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吾言简介
河汉吾言的意思
解释:
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出处:
清·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足下上观千古,博观而约取之,当不河汉吾言。”
语法:
河汉吾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河汉吾言相关词语
- 1 一言抄百总
-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语法:一言抄百总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2 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语法:杜绝言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无可讳言
- 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一步一步前进的现象却不能否认,而思想紊乱摇荡不定,也无可讳言。”语法:无可讳言动宾式;作谓语;指可以坦率地说。示例:事实俱在,无可讳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五回)
- 4 东支西吾
- 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下第三局时,频频以目送情。小道人会意,仍旧东支西吾,让他过去。”语法:东支西吾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 5 流言混话
- 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语法:流言混话作主语、宾语;用于无根据的话。
- 6 不幸而言中
-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出处:《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 7 敢怒敢言
-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语法:敢怒敢言作谓语、定语;指敢说。示例: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 8 谗言三至
- 意指指谗言多,使人惑乱。
- 9 前言往行
-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出处:《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语法:前言往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陆友仁《研北杂志》第四卷:“余生好游,足迹所至,喜从长老问前言往行,必谨识之。”
- 10 直言切谏
- 同“直言极谏”。出处: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语法:直言切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1 正色危言
-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出处:《宋史 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语法:正色危言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12 以言为讳
- 谓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出处:《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语法:以言为讳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3 违心之言
- 违;违背。违背个人心意的言论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仙凡路隔,尤不应以违心之言,释当日之恨。”语法:违心之言作宾语;指不是真话。示例:迫于他的压力,我只好说违心之言了
- 14 造言之刑
- 刑:刑罚。对造谣惑众的人所处的刑罚。出处:《周礼·地官·司徒》:“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郑玄 注:“造言,讹言惑众。” 唐 瞿昙悉达 《唐开元占经·人及鬼神占·讹言》:“《幽州录》曰: 张 推问造言之主,问何由言此?答曰:‘实无所承,恍惚不知言之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苛求姓名》:“古来以姓名谤人者,如 裴度 之绯衣坦腹, 宋郊 之国姓祀天,谗口造言,为千古痛恨。” 载泽 《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彼虽欲造言,而无辞可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