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咿哑哑简介
咿咿哑哑的意思
解释:
物体转动或摇动的声音,小儿学语或低哭声,也指鸟叫声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那梢公点头,只不应岸上的人,把船望上水咿咿哑哑的摇将去。”
语法:
咿咿哑哑作定语、状语;用于声音等。
示例: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只听得屋梁上边咿咿哑哑说话之声道:‘皇爷与娘娘只顾要掷四掷六,也让高力士起来直直腰。’”
咿咿哑哑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咿咿呀呀
成语造句
- 1.杜赶紧接听,电话那头却传来许和一女子的对话,还有小孩咿咿哑哑的声音。
- 2.有一个女的进到酒店门口,咿咿哑哑,好像是在问医院在那儿。
- 3.对对彩鸾鸣,浑似那咿咿哑哑的律吕;双双丹凤啸,恍疑是嘹嘹亮亮的笙笳。
- 4.哑巴张一边咿咿哑哑地比划着,一边走到他面前,递过来一个手机,岳乔山一看,这不是文青的手机吗?正在这时,手机响了。
- 5.那两名汉子脸露喜色,口中咿咿哑哑,躬身又向木桑行了一礼,转身欲行。
- 6.她不会燃起火把泄尽自己胸中的热情,只会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咿哑哑如泣如诉地响着,使人倍觉凄凉,然而也更会激起读者的怜爱之心。
咿咿哑哑相关词语
- 1 哑子托梦
- 见“哑子做梦”。出处: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语法:哑子托梦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2 哑然失色
- 指因害怕而面色苍白、寂静无声。哑然:形容寂静。失色:因惊惧而面色苍白。
- 3 妆聋作哑
- 不闻不问,假装糊涂。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則這 白侍郎 正是我生死的冤家。從頭認,都不差,可怎生粧聾作啞。”
- 4 诈哑佯聋
- 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出处:《群音类选 官腔类 双忠记 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语法:诈哑佯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哑哑学语
-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出处:《精卫石》第二回:“已生一子周岁,刚是哑哑学语。”语法:哑哑学语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小孩说话的神情。
- 6 吃哑巴亏
-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只好自认吃亏。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四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语法:吃哑巴亏作谓语、宾语;指只好自认吃亏。示例:老舍《骆驼祥子》:“天不怕,地不怕,绝对不低着头吃哑巴亏。”
- 7 低声哑气
- 犹言低声下气。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陈颜低声哑气答道:‘本县知县相公,在此拜方义士。’”语法:低声哑气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卑微。
- 8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语法: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哑子吃黄连
- 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语法:哑子吃黄连作宾语、定语;指有苦说不出。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7回:“延寿连磕数头,好似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衷。”
- 10 哑然大笑
- 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同行者哑然大笑。”语法:哑然大笑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11 喔咿嚅唲
- 指老着脸皮向人媚笑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
- 12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 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语法: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推聋妆哑
- 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语法:推聋妆哑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故意当不知道。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8回:“你如何恁推聋妆哑装憨儿的!”
- 14 哑然失笑
- 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哑然:形容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出处:汉 赵晔《吴赵春秋 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语法:哑然失笑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禁不住笑出声来。示例: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哑然失笑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王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