~,她心甘情愿地拈香磕头,念念有词地祷祝了许久。 ★高阳《玉座珠帘》下册示例:为了祈求皇帝早占勿药,她心甘情愿地拈香磕头,念念有词地祷祝了许久。(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 8 喜怒哀惧
- 喜欢、恼怒、悲哀、恐惧。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例》:“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惧。”语法:喜怒哀惧作主语、宾语;表现人的心情。
- 9 乞哀告怜
- 哀:怜悯;告:请求。乞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出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语法:乞哀告怜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10 哀思如潮
-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出处: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语法:哀思如潮作谓语、宾语;形容极度悲痛。示例:丈夫遭遇不幸,她哀思如潮
- 11 衔哀致诚
- 衔:含着。胸怀哀痛之情,致真诚之意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语法:衔哀致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哀丝豪肉
- 悲切的弦乐,洪亮的歌喉。出处:清·黄景仁《柳初新·七月初二日夜宴》:“无端乙夜,哀丝豪肉,激得异乡愁断。”
- 13 矜句饰字
- 矜:慎重;饰:整饰。形容写文章时字斟句酌,十分慎重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六卷:“彼以句字为辞,而不知古之所谓辞命辞章者,指其首尾结撰,而通谓之辞,非如今人以矜句饰字为辞也。”语法:矜句饰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写作等。
-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