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之徒简介
耳食之徒的意思
解释:
指全凭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人。
出处: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耳食之徒相关词语
- 1 康了之中
- 康了:应试落第。属于落第者的行列。形容功名未成。出处: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载:宋时秀才柳冕应举忌“落”字,便把安乐改为安康。榜文出来后,仆人看了回报说:“秀才康了也。”
- 2 万世之功
- 万世不朽的功劳。
- 3 局外之人
- 局外:原指棋局之外,引申为事外。指与某件事情没有关系的人。出处:宋 刘克庄《象弈》:“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语法:局外之人作宾语;用于口语。示例:只剩下几个局外之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 4 国之四维
- 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语法:国之四维作主语、宾语;指治国的纲纪。
- 5 祖龙之虐
-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语法:祖龙之虐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6 函牛之鼎
- 函:包含,包容。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形容气势宏大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语法:函牛之鼎作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
- 7 用之不竭
-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语法:用之不竭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示例:孙中山《民权主义》:“天中空气到处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天吃到晚,都不用工夫。”
- 8 形制之势
- 势:形势。依靠有利的地势来制服对方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郦食其传》:“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语法:形制之势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食不念饱
-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语法:食不念饱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
- 10 不测之渊
- 测:测量,估计;渊:深潭。不可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境地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语法:不测之渊作宾语;指危险的境地。示例: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 11 帮狗吃食
- 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出处: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这个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最能帮狗吃食。”语法:帮狗吃食作宾语、定语;指为虎作伥。示例:张平《抉择》:“甚至只是帮狗吃食、为虎作伥的位子而甘为傀儡、甘作帮凶的话,那么你的这一生将会是个什么!”
- 12 瓜田之嫌
- 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处:明 李贽《与耿克念书》:“我欲来已决,然反而思之,未免有瓜田之嫌。”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语法:瓜田之嫌作宾语;比喻处于嫌疑的境地。
- 13 兵革之祸
-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语法:兵革之祸作宾语;指战争。
- 14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出处: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语法: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惟求皇上简发重兵,迅图扫荡,则臣等虽死之日,犹生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