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牛之鼎简介
函牛之鼎的意思
解释:
函:包含,包容。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形容气势宏大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
语法:
函牛之鼎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
函牛之鼎相关词语
- 1 用之不竭
-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语法:用之不竭作谓语、定语;指数量多。示例:孙中山《民权主义》:“天中空气到处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天吃到晚,都不用工夫。”
- 2 形制之势
- 势:形势。依靠有利的地势来制服对方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郦食其传》:“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语法:形制之势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3 不测之渊
- 测:测量,估计;渊:深潭。不可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境地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语法:不测之渊作宾语;指危险的境地。示例: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 4 瓜田之嫌
- 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处:明 李贽《与耿克念书》:“我欲来已决,然反而思之,未免有瓜田之嫌。”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语法:瓜田之嫌作宾语;比喻处于嫌疑的境地。
- 5 鹤鸣之士
-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出处:《周易 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语法:鹤鸣之士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示例: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后汉书 杨赐传》)
- 6 畏而爱之
- 畏:惧怕。指又怕又爱。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 7 是非之纪
- 纪:准则,法则。是非的准则。出处:《韩非子·主道》:“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 8 岸谷之变
- 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出处:《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语法:岸谷之变作宾语;指重大变故。示例:属当岸谷之变,门户衰微,无能光其大业。清顾炎武《贞烈堂记》
- 9 急人之危
- 急:着急;危:危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出处:《新五代史·刘守光传》:“公三晋贤士,独不急人之危乎?”语法:急人之危作谓语、定语;指帮人解决困难。
- 10 一笑了之
-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出处: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语法:一笑了之作谓语、宾语;指不予重视。示例:王朔《我是“狼”》:“那个人确实是个冒牌货,但他网罗的一些事实又是那么不容置疑,我们不得不慎重对待而不能一笑了之。”
- 11 为之动容
- 内心有所感动而表现于面容出处:《三国志》示例:听到老王那段椎心泣血的遭遇,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 12 风尘之惊
- 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出处: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语法:风尘之惊作宾语;用于战争等。
- 13 祖龙之虐
-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语法:祖龙之虐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4 国之四维
- 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语法:国之四维作主语、宾语;指治国的纲纪。