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李之嫌简介
瓜李之嫌的意思
解释:
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语法:
瓜李之嫌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处于嫌疑的境地。
示例:
谁知事既不谐,反涉瓜李之嫌,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谅,何况他人。(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成语故事
- 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suspicion of being in the melon field and under the plum tree
瓜李之嫌相关词语
- 1 人人得而诛之
- 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出处:《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语法:人人得而诛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出处: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语法: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惟求皇上简发重兵,迅图扫荡,则臣等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3 兵革之祸
-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语法:兵革之祸作宾语;指战争。
- 4 耳食之徒
- 指全凭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人。出处:《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5 康了之中
- 康了:应试落第。属于落第者的行列。形容功名未成。出处: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载:宋时秀才柳冕应举忌“落”字,便把安乐改为安康。榜文出来后,仆人看了回报说:“秀才康了也。”
- 6 万世之功
- 万世不朽的功劳。
- 7 局外之人
- 局外:原指棋局之外,引申为事外。指与某件事情没有关系的人。出处:宋 刘克庄《象弈》:“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语法:局外之人作宾语;用于口语。示例:只剩下几个局外之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 8 国之四维
- 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语法:国之四维作主语、宾语;指治国的纲纪。
- 9 祖龙之虐
-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语法:祖龙之虐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0 函牛之鼎
- 函:包含,包容。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形容气势宏大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语法:函牛之鼎作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
- 11 用之不竭
-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语法:用之不竭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示例:孙中山《民权主义》:“天中空气到处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天吃到晚,都不用工夫。”
- 12 形制之势
- 势:形势。依靠有利的地势来制服对方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郦食其传》:“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语法:形制之势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梧凤之鸣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出处:《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语法:梧凤之鸣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古人听到梧凤之鸣就认为是好兆头
- 14 泰山之安
- 安:安稳。像泰山那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语法:泰山之安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