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风简介
泱泱大风的意思
解释:
泱泱:宏大的样子。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
出处: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语法:
泱泱大风作宾语;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
示例:
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朱自清《南京》)
泱泱大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泱泱大国
成语造句
- 1.好歹毒的手段,这就是中国人的泱泱大风么?
- 2.淄博市坚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观,令“泱泱大风”的古老齐文化,焕发出青春。
- 3.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
- 4.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
- 5.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乐,他访问鲁国时,鲁国特地为他举行一场演出。鲁国的乐工演奏周王朝及诸侯国的乐曲,他对齐国歌曲说:“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等演奏曹国、郐国的《郐风》以后,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了
泱泱大风相关词语
- 1 余韵流风
- 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群音类选·》:“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出处:《群音类选·》:“家传旧清白,余韵流风正洋溢,愿寿考弥高,华峰难敌。”语法:余韵流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文达抚浙,创诂经精舍,督粤,创学海堂,提唱隽流,扇扬雅道,余韵流风,到今未沫。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
- 2 雨蓑风笠
-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出处:宋 李曾伯《沁园春 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词:“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语法:雨蓑风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风尘之声
-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出处:《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诸所谮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语法:风尘之声作主语、宾语;指流言蜚语。
- 4 大璞不完
-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语法:大璞不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细雨斜风
- 细雨:小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形容小的风雨语法:细雨斜风作主语、宾语;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示例:细雨斜风最温柔
- 6 济窍飘风
- 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谓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出处:语出《庄子·齐物论》:“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语法:济窍飘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此奚翅当士子出身之日,先教以赫赫王言,实等诸济窍飘风,不关人事,又何怪他日者,身为官吏,刑在前而不栗,议在后而不惊。严复《救亡决论》
- 7 大酺三日
- 酺:聚饮。大聚饮三天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语法:大酺三日作谓语、宾语;用于犒赏等。
- 8 铁窗风味
- 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出处: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随后十年来,除和几位救国会的同志在苏州略尝铁窗风味不能算流亡外,有第二次流亡……”语法:铁窗风味作主语、宾语;指坐牢。示例:数十载的监牢生涯,使他遍尝铁窗风味。
- 9 砥砺风节
- 磨炼品格、节操。出处:《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语法:砥砺风节作谓语;指磨炼自己。
- 10 密不通风
-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语法:密不通风补充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严密。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不能为外人所知的事,必须要做得密不通风。”
- 11 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出处:《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语法:林下风致作宾语;用于女性。示例: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赵国夫人》:“赵国夫人王氏,端献王妇,王审琦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林下风致。”
- 12 清风亮节
-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语法:清风亮节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节操。示例:他以清风亮节而闻名于世
- 13 下笔风雷
- 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出处:宋·苏轼《王维吴道子画》:“当其下笔风雷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 14 高风劲节
- 见“高风峻节”。出处:明·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沧溟波浪能几枯,岁寒松柏何曾变。”语法:高风劲节作宾语、定语;指人品。示例:五十年高风劲节,可以想见。明·归有光《曹节妇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